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彬
南京城市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交通設備運維管理模式初探
周維彬
南京城市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
當前,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化,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擴大,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設已經有了很大的規模,然而隨著車輛的增多,道路交通的建設仍然滿足不了交通量的增長。因此,為了能夠提升道路交通的運行效率,除了要擴建道路交通設施,而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智能交通設備進行有效地控制管理,但是智能交通設備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由于相關問題導致運行維護管理存在很大難度,因此本文就對智能交通設備運維管理模式進行分析和探討。
智能交通設備;運維管理;策略
智能交通設備通常是由控制管理集成平臺與智能交通各子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包括:高清電子警察子系統、超速檢測子系統、道路監控子系統、高清智能卡口子系統、交通流量監測、交通信號控制子系統、事件監測子系統、交通誘導子系統、移動車輛定位子系統(GPS)以及交通管理信息子系統等部分,系統的核心是智能交通控制管理集成平臺。隨著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智能交通設備廣泛應用于我國各大中城市,最大限度的發揮了智能交通管理的積極作用,使我國的交通管理實現了從經驗型、科技型、體能型逐漸轉變到智能型、管理型階段,信息化建設和運維管理水平也進一步提高。隨著新技術和控制技術的發展,動態導航儀、電子站牌、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逐步走向了人們的生活中,智慧道路系統、綠色智能交通、智能駕駛戰略等智能交通管理應用也在不斷得到了實踐應用。
2.1 行業標準化程度低
智能交通行業是產品集成度較高的行業,系統運行維護也主要針對集成設備,目前智能交通產業技術通用性不高,設備的運維大都以廠家標準為主,缺乏行業統一的標準。
2.2 運維管理不成體系
大部分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統還在逐步建設中,系統的運維處于比較初級的狀態,無論是技術支持還是管理規范都沒有形成成熟的體系,基本是以交通主管部門為主,生產廠家和設施維護單位為輔,對于網絡、設備、系統的運行和服務,缺乏規范化和流程化管理,導致信息很難及時共享,維護效率較低。
2.3 運維管理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相對較晚,前期采用了很多進口設備,運維的模式也有部分城市借鑒了國外的經驗。近幾年國產設備逐步開始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不同時期采用的產品種類繁多,有些設備不具備自檢和報警功能,需要定期人工巡查,設備維護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較低,運維主要靠人工干預實施,大部分運維管理都是側重于對設備故障的診斷,設備故障的預測不足,發現故障不及時,處理過程拖沓,進而影響城市道路交通運行。
2.4 缺乏精細化管理
城市各區域的智能交通設備往往由多家企業負責,當設備出現故障需要共用設施時,權責界限劃分較難,協調工作量較大,有時甚至會出現只顧自家設備,干擾甚至破壞其他設備運行的情況,對系統故障的發生和解決缺乏過程性記錄,未建立運維知識庫,依賴于維護人員的經驗,未能實現系統精細化運維管理。
3.1 提高設施管理智能化程度
智能交通設施種類繁多,網絡復雜,一旦發生故障,需要立即定位故障源、快速處置,以免對交通日常運營和應急管理帶來嚴重的后果。“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交通智慧運維系統”的應用,實現了對設施運行狀態、視頻圖像質量的智能感知,實現了對設施故障自動報警。首先,實現設施狀態智能感知。例如,系統可以對某市區600 臺信號機、362 組檢測線圈、1549 套闖紅燈電子警察、135 套卡口設備狀態的自動監測,以及內場13 個交換機、52 個硬盤錄像機、41 臺服務器等設備狀態的自動檢測,覆蓋智能交通設施90%以上。對運行異常報警準確率達到90%以上,平均誤報率<10%。其次,實現視頻圖像質量智能感知。創新視頻圖像質量感知技術,探索出量化的評價標準,對前端攝像機傳回來的視頻圖像進行智能分析,對圖像質量做出全面的評判,全面反映圖像質量的真實情況。實現無錫市654 路攝像機圖像質量的自動監測。對視頻圖像質量的檢測內容涵蓋了信號丟失、雪花、噪聲等12 種,報警準確率達90%。第三,實現系統故障跟蹤溯源。基于物聯網與智能設施的優勢,創新性研究設施報警,故障壓縮過濾技術,快速縮小和確定根源故障點,實現快速定位根源故障設備,自動提醒管理和養護人員故障點及影響范圍和處置建議,加快準確甄別和處置故障設備,盡可能減小對業務系統的影響。
3.2 提高運維管理精細化水平
智能交通設施設備從購買、入庫、使用、維修、報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依仗一定的標準化流程,并針對各個環節進行考核,從而降低設施的養護成本,提高交通設施的運維管理水平和效率。一是設施跨網絡動態管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交通智慧運維系統”充分利用已有資源,提供跨公安視頻專網、公安網及互聯網的訪問系統,方便對設施資產的動態管理,提高了資產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基于設施管理過程可追溯理念,以生命軌跡智能化跟蹤管理技術為基礎,實現設施全生命周期內智能化運維管理。
3.3 提高運維管理決策科學性
傳統的運維過程中的產生的運維數據采用維護人員手工錄入的方式,難以準確地記錄每一條數據,不利于后期的數據分析及輔助決策。“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交通設施智慧感知系統”,采用綜合指標績效評價模型,通過抽取系統的各類數據,生成報警次數、報警間隔、維修成本、維修耗時、維修結果等指數,生成對設備、運維人員、運維公司的量化考核評價,有力促進了設施的運維工作。
智能交通設備的運行以及維護管理對于人們的出行以及交通安全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全社會進行參與,這也是確保交通運輸順利以及對社會資源有效應用的主要措施,所以就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技術管理方式,不斷建立完善的智能交通管理設備運行維護管理體系,是現代化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綜合管理的基本保障。
[1]饒彩雯.基于IT運維的設備維護管理系統分析與實現[D].云南大學,2012.
[2]章偉.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統運維模式及評價體系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