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剛
422124197202230014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建筑企業發展形勢分析
謝 剛
422124197202230014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轉型期,在經濟新常態的環境下,建筑企業又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在這種形勢的影響下,為建筑企業的發展帶了新的機遇,同時也給其造成了一定的壓力。面關于建筑企業發展形勢的分析,還要采用SWTO分析的方法,對經濟新常態下,建筑企業發展的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其自身的優劣勢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的應對策略。
經濟新常態;建筑企業;發展形勢;分析
經濟新常態是國家經濟發展處于穩定態勢的一種形容,也是經濟發展不可逆的一種狀態。它象征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已到了轉型的關鍵時期,在經濟新常態的環境中,經濟發展緩慢,建筑企業的發展又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因此,建筑企業的發展和國家經濟發展的形勢存在直接關聯,想要提升建筑企業的發展水平,首先要對經濟新常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其次要明確建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機遇,和所要應對的挑戰,及時進行升級轉型,從而真正實現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了解建筑企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能夠使建筑企業在經濟新常態的環境下,及時把握機會,認清自身的不足,從而揚長避短,實現穩步持續的發展。
(一)建筑企業發展所具有的優勢
1、經濟總產值的增加。建筑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它對國家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近幾年來,建筑企業的快速發展,促使國家經濟持續增長,甚至超出了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而經濟發展又會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
2、建筑企業發展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建筑企業在經濟新常態環境下的發展,促進了建筑企業數量和從事建筑行業的人增多,一方面為社會的就業緩解了壓力,另一方面也推動了地方經濟的增長,從而有助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為社會做出了越來越多的貢獻。
3、提升了建筑企業的的國際競爭力。在經濟新常態的影響下,我國的建筑企業需要以戰略眼光來促發展,通過拓展國際市場,實現建筑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不但能擴大企業的經濟效益,也能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同時還增強了我國建筑企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提高了國際競爭力。
(二)建筑企業發展存在的劣勢
1、發展速度減慢。經濟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速度緩慢,使建筑企業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響。比如會導致我國的建筑企業發展速度減慢,進而又影響了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
2、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國外的建筑業產業結構都呈“金字塔”式,比如美國和日本等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建筑業的“塔尖”部位是實力雄厚的建筑企業,建筑行業產業結構的“塔身”則是在市場中具有引領作用的企業,比如負責工程承包的建筑企業。“塔基”部分是具有特色的大多數專業工程承包企業和勞務分包企業。但我國的建筑行業產業結構和國外不同,我國的建筑業產業結構呈“倒金字塔”型。再加上建筑企業的投資環境等因素影響,建筑行業的產業結構失衡,產能過剩等問題比較明顯,一些建筑企業內部資金鏈斷裂,出現聯保風險等,都會導致建筑企業的破產。
(一)建筑企業當前的機遇
1、不斷擴大的國內市場需求。經濟新常態下,會促進我國的城鎮化發展進程。城鎮化發展又會擴大社會對住宅、學校和醫院等基礎設施的需求。因此,國家要優先考慮供電、水暖和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城市基礎設施的改造,社會需求擴大的同時,也給我國的中小型建筑企業帶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2、廣闊的國際市場前景。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地位也不斷得到提升。我國的各行業領域與國外的行業交流也不斷增多。而國家也在加強對外投資的力度,通過對一些國家基礎建設項目的支持,也促進了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在未來,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的加深,也會為建筑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前景。
(二)建筑企業面臨的挑戰
1、勞動力數量減少,成本增加。國家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使我國的人口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目前,我國已處于老齡化社會階段,未來的人口老齡化會更明顯。建筑行業的勞動力年齡結構,40歲以下的青壯年勞動力較少,一方面是經濟的發展,人民的整體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青壯年勞動力更傾向于就業環境良好的行業,真正從事建筑業的青壯年人數越來越少。
2、企業轉型在傳統模式影響下的挑戰較大。經濟新常態環境下,傳統的建筑產業結構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而建筑企業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成為了必然的趨勢。但我國的建筑產業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承包模式,不具備將產品與技術有機集合的營銷方式能力,也沒有籌措資金的能力。因此,經濟新常態對于建筑企業的轉型具有很大的挑戰。
(一)實現建筑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的商業模式
建筑行業的傳統商業模式是工程承包模式,在實際的工作中,存在項目信息部隊稱、社會資源浪費等問題。而采用“互聯網+”的方式,不但能夠使建筑材料和供銷網上的信息相對接,還能節約采購成本。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共享平臺,實時了解負責項目的施工者和管理者信息。另外,建筑企業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和金融機構合作,讓銀行為自己提供融資服務。
(二)加強企業之間的聯盟合作
經濟新常態要求建筑企業要采取主動調整產業結構的方式,來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因此建筑企業必須要進行自主創新,而科技創新作為提升建筑企業創新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傳統建筑企業自身難以實現企業產業結構的轉型,也不具備科技創新的能力。因此,傳統的建筑企業必須要加強與大型建筑企業的聯盟,或是與高校開展合作,才能實現企業的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
建筑業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在經濟新常態的影響下,也面臨著轉型的挑戰,為了實現建筑行業的長遠發展,建筑企業必須要認清自身存在的優劣勢,然后充分利用建筑企業發展的優勢,規避建筑企業發展中的不利因素,在經濟新常態的機遇下,采取科學的策略來應對當前的挑戰,從而真正實現推動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蔣潔瓊.新常態下建筑企業發展路徑分析[J].才智,2015,26:282-283.
[2]陳占勝.論國有建筑企業如何應對經濟新常態[J].四川水泥,2015,09:36.
[3]畢天平,楊雪梅,高東燕.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建筑企業發展形勢分析[J].建筑經濟,2016,04:5-7.
[4]陳偉.經濟新常態下建筑企業的發展方向和著力點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5,23: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