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萍
河北美術學院
關于完善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問題探究
史志萍
河北美術學院
我國目前實行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的。它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舊的保險體制與新的經濟體制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這就要求完善與之要適應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
(一)有利于穩定職工隊伍,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展企業生產,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而提高的國家的生產力。
(二)基本養老保險體系的穩定,使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得到重視,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不斷強化,可以認為中國的多次養老保險市場的建立及完善,對于減輕政府負擔,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加速企業人力資源的戰略發展和改善勞動關系,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促進中國保險行業規范,增強中國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增強職工的自我保障意識和參與社保的主動性,使職工退出工作崗位后可以依然可以提高生活質量。
(四)減輕國家基本養老保險負擔,適應不同企業的需要,滿足職工不同層次,不同水準的多種保障需求,使養老保險制度更好地起到保障生活和安定社會的作用。
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即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它包括了3個層次:1.基本養老保險。其來源是國家、企業、職工個人3方面,其中國家通過免稅政策和財政補貼方式承擔養老保險基金,企業以稅前工資總額按一定比例提取基金的方式承擔,個人從工資收入中按一定比例繳納養老保險基金。2.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它隨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的波動而波動,其主要來自職工獎勵基金、職工福利基金等項目。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可以促進職工與企業的團結,共同促進企業發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即以個人自愿為原則,由職工個人根據自己經濟收人情況,定期向社會保險事業管理機構繳納一定的養老保險基金,或者向某些保險公司購買人身保險來完成。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尚不完善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問題逐漸顯露,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了一定影響,因此進一步完善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是一項非常重要和緊迫的任務。
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深化,以養老保險為核心的社保體系必將日益完善。與之相適應的養老金會計也應盡快建立和健全。
目前,第一層次基本養老保險只能維持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其保障水平僅略高于社會救濟水平,完全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的養老需求,況且,基本養老保險還存在空賬化運行、巨額收支缺口、保障程度和實際替代率低等問題,更加劇了其對抗人口老齡化危機的壓力;第二層次的企業年金制度又剛剛起步,僅有極少數企業職工能享受這一福利,現階段的企業年金制度還不足以成為第一層次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有力補充;第三層次的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又缺乏相關的政策和稅收優惠,沒有一種統一的制度安排。然而,我國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體系的壓力日趨嚴重,如果僅靠基本養老保險無法充分保障勞動者的退休生活,勢必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因此,養老的經濟來源必須多元化,而完善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則是實現養老經濟來源多元化的途徑。在這種情況下,既能夠集儲蓄與保險于一身,又能夠集宏觀干預和微觀決策于一身的“個人儲蓄退休賬戶”,就成為一種比較新穎和可供選擇的辦法。
養老保險涉及千家萬戶,要排除社會成員的后顧之憂,必須盡快建立起新型的養老保險制度。盡管我國與西方國家的社會制度不同,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消費結構、消費水平不同,但在社會保障體制的建立中仍有很多相同之處可循,及時借鑒他們成功的作法和經驗,吸取存在的問題和教訓,對于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將起到有益的影響。
(一)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新體制
從對以上國外養老保險制度的介紹中可以看到,新加坡所實施的正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它在積累模式的基礎上,引入了個人賬戶儲存基金制的機理,既具有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又保留了社會統籌經濟的特點,是傳統現收現付制度轉變的理想模式,也是養老保險的基本方向。根據現實情況我國應采取分步走的戰略。多年以來的低工資使已退休或即將退休的老人的個人賬戶上沒有積累,必須由社會來提供養老保障,而年輕一代的養老保險由個人賬戶上的積累資金解決。這樣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國家會逐步擺脫重擔。到那時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新體制,使全體社會成員的福利待遇提高。
(二)開辟籌集養老保險基金的新渠道
目前的養老保險基金基本是由國家提供的。新的養老保險制度將加大企業與個人保險基金繳納的分量,擺脫沉重的財政負擔。首先從企業的利潤總額中提取,這將是養老保險基金的最主要的來源渠道。現在國有企業提取的社會保險基金占工資總額的25%左右,對于非國有經濟組織也應按同樣的或稍低標準強制提取。其次由個人從工資中繳納,從工資的3%起步,每兩年增加一個百分點,到十年后就大約達到工資的10%左右。同時對于個人繳納養老保險部分的工資,可以借鑒加拿大在個人所得稅方面給予一定優惠,刺激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最后由國家財政收入中給予一定的補貼,由于已退休或即將退休的老人在職時沒有提取養老基金,增值全部以利潤的形式上繳了財政,因此從國有資產增值中提取一部分也是理所應當的。
(三)強化自保意識,加強法制建設
隨著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自己攢錢養老是必然趨勢。要想年老時過得更好,必須在在職時勤奮工作。這能有效地抑制高福利引起的懶漢現象,對于提高社會生產力、鼓勵人們自覺勞動是積極的。在思想宣傳的同時,還必須加強法制建設,以稅法的形式將資金來源渠道固定下來,在執行時方可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證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
就中國的國情而言,通過單一的養老保險制度來解決人們的養老問題是不現實的,必須建立起多層次,多類型的養老保險體系,因此,完善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是勢在必行的!
2016年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科研合作課題,課題編號:JRSHZ-2016-02018,課題名稱:關于完善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問題探究。
史志萍,性別:女,出生年月:1982年3月,民族:漢族,籍貫:保定,學士學位,職稱:講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