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細語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基于推動消費需求新發展的供給結構優化途徑探索
唐細語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優化供給結構是探尋經濟新增長新動力的新思路,意在通過優化供給結構,來滿足消費需求升級的需要,從而帶動新的經濟增長。以長沙市商貿流通企業為例,結合新的消費需求特點,從供給結構視角分析現階段消費需求不足的深層次原因,并以此為基礎提出優化供給結構、促進消費需求新發展、推動長沙經濟新發展的合理化建議。
消費需求;供給結構;經濟發展
“十三五”是湖南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時期,也是長沙全面深化改革、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經濟轉型爬坡過坎時期,更是長沙市商貿流通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長沙市商貿流通業要結合“五大”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引導生產與促進消費的橋梁作用;適應消費方式向多樣化、差異化、品質化轉變,滿足消費升級需要,促使產業升級發展,優化供給結構與消費環境,增強居民消費需求意識與能力,促進消費需求的新發展,推動長沙經濟新發展。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的消費需求是有層次的,由物質領域的需求到精神文化領域需求,由低層次需求到高層次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人們生活的方式和觀念也隨之發生變化,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消費觀念和方式的轉變,由物質需求到精神文化需求、由單一需求到多元需求、由同質需求到差異化(個性化)需求、由產品需求到品質、品牌需求。調查發現,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社會保障體系的日益完善,長沙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穩步提升,消費結構也在不斷發展變化。長沙是具有全國特色的“中部消費之都”,消費呈現出“吃出健康、玩出快樂高雅、穿出品味與時尚、行出特色”的新特點。長沙享受型、發展型消費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增加,比如:食品消費崇尚健康安全、服飾消費趨向舒適品質、文化娛樂消費漸成熱點、交通通訊消費快速增長等,居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消費結構不斷優化。
回顧長沙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歷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沙商貿流通業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由單一到多元化的發展過程。從流通主體、流通渠道、流通方式、經營環境、經營業態、經營模式,到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發展地位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長沙商貿流通業在長沙市乃至整個湖南省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商品市場數量多、品類齊全
通過對長沙市芙蓉區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現狀進行調查,調查顯示:2015年,全區共有各類市場300多個,其中主要包括物流園區、專業市場(汽車、建材、化工、機械等)、農貿市場、大小超市、綜合性商場、夜市,經營范圍涉及農副產品、生活用品、鋼材、汽車、建材、家具、裝潢、電子通信、文化娛樂、餐飲等。經營總面積達200多萬平方米,批發、零售并舉,大小規模并存。
(二)商圈布局合理,覆蓋面廣
目前,長沙市共形成了“五一商圈、東塘商圈、火車站商圈、紅星商圈、榮灣鎮商圈、伍家嶺商圈、市府商圈、梅溪湖商圈”八大商圈。新興商圈逐漸崛起,區域性商業中心遍地開花,每一個商圈還以此形成了一級、二級商業中心,貫通東西南北,比翼齊飛。
(三)經營主體多元化,方式靈活
目前,我市形成了國營、私營、股份制、個體共同參與、共同發展、互為補充的經營格局。經營規模大小并存,實力較強的大中型商貿中心(企業),實施“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發展戰略,小微商貿企業(店鋪),實施單一或專業化的經營方式;同時,還有規模大小不等的電商品平臺,有綜合化的,也有專業化的。
(四)新型業態發展迅速,潛力充足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新型的商業應運而生。便民店、電視購物、網上購物、OtoO模式、微商,典當、拍賣、代理、配送,信用消費、微信支付等,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帶了便利,促進了消費。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市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對我市經濟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商貿流通業的供給結構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而限制了新的消費需求,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與增長。
(一)商貿流通業供給結構失衡
1.區域發展不均衡
長沙市五大城區及縣級市區,商貿流通業發展勢頭較好長,分布合理、管理規范、品類齊全,能極大地促進生產和滿足消費的需要;而到鄉鎮一級以及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緩慢,不能真正意義上發揮在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橋梁作用。
2.產業層次分布不均衡
商貿流通業屬于國民經濟的第三產業,第三產業依次可分為四個層次,商貿流通業分布在前三個層次。調查發現,我市商貿流通業75%以上的業務屬于第一層次,主要包括為商業、飲食業、配送物流業; 為第二層次的不超過15%,主要包括房地產銷售、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咨詢服務業和綜合技術服務業等;為第三層次的不超過10%,主要包括教育、信息技術、文化娛樂等。
(二)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
商貿流通業商品和服務規模大、品類全,但有效供給嚴重不足。一是層次低,二是商品質量與品質差,不能滿足新的消費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從基本的物質需求向精神文化娛樂產品的需求轉移,對商品品質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消費服務和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因為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導致中國游客在境外瘋狂搶購日用品(電飯煲、洗滌用品、馬桶蓋等。)、奢侈品(名牌化妝品、手表、包包等)。
(三)電子商務對實體店的摧毀
電子商務在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獲得了政府和政策的支持與扶持,相比實體點具有很多優勢,尤其是價格優勢,正好符合目前大多數中國人求廉的消費心理。中國網店(長沙也同樣如此)徹底打亂了實體的價格體系,再加上網上購物的方便、快捷等優勢,以及監管不到位等和政策待遇不等,使得實體店的優勢不再,這種局面的出現,不是電商(網購、網店)太強,而是實體點太弱。久而久之,市場上只有價格低廉的假冒偽劣產品,要買好的產品只有到國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依靠出口、投資和擴大內需“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得到了快速發展,但隨著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這種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失去了新的增長動力,使我國經濟增長一度受挫?!?015年12月3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稱,必須繼續從供需兩端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以創新供給帶動需求擴展,以擴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給優化升級,實現穩增長和調結構互為支撐、互促共進?!币虼?,通過優化供給結構,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從而帶經濟的新增長,這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不二選擇。經濟新常態下,長沙商貿流通業應從以下幾方面優化供給結構,滿足新的消費需求,促進消費需求升級,推動長沙經濟新發展。
(一)加快商貿流通業的轉型升級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對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大,主要是服務型消費,文化娛樂(影視文化產品、信息技術產品)、體驗式消費。提高從業人員素質與提高服務水平,優化服務環境,實施定制式消費。
(二)利用“一帶一路”促進產品出口
我市商貿流通企業可以利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長沙乃至湖南優質特色產品(湘茶、湘繡、湘瓷、湘菜等)出口并帶動制造業優化升級。政府在出口審批、政策、融資上為企業提供各種支持,如減少政策審批、出口信貸、出口信貸保險等,增強具備實力條件的企業在海外投資的信心,促進企業產品出口,推動我市我省經濟的發展。
(三)加強監管嚴把質量關
一是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堅強監管,嚴格產品質量標準,堅決取締假冒偽劣產,加大違法懲處力度;二是商貿流通企業充分發揮監督檢查的作用,拒絕經營銷售假冒偽類產品,開展誠信經營,樹立品牌意識。商貿流通業充分發揮生產與消費的橋梁作用,及時發饋信息,引導生產企業生產高品質的產品,提高有效供給,引導消費者崇尚綠色健康的消費方式,實現生產與消費的良性互動。
(四)電子商務與實體店協同發展
加強電商企業監管,電子商務本身沒有任何問題,是一種很好的商業模式,但由于監管的缺失,出現了很多問題。所以為了商貿流通業乃至整個經濟的發展,必須加強對網商和網購的監管,讓網商和實體店公平競爭。國外對網商和網購的監管非常嚴格嚴謹,目前,中國的網購、網商(微商)混沌不堪。比如在歐洲的一些國家明確規定禁止任何形式的虧本銷售,禁止任意打折等等;有的國家還有《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所有在線銷售產品需繳納增值稅,稅率與實體經營店一致。美國對電商的規定也很嚴格,有開戶的限制、對賣家與買家(包括個人)的規定與限制。在歐美國家網店產品沒什么優勢,甚至成本更高。所以,在歐美發達國家,盡管電子商務技術很發達,但電商和網購卻遠沒有我國發展迅猛和廣闊;電商和實體店是一種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并沒有形成太大的沖擊,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長沙市商貿流通業在結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動新常態下商務經濟新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優化供給結構,引導產業升級轉型,把長沙市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信息化、品質化的大商貿中心,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實現生產與消費的良性互動,推動長沙市經濟的新發展和增長,確保盡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唐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