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蓄溫
萬州區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萬州區全面激活外向型經濟策略研究
曹蓄溫
萬州區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本文立足于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首先就萬州區全面激活外向型經濟發展的背景、政策、現狀進行闡述。其次對萬州區全面激活外向型經濟的的條件進行具體分析,包括優勢、劣勢,明晰內陸外向型經濟的特點。再次對全面激活萬州外向型經濟的整體發展思路、發展趨勢和發展機遇進行拓展。最后,結合內陸經濟特點對萬州區全面激活外向型經濟提出具體的發展策略及影響。
萬州區;外向型經濟;策略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重大戰略的提出,三峽庫區逐漸成為整個經濟帶的重要增長節點。萬州應該立足生態涵養的發展要求,突出自身特點,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建設,抓住新機遇,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大力構建外向型經濟新體系,當好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排頭兵。
全區經濟進出口貿易增長速度加快,總量不斷增大,經濟社會發展整體上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進出口貿易總量居于渝東北片區之首。從1998年-2013年,萬州進出口總額絕對增加值為42641萬美元,增長了33.8倍;出口總額絕對增加值為3.27億美元,增長了26.1倍;實際利用外資絕對增加值為1.08億美元,增長了22.04倍。
2013年萬州區進出口總額4.4億美元,2014年萬州區進出口總額10.7億美元,2015年上半年實現進出口總額7.8億美元。全區共新簽約招商項目75 個、協議投資283.15 億元,招商引資外方到位各類資金163.3 億元,經濟合作類項目181 個、外方到位資金135.5 億元。2014年萬州保稅物流中心(A型)獲準設立,建成國家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重慶首批出口農產品區域標準化種植示范區。航空水運口岸開放實現新突破,萬州機場國內定期航線增至12條。
可見,萬州區在面對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仍凸顯出對外強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一)萬州全面激活外向型經濟的優勢
1.區位優勢
從地理區位上看,三峽庫區地處長江黃金水道的上游,占據重慶、西安、武漢、長沙四大城市幾何中心,是我國中西部的結合部和長江經濟帶中下游與上游的銜接部,也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全國水資源戰略儲備庫。從經濟區位上看,三峽庫區是聯結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萬州作為長江中上游重要口岸和渝東、川北、鄂西、陜南、黔東北的物資集散中心,是方圓200公里范圍最大的區域中心城市,帶動輻射周邊地區2000多萬人口,具有較強的吸納輻射空間和綜合服務能力。
2.交通優勢
萬州是西部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坐擁長江黃金水道,水、公、鐵、空立體交通樞紐基本形成。萬州將構建起“一環七射”高速公路體系,形成“兩橫兩縱”鐵路交通新格局,成為成渝經濟區及“西三角”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目前為止,萬州已建成渝萬、萬宜、萬開、萬達高速公路,已開通14 條航線,正啟動4D 級機場改擴建;萬州港可常年通航5000噸級單船和萬噸級船隊,已建成40萬標箱集裝箱碼頭,年貨物吞吐能力達到2000 萬噸、滾裝載貨汽車20 萬輛,已啟動年吞吐能力集裝箱150萬標箱、貨物4000萬噸的新田港建設。另外,還設有海關、檢疫檢驗部門和公共保稅倉庫,進出口貨物可直接報關。
3.成本優勢
首先,萬州土地價格較低,比重慶主城、渝西南地區要低很多,重慶主城工業用地價格比萬州高1~2倍。其次,基礎設施完善,作為萬州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主戰場的萬州經開區除建成一批道路、橋梁、污水處理廠外,還建成標準廠房66萬平方米、公租房20 萬平方米,并與征地還房、公租房配套建設商業門面近20萬平方米,累計約100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公租房、商業門面可以讓投資者快速度、低成本入駐。再次,萬州供水有雙水源保障;供電有國家電網、三峽水利雙電源保障,供氣有中石油、中石化雙氣源保障,這些要素保障為萬州的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4.勞動力優勢
萬州及其所處的渝東北地區一直是主要的勞務輸出地,很多在沿海打工的人非常愿意在本地就業,離家近、穩定性好。此外,萬州還有7 所高等院校、13 所中職學校,中高職業院校學生常年保持在10萬人左右,不論初級、高級職稱,可供選擇的技能員工較為充足。目前萬州工業企業員工平均月薪為2200~2500元,相對重慶主城、渝西南地區要低一些。可見,萬州對于勞動力不論用工成本或者技術水平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
5.政策優勢
萬州的行政服務優勢非常明顯,優惠政策也非常多。在行政審批方面,重慶市里為支持發展,給萬州下放了90 多項行政審批權限,萬州比重慶主城區縣行政審批自主權要大一些。在行政服務方面,萬州探索建立了招商引資“一站式”“一張表”“一班人”“三個一”服務機制,著力打造依法、方便、高效的投資環境。
(二)萬州全面激活外向型經濟的劣勢
1.外貿總量小且利用度不高
從進出口總額看,萬州從1998年的1302萬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43943萬美元,15年間絕對值增加42641萬美元,增長了33.8倍。整體來看萬州對外貿易發展迅速,比例不斷擴大,但是如果按照整個重慶如2012年對外貿易總值532.04億美元,2013年對外貿易總值687.04億美元相比,萬州對外貿易總量還是很小。
從實際利用外資情況看,萬州由2000年的0.0514億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1.13億美元,絕對值增加了1.08億美元,增長了22.04倍;近3年來實際利用外資累計4.28億美元,占近十三年累計出口總值的68.7%。雖然外資利用率不斷增加,但整體上看外資利用度還是很低。
2.發展起點低
萬州的對外貿易仍以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發展緩慢,處在規模速度型增長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中,具備出口能力的龍頭企業少,帶動作用不強,外貿依存度較其他城市仍較低。萬州區之前認為自己身處三峽庫區中心,以“工業區”作為自己的戰略定位,對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定位較低,發展思路欠清晰,從而導致萬州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緩慢,對萬州區經濟綜合實力提升貢獻度較低。萬州區應對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戰略地位予以全新的定位,結合重慶“內陸城市”的特點,重新審視外向型經濟的相關發展戰略,確定全新的發展思路。
3.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尚未完全形成
萬州長江水運基礎設施薄弱,三峽、葛洲壩船閘的運輸壓力增大,航道安全受挑戰,大型化、機械化、規模化港口數量不足,船型標準化率不高,高效集疏運體系尚未形成。而且鐵路運輸能力不足,目前僅建成東西向的達萬、宜萬、渝利鐵路,南北向的渝懷鐵路。在高速公路方面路網密度偏低,僅建成東西向的滬蓉高速公路、滬渝高速公路、萬達高速公路,南北向的渝湘高速公路、萬開高速公路、奉溪高速公路,未能形成完整的網絡。加上機場航線數量偏少,客貨運輸量不足,導致各種運輸方式銜接不暢,鐵水、公水、空鐵等尚未實現有效銜接。
4.國際化人才缺乏
未來的國際競爭乃至縣域經濟的競爭, 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萬州區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同樣需要大量的綜合素質高的人才, 需要大量的國際化的專門性人才, 比如精通外語、外貿、法律和專業知識等多位一體的人才, 精通跨國經營管理的高級人才, 主動開拓國際市場的人才, 著力開發國際資源的人才, 熟悉并靈活運用國際規則的人才,而現階段萬州區這些人才都很缺乏,并不能滿足萬州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需求。
1.政府發揮主導作用
政府要打開對國外投資者的大門,讓外商不僅僅是宏觀面的了解萬州,還要有微觀面的了解;不僅僅是籠統的感性的了解, 更要有詳細的客觀的了解;不僅僅要有好的一面的了解,欠缺之處更是外商想了解的,以便降低投資、經營風險,這些面就要求政府拿出較完備的各項數據資料,增加透明度和公開性。
2.樹立大格局意識,拓展區域合作
當今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聯系日益密切,長江黃金水道貫通萬州,萬州區也應樹立大格局意識, 逐漸成為長江上游地區、西南地區及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極,萬州東承宜昌、西連重慶主城和成都等內陸重要增長極,同時加快對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東盟和亞太地區的拓展。萬州應該圍繞重慶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積極肩負起加快建設三峽庫區綜合交通樞紐、打造內陸開發高地、增強戰略支點輻射功能、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推進城市群建設和構筑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等6項重任。
3.創新經濟、產業提檔升級
萬州應改變以往的簡單模仿、僅以低廉價格和微薄利潤出口的方式,以創新為突破口,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努力加強自主創新,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使得對外開放對萬州經濟增長的拉動方式由外延式轉變為內涵式,加強引進對現代技術的消化和吸收。萬州在新形勢下的國際分工中,要延長拓展深化產業鏈,吸引國際大型機械或汽車配件廠商來萬州設廠,更要積極融入金融業、物流業、咨詢業等服務業的國際化,引進先進的產業發展思想,提升產業鏈層次。
4.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和市場結構
萬州區提升開放型經濟,就必須調整出口貿易結構。萬州應優化出口商品結構, 大力發展機電產品出口, 鞏固摩托車出口支柱地位;利用技術優勢, 擴大深加工、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發揮比較優勢, 積極培育化工醫藥、輕紡及農產品出口, 集約化開發冶金及礦產品出口;樹立貿易全球化觀念,鞏固萬州產品現在在傳統國際市場上的份額, 努力開拓獨聯體、中西亞、東歐、非洲和拉美等新興市場, 實現市場合理布局。
1.擴大開發
萬州在產業發展現狀基礎上,應結合重慶市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萬州主導產業布局構架:以萬州規劃建設的“八高八鐵一空一港”為紐帶,以國家級萬州經開區為載體,整合區域內和“萬開云”資源強化分工協作。其間可實行“產業鏈招商”,充分發揮優勢產業發展基礎和集群優勢,吸引外資沿著優勢產品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以萬州國家級經開區為主發展高科技、金融、商貿物流、光伏電子機械設備等產業。再者,可借鑒國有股引進外資股的經驗,目前,重慶市私募股權基金機構達到八十多家,萬州可以依靠重慶定位于長江上游的金融中心和建成離岸結算中心,吸引基金機構投資萬州。
2.培育品牌
萬州要重點支持和大力培育出口知名品牌,提高“重慶造”甚至“萬州造”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占有率。萬州要擴大對外貿易推動出口品牌建設,支持企業開發自有創新技術、自有知識產權、自有品牌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三自三高”產品出口。在培育出口品牌后,還需要建立出口品牌保護機制,通過與海關、工商、知識產權局等有關部門密切合作,以保護專利、商標等自主知識產權為重點,幫助企業加強品牌保護。
3.國際合作
萬州應完善“走出去”機制,建立“走出去”融資擔保支持和風險保險制度,落實市級對外投資支持政策,鼓勵企業對外投資,承包海外工程。要支持萬州區4家有資質的企業發展海外業務,促進渝萬集團、遠海集團對外工程業務實現新發展。加快建設渝萬建設集團2014年4月成功中標尼日利亞650萬美元建筑裝修項目,積極備案遠海建設集團投資500萬美元的美國房地產項目,爭取繼續實施援助利比里亞竹藤編培訓和蔬菜種植項目,引導萬州區有實力的企業到利比里亞等非洲友好國家投資和承包工程項目。支持和引導外派勞務企業加強外派勞務人員培訓,儲備一批技術含量較高的勞務資源,優化外派勞務結構,增強外派勞務競爭力。
4.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
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Y”字形大通道的聯接點上,萬州要憑借現有或可創造出的區位、交通、環境、產業、旅游資源、勞動力資源等優勢,主動出擊,積極作為,占據區域發展機遇的制高點,更好的分享本次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的政策紅利。萬州在立足生態涵養發展新要求的基礎上,要積極參與“一路一帶”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通過承接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提高自身經濟實力,主動參與各類經濟文化建設項目,深化商貿流通體制改革,大力構建和推動開放型經濟新體系,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從而獲得發展的重要機遇,最終實現萬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1]萬暉.欠發達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2012.
[2]李陽.萬州港物流園區發展規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
[3]李偉.西部地區經濟開放度評價及建立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
[4]陳立泰 楊小玲.重慶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戰略思考——基于京津滬渝四直轄市的比較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8.
[5]周迎君.重慶市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戰略的對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1.
[6]曾薇.重慶外向型經濟開放度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2.
[7]李奇.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目標模式與地方政府的管理創新研究[D].吉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