胡喜晶
哈爾濱商業大學
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分析與防范
胡喜晶
哈爾濱商業大學
財務風險是衡量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怎樣識別和采取措施防范企業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點,只有做好財務風險的分析與控制才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財務風險 風險防范
中小企業是實施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重要載體,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小企業有其自身的優點:對市場適應能力強、經營范圍廣、效率高、機制靈活。然而,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經濟法律制度、政策限制、技術人員缺乏、生產設備落后、融資困難等。中小企業會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但資金薄弱、籌資能力差仍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1籌資風險
資本結構不合理和融資困難是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的籌資風險。企業負債規模過大和負債期限結構不合理是企業籌資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兩種表現。
(1)企業負債的規模過大。現在多數企業都是舉債經營,那么企業的債務就不斷的增加,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也會跟著不斷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不足,此時企業可能出現財務風險,甚至債務到期時企業已無力償還,就此企業會陷入嚴重的財務危機。
(2)企業負債的期限結構不合理。企業的收入與負債的期限應該相互匹配,如果收入的期限長于負債的期限,那么當負債到期需要償還時,企業可能沒有足夠的現金流用來還債,這樣會增加企業違約風險,降低企業聲譽;相反,如果企業的收入期限短于負債到期期限,那么企業會有大量資金留存,而此時負債尚未到期,造成資金閑置。
2投資風險
許多公司在融資前并未對其將要投資的項目進行科學性的研究分析,投資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其后果往往是投資的項目規模不合理,產品上市后銷售出現問題等后果;此外,部分企業不顧自身條件而盲目的擴大規模同樣會給企業帶來風險。
3收益分配風險
收益分配風險產生的原因:一、收益確認的風險。由于會計方法的選擇不同,可能使企業多計利潤,少計成本,導致企業會提前納稅,企業據此確定的利潤分配會偏高。二、會計記賬基礎不同。目前企業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計算利潤的,企業的收入大多數是以應收賬款的形式存在,對此計算的利潤進行分配會導致企業資金短缺,出現財務危機。三、收益分配方案不當。收益分配受方案受多種因素影響:籌資的成本高低及籌資難易程度、投資的收益情況、企業經營情況等。
4資金回收風險
資金回收風險就是因轉換過程中存在時間和金額上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大部分商品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企業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通常會采用分期收款的方式。由于大量企業都存在著賒銷業務,加之企業之間的三角債長時間得不到清理,許多企業都存在無法收回的賬款。
5現金流量風險
現金流量風險就是企業的現金在循環的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給企業帶來的風險。當企業的現金流出遠大于流入時,企業的生產經營就可能陷入困境、收益下降,企業的形象和信譽會受到嚴重的不利影響,最終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甚至破產。
1加強財務控制,降低財務風險
(1)優化負債結構。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除了控制資產負債率,還需要優化自身的負債結構,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債務的作用。短期債務企業承擔的財務風險較高,但短期負債的成本較低,長期債務則相反。我國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基本上執行的是期限利率,銀行根據貸款所占的時間長短來確定企業貸款利率的高低。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通過調整長短期貸款的配比,本幣與外幣貸款比例等措施,可確保資金的安全。
(2)制定合理的融資方式。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很多,包括銀行貸款、產權交易、發行債券、金融租賃、民間借貸等。在宏觀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下,企業的融資機會、融資對象,將對企業融資的成敗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各種各樣的融資方式中,要進行必要的比較研究,比較相關的風險因素,以降低融資風險。企業應該選擇多種融資方式進行組合,以避免單一的融資方式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3)注重投資決策。企業在投資時應注意合理安排做好規劃,進行詳細的調研。企業應該嚴格控制投資規模,企業在進行投資前應做好調研工作,權衡風險和收益。在投資實施階段,最好是分期投入資金,根據項目的不同階段投入不同的資金量,避免一次投入過多資金,將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2提高管理能力,降低經營風險
(1)建立健全企業內控系統。防范財務風險需要企業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企業應該建立完備的財務規章制度,嚴格界定崗位職責,對于存在風險的業務,崗位分離,提高財務人員按章辦事的意識。為了及時的發現并防范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企業還應建立內部審計系統。財務管理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從預算到生產銷售、應收賬款收回等都要有一套系統的、嚴格的規章制度。
(2)完善信用政策。企業應建立應收賬款管理制度,以降低應收賬款產生的壞賬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在此制度中,將客戶進行信用等級進行評估,企業可以按評估結果對客戶排名。對不同信用等級的應收帳款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
(3)及時剝離企業的不良資產。當企業產品銷量不斷下降的時候,就應分析產生的原因。如果是因為技術落后或產品出現強大競爭對手時,就要考慮與該產品相關的資產是否為不良資產。此時需分析是否需要改變經營策略,或考慮企業是否需要轉型。特別是瀕臨淘汰產品和相關資產要及時剝離。
3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財務風險的出現往往會有一些有所表象,這些表象可以利用一系列指標來衡量。通過將那些早于風險發生的指標匯總起來,綜合應用信息管理技術,將財務風險前期指標進行監控、分析和預警。財務風險預警應該存在于企業的各個部門,利用財務管理的相關理論為基礎,采用數學模型、比率分析等方法將企業的相關財務報表、經營計劃等資料進行科學分析,以此來發現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并向相關管理人員發出預警,以便管理者提前采取措施應該風險。
[1]康彬.淺談新時期企業財務風險及內部控制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3 (03)
[2]張田田.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2.
[3]李君毅.財務風險類別淺析[J].商場現代化,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