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瑜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員工幫助計劃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分析
張雯瑜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本文從個體心理咨詢和團體心理咨詢的角度,結合心理咨詢自身特點以及作為一種新興的企業管理手段——員工幫助計劃(EAP),闡述其實施過程以及在企業健康發展中的作用,最后就其在中國的本土化進程進行了幾點討論。
心理咨詢;員工幫助計劃;企業發展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壓力與日俱增。據中華英才網去年對6000多人的網絡調查統計顯示(葉鋒,2011),有58.6%的受調查者出現了輕微的工作厭倦,對工作失去熱情;有26.5%的人出現了中度工作厭倦,需要借助休假或跳槽進行調整;還有9.1%的人表示極度厭倦工作。在所有的調查對象中,高達90%以上的受調查者都表示厭倦工作。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有效地解決,必將成為影響員工維持和提高工作績效的一個瓶頸。因此,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各大企業重點關心的問題。
員工幫助計劃(EAP)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是由組織為其員工設置的一套系統的、長期的精神福利與心理援助支持項目。通過專業人員對組織進行診斷和建議,對員工及其親屬提供專業指導、培訓和咨詢,幫助其解決心理和行為問題,提高企業績效及改善組織氣氛和管理。員工幫助計劃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用于解決員工酗酒問題,如今,已發展成一種包括壓力管理、職業心理健康、災難性事件的處理等各方面,幫助員工解決個人問題,進而提高企業績效。目前,世界財富500強中,90%以上的企業都建立了EAP項目。在中國,國外企業推行EAP的成熟經驗成為催生本土EAP問世的契機。
EAP的具體實施途徑包括開通熱線電話、建立網上溝通渠道、開設咨詢室等。EAP國際協會主席DonaldG.Jorgensen認為(黃建,李朝波,2012),員工心理援助專家可以為員工和企業提供戰略性的心理咨詢、確認并解決問題,通過幫助他們梳理工作壓力、職業枯竭、人際關系、夫妻情感等方面的問題,使他們在心理層面自立自強,更加積極、從容地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有關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幫助受心理困擾的員工走出困境。同時對組織環境的分析,幫助HR處理員工關系的死角,減少可能影響員工績效的負面因素,通過對員工的輔導,進而增強組織的凝聚力,提升公司形象,以創造一個有效、健康的工作環境。
2.1增強員工承受能力,緩解其心理壓力
員工壓力的形成,有的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得到緩解,有的卻由于自身認識的局限,難以解決問題。加強員工素質的培養和訓練,定期舉行心理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建立心理咨詢室、開辟心理熱線、開設心理信箱等讓職工了解心理發生變化的規律以及心理的調適方法,在遇到心理壓力時就能恰當地進行自我調適,通過情緒轉移、自我宣泄、改變認識、尋求支持等方式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加強自我放松,提高承受能力,激發他們正視現實的勇氣和毅力,學會自我調節,增進身心健康。
2.2優化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組織績效
EAP作為企業管理的一項措施,能夠在企業管理諸多方面為企業帶來好的回報,包括為企業節約招聘費用,節省培訓開支,提高員工士氣,增加留職率,減少工傷賠償,改進生產管理,降低缺勤率等等。麥當勞報告他們80年代在EAP計劃上花費的每$1都有4:1的回報,近年來投資回報高達10:1。美國一家擁有7萬員工的信托銀行引進EAP之后,僅僅過了一年,他們在員工病假花費上就節省了$739870。所以說,EAP通過解決員工成長和個人問題,讓員工感受到管理者的人文關懷。員工通過認同管理者,實現對企業文化和目標的認同,繼而提高員工職業忠誠度和熱情度,加快獲得員工和企業發展的雙贏。
雖然大量數據結果證明EAP確實給企業帶來了長遠的利益,但是在中國他還只是處在萌芽期,呈現出的問題主要有:
3.1理論基礎不足,人才儲備欠缺
員工幫助計劃進入中國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最早在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成立了一些專業的EAP服務機構。但是,對于絕大多數的中國企業來說,EAP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目前我國的心理幫助計劃從業人員專業訓練參差不齊,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受過專業教育的人,所接受的也大多是西方的培訓模式,缺乏本土化的基礎理論作為支撐。所以,對于員工幫助計劃的本土化來說,理論體系有待完善。
3.2企業重視度不夠,員工心理問題難緩解
從2001年起國內的一些企業開始重視“心理培訓”,但規模一直非常零散。第一個完整的EAP項目——聯想客戶服務部的員工幫助計劃由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的張西超主持完成。5·12地震及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內的一些企業掀起了一場關注員工心理的熱潮。目前國內有近百家企業成為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的簽約客戶。但相對于整個中國市場,這只是冰山一角。關注該計劃實施的主要以大型國有企業和跨國企業為主,中小型企業所占比例極小。但不論是何種企業結構,員工面臨的心理問題都是普遍的。
3.3行業實施局限
目前,員工幫助計劃更多的涉及的是IT軟件、金融證券、快速消費品、醫藥及廣告行業。但是據調查,全國有51%的教師患有“職業病”,37%的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對于一些教育行業,特別是教師這個行業,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以及良好狀態也直接影響教書育人的過程。因此,員工幫助計劃應不局限在個別行業中。
綜上所述,員工幫助計劃在我國實現本土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就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充分汲取西方的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本土的員工幫助計劃的理論體系,從而更好的指導實踐,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好的幫助。
[1]黃建,李朝波.EAP與組織幸福管理探析.現代管理科學2012(10)
[2]葉鋒.EAP在中國的發展現狀探析.劍南文學,2011(10)17-119
[3]劉文華,單鑫.團體咨詢在員工援助計劃(EAP)中的應用.宜春學院學報,2010(32)83-85
[4]劉磊.員工幫助計劃(EAP)及其對提高企業績效的作用.科技信息,2009(35)991-995
張雯瑜(1990—)女,漢族,河南鄭州人,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研究生,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