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向陽
重慶市綦江區委黨校
淺談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
謝向陽
重慶市綦江區委黨校
非公黨建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非公黨建工作,是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是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有利于整體提升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黨建工作
1.1基本情況
截至2015年11月,全區共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37712個(其中非公經濟組織37321個、非公社會組織391個),從業人員132578人;有黨員的非公組織1570個(其中非公經濟組織1286個、非公社會組織284個),占非公組織總數的4.16%,共有黨員3644人,占從業總人數的2.75%、占全區黨員總人數的9.36%;建立非公組織黨組織252個(其中黨委2個、黨總支4個、黨支部246個),按照相關標準計算,組建率達100%,覆蓋率達71.83%。
1.2主要做法
1.2.1建立完善非公黨建工作格局。一是理順領導體制。成立區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作委員會,與區委組織部合署辦公,配備1名書記、2名副書記,專門設立非公黨建科,固定2名干部專職從事非公黨建工作。二是落實分工責任。構建街鎮屬地化管理,建設、司法領域行業化主導,園區區域化統籌的“三化同步”管理格局,將原先分散在各行各業的96個非公組織黨組織統一劃轉到街鎮和園區進行管理;區民政局、區工商分局分別負責“個小專”和社會組織的調查摸底及組建方案制定,最后交由街鎮和園區進行組建管理。三是強化督導聯系。成立由10名正處級“改非”黨員領導、10名區管后備干部組成的區委非公黨建工作督導組,對全區非公黨建工作實行月安排、月督導;安排區委組織部全體干部分別聯系1個以上非公組織黨組織,并將聯系情況作為年終考評重要依據。
1.2.2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一是底數清。全面摸底全區非公組織基本信息,對擬新建黨組織和規模較大(100人以上)又無法單建黨組織的非公組織進行重點核實,并由黨建督導組和黨建指導員進行隨機抽查,實現基本情況準確、全面、真實。二是組建活。按照宜單建則單建、宜聯建則聯建的原則,尊重非公組織出資人和黨員意愿,不以轉組織關系作為納入管理和開展活動的硬性指標,確保非公組織黨員能亮身份、黨組織能起作用。比如,在階段性較強的建筑工地成立臨時支部開展活動,在營盤山商圈聯合開發商、物業公司、社區、入駐的公有和非公組織構建大黨建格局。三是推進實。區級、街鎮層面分別制定組建方案,建立組建臺帳,“一企一策”制定組建計劃,打表推進非公組織黨組織組建工作,并每月對全區組建工作情況進行通報。全區今年新組建非公組織黨組織91個,新發展黨員76名,選派黨建指導員126名,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
1.2.3有效激發非公組織黨組織內外活力。一是圍繞生產經營發揮作用。積極推動非公組織黨組織領導班子與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注重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引導黨員為非公組織發展獻計獻策,帶頭承擔急難險重任務,實現黨建工作的政治效應與非公組織的經濟效益有機統一。如我區大力開展的建設行業黨建就讓非公建筑企業煥發出勃勃生機,2014年產值同比增長25%,稅收增長7.7%。二是圍繞凝聚人心發揮作用。注重統領非公組織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建設,幫助非公組織凝聚職工、服務職工,調動方方面面積極性、創造性,切實維護好各方合法權益,真正使非公組織黨組織成為出資人支持、職工歡迎、黨員擁護的組織。三是圍繞創業創新發揮作用。通過開展“雙強雙帶”等活動,引導黨員圍繞產業轉型升級主動承擔研究課題和技術攻關;與重慶大學合建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為非公組織搭建引才平臺。
從我區的非公黨建工作中,我們發現做好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要按照“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以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為重點,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有力推動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做出積極努力。
一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要增強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所有成員對黨的深厚感情就要引導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的黨員牢固樹立大局意識,通過抓思想發動來增強吸引力、擴大參與面,形成學習五大發展理念、貫徹中央精神、推進黨務工作的良好群眾基礎。二是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對企業業主和社會組織的負責人、管理者應強化宣傳,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反復宣講非公經濟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和根本目的,提高其對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認識。
三是加強教育,增強黨性。要注重對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黨員的思想實際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和現時文件等方面的教育,引導他們重新確立共產主義的價值觀念,始終保持先進性。解決好一些黨員組織觀念淡薄、業績至上、拜金主義的思想問題,提高覺悟,不斷加強黨性鍛煉,并能有效地對其他職工群眾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注意幫助解決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增補資金、改進技術、協調糾紛,傾聽建議,以極大的熱情去感化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的所有成員,提高黨組織在其中的威信力和感染力,進而改善形象,提升黨在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是強化基層,建立健全組織。為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開展黨建工作鋪沒道路,要充分利用學習實踐活動的契機,進一步推動在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建立健全黨組織工作。各級黨委要加強領導和督查,統籌發揮街鎮、非公有制企業工委、新社會組織業務主管單位等備有關方面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與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出資人、管理層的溝通,通過下撥黨費等方式,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展黨建工作提供經費支持;統籌協調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及其業務主管單位、所在街鎮、村社,幫助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解決學習、活動場所不足的困難。
[1]吳斌.關于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幾點思考[J].理論導刊,2005(6):55.
[2]楊學忠.探索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新路子[J].黨建研究,201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