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乃珊 王 瑞
沈陽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
地鐵空間設計要點
潘乃珊 王 瑞
沈陽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
地鐵是城市交通運輸的重要方式,能夠有效緩解城市交通運力緊張問題。地鐵由于在地下運行,對空間的設計要有別于其他地上建筑。本文將對地鐵空間設計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讀者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地鐵空間;設計要素;空間設計;建議
首先,導向設計可以分為視覺導向、空間導向、聲音導向等多個方面,其分別通過各自的特點來完成對空間及相關信息的說明,幫助人們了解所處的環境特征、進行方向定位、獲取信息等內容。那么,所謂的視覺導向設計是把圖形、文字、色彩、材料肌理等視覺元素作為信息傳達的主要手段,通過對這些視覺元素進行藝術加工整合,達到說明性目的,以期與受眾群體實現信息交流并進一步達到某種情感上的共鳴。
“導向設計系統關系到視覺傳達和環境設計兩個領域,一是指用來表明方向、區域的圖形符號;二是指符號在環境空間中的表現方式。”
色彩,是最易感知的直觀性語言,與圖形和文字結合,多作為“交通信號燈”的功能被使用,幫助人們辨別信息。視覺導向中的色彩設置結合了人體對色彩的反應,如交通信號燈、黃色警示線等。文字易識別,能夠準確無誤地傳達給人信息。不同的視覺環境中文字的效果不同,如果視距較遠、背景雜亂,則不利于人接收文字內容。在地鐵視覺導向設計中,文字必須保證規范性、易識別性。圖形的形象生動,能夠簡潔、明了地指示方向,將可捕捉的感性形象與理性內涵相結合,通俗易懂。視覺導向設計中的公共標識,化解了人們語言、文化背景不同的障礙,并注重易讀性,具有易區分、易制作的特點,能融于環境,美化視覺。材料,泛指導向信息傳導的物質載體,如不銹鋼牌、電子顯示屏等。隨著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視覺導向的材料也隨之更新。設計師應將新技術與材料應用于設計中,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
地鐵空間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屬性,在公共藝術的設置上有著諸多獨特的要求。可以說,地鐵自身的空間特性是決定公共藝術設置與否、如何設置的首要因素。在地鐵空間中,最根本屬性當為其空間相對封閉,多為室內空間和地下空間,多采用燈光照明,溫度、濕度等條件相對穩定,但空間容易產生壓抑感。同時,由于地鐵公共藝術的受眾大多是在站立或行進中感受作品,因此其設置高度和位置也有一定局限。另外在功能性特征方面,地鐵內部空間對通過性要求較高,人員停留時間短。地鐵空間中通行的人流無法較大范圍的自由移動,人員流線目的性、秩序性突出。這就決定了乘客在地鐵空間中的視覺體驗具有強烈的線性特征。
此外,常年相對較大的人流量,使其在滿足日常運行前提下,對維護管理時間、空間造成了較大限制。再者,地鐵空間公共藝術在設計時對空間、資金的利用是力求節約且高度合理化的:一方面,由于地鐵空間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經費均來自于制定好的政府財政預算,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成本調整的彈性極小,需嚴格控制;而另一方面,由于施工空間有限,作品的形態構成要絕對合理,并且其空間的特殊性對材料、照明、防火、供電等方面,都有強制性標準規范。所以,地鐵公共藝術必須充分考慮上述地鐵的空間特性,結合自身特有的受眾面大、覆蓋面廣的優勢因地制宜、恰如其分地將地鐵公共藝術效用最大化,達到地鐵公共藝術與地鐵空間的完美融合。
4.1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我國地鐵站中,亦該如此。中國文化中有許多可以作為藝術主題的文化元素,如龍形,華表等。在設計時,我們可以借鑒這些優美的傳統元素符號,對其進行再途釋。至于創新,我們可以用新型材料和技術表現歷史傳統風格,或對其進行改造,使人們既能領略到其中歷史的韻味,又給人們帶來耳目一新之感。如,我們可以在車站中柱子的柱身刻上浮雕,柱頭從斗拱為原型進行變形裝飾;車站中的形象墻具有我國傳統元素的變形困案,并融入現代新元素,在形式方面進行創新變形;車站中的隔斷則可借鑒我國傳統園林"隔而不絕"的設計手法。這一系列的藝術設計定會引起行走于車站中人們對文化的共鳴。
4.2加強地鐵設計中的人性化設計
地鐵車站是一個綜合空間,其功能非常復雜。人們對它的需求不僅是交通換乘,還包括了生理感受、精神方面的需求。這就需要設計者關注人的感受,設計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此原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2.1為人們提供舒適的周邊環境。地鐵站位于地下,與地面上的自然環境完全隔絕,因此地鐵站中除了達到防水、漏水等基本要求外,還應考慮到乘客其他的生理感受。如為避免人們產生壓抑感,可適當提高層高;模擬自然光創造光源W減輕人們的不適。
4.2.2關注人們的嗅覺和聽覺之感。由于地鐵站位于地下,容易潮濕發霉,因此空氣的流通等也應多加注意。
4.2.3地鐵站應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給予不同關懷。如北京地鐵中,所有的站臺和軌道之間除了黃色警示線,還有為盲人設計的盲道;又如倫敦地鐵中大多數供人們休息的椅子不設靠背。其原因為設有靠背的椅子會讓人覺得也安,可能會遺落隨身物品。沒有靠背的椅子則容易讓人提高警惕,隨時抓住隨身物品。
4.3加強地鐵的可持續性建設發展
一個城市不可能同時建設多條線路,但也不可能只有一條線路,線路之間的設計規劃等都是相互聯系的。在建設一條線路時,我們應該考慮到此線路與未來線路的關系。因此在設計時,我們就要考慮全面,不能等新線路建設完畢,才發現新線路與老線路之間產生了脫節。在地鐵的室內設計方面,應增強其設計彈性,增強其開放性。地鐵車站一旦建成,其特殊的屬性和地理位置使其不像地面建筑那樣容易改造或拆除,具有不可逆性。因此,開放性在地鐵車站設計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對其室內環境進行藝術設計時,應具有長遠的發展眼光,注意藝術設計和和其他功能設計的靈活性和可改變性,使車站具有耐用性巧長久的生命力。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樣做也是變相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為,從而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在進行地鐵空間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新老線路的銜接,關注地鐵可持續發展建設。
[1]章明.巴黎地鐵空間設計新理念[J].時代建筑,2015(04):22
[2]張愛鵬.天津地鐵空間公共藝術設計中的地域文化應用[J].包裝工程,201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