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碩碩
石家莊鐵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當代價值
田碩碩
石家莊鐵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指導中國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基礎,也是為我國發展指明方向的燈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一套成熟完善的價值觀體系,對于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深入探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涵及其延伸,對于促進當今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具有積極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當代價值
馬克思主義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是動態而有活力的理論體系,在不同的社會環境、發展階段下往往有很多不同的體現。因此,只有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精髓進行透徹的研究,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路徑,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該理論的價值和意義,并將之用于指導社會實踐。本文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重要內容和特點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并探析了該理論在當代社會的價值和意義。
馬克思主義思想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哲學體系,集中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等人對世界的思考和認識。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當時的歷史環境提出了自成一派的學說,為世界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共享。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絕不僅僅局限于當時的歷史,相反,它是一個具有活力、不斷發展進步的理論體系,至今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由于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夠切實指導社會生活,因此該理論也能用于指導當代的社會進步。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社會建設、改革開放等歷史過程中一直遵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思想原則,才取得了如今舉世矚目的發展成績。我國學者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研究和學習也一直在進行[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容十分豐富。例如,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進行了深入透徹的剖析。理清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對資本主義體制存在的固有矛盾和運行機制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指出社會主義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方向。這為我們認識世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也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資本主義。例如,馬克思主義對認識和實踐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指出認識始于實踐,認識的目的也是為了指導實踐。認識與實踐不斷循環往復,共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所有的認識都是基于實踐而產生的,實踐也是我們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明確提出認識與實踐之間相互統一的關系,對于指導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還包括了發展觀、世界觀、實踐觀、辯證法等等重要的內容。
總的來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體系囊括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世界的本質進行了深入合理的思考。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既能作為思想原則指導我們正確認識客觀世界,也能作為方法論為我們提供改造世界的手段和方法。因此,研究和應用馬克思主義都應該始終堅持理論結合實際,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尊重自然原則和客觀規律,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2]。
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社會的應用和實踐應該建立在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基礎之上,并且懂得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作出一些恰當的調整,才能真正發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于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具體來說,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堅持理論指導
首先,我國的發展應該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絕不動搖對社會主義的信心。事實上,經過幾十年來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已經與中國的特色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國情的結合,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礎制度,才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績。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堅定不移的堅持馬克思主義,才能團結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共同創造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社會。當前,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還面臨著很多艱巨的任務,比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國夢”的實現、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等。而這些任務的實現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還要繼續走符合本國需要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入研究和靈活應用。
(二)找準結合點
未來將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還要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應用形式,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應用范圍,從而在當代社會環境下也能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這就要求在社會發展中找準馬克思主義原理與生產活動的結合點,以正確的方法來踐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此,應該抓住發展的關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推進市場體制的改革,突破體制的局限性,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加健康的市場環境。也要重視深化改革,去除當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等不同領域存在的弊端,促進社會的和諧統一和可持續發展。當然,發展還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下的群眾路線,解決好與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這樣才能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群眾的需要結合起來,賦予馬克思主義源源不斷的活力和生機。在我國當今社會建設中,“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等都是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表現形式,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造性應用[3]。
(三)理論結合實踐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顯著特點之一。因此,在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候應該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一方面,要對理論制度的建設保持專注,根據時代發展的潮流進行理論的創新,從而使理論更好地指導實踐。另一方面,也要擴展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應用范圍,提高實踐的效果。要注意既不能過度批評和否定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價值,認為其在當今已經失去了適用性;也不能一味照抄照搬理論知識,而不去結合實際。
綜上所述,新中國幾十年來的迅速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支撐和指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切合了中國的國情,從而發展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體系。了解分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于指導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意義。
[1]王洪彬.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當代價值[J].人民論壇,2013,32:193-195.
[2]周生強. 淺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當代啟示[J].改革與開放,2011,12:74.
[3]鄭建云. 淺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當代價值[J].才智,2016,0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