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玉
綦江區委黨校
戶外運動發展的路徑探究——以綦江區為例
楊昌玉
綦江區委黨校
近年來,我國以戶外運動為主的體育旅游產業發展迅速。而在我們綦江區正在打造的全域旅游中,戶外運動的打卻顯得比較薄弱。因此,如何借力戶外運動,帶動我區全域旅游經濟的“井噴式”增長,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
戶外運動;優勢;問題;對策
(一)市場前景看好
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我國戶外產業市場規模為6000萬元,至2015年我國戶外產業市場規模上升為454億元,較上年增長12.5%。目前,我國每年約有1.3億人開展徒步旅行、休閑旅游等戶外運動。而這一數字,和美國近50%的人群參與戶外運動相比較,我國未來十年預計將有5倍的客群增長空間,我國的戶外旅游市場勢必將有超過萬億的市場規模。未來的市場空間大、前景好。
(二)政策支撐有力
發展戶外休閑運動擁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明確提出:要大力支持發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車、水上運動、登山攀巖、馬術、極限運動等群眾喜聞樂見和有發展空間的項目。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渝府發〔2015〕41號)作了更為具體的要求:“依托山、水、林等自然資源,推廣登山、攀巖、探險、定向等山地運動,發展游泳、漂流、滑水、釣魚等水上運動,培育野營露宿、拓展訓練等林地運動。”要“鼓勵有條件的區縣(自治縣)發展戶外營地、徒步騎行服務站、汽車露營營地、船艇碼頭等服務設施,打造體育休閑旅游精品線路和精品景區。”在這一系列政策紅利的引導下,作為體育產業重點扶持方向的戶外運動有望在行業標準、服務標準、基礎設施建設、居民健身健康數據庫建設等方面得到全面扶持,進而實現高速發展。
(三)資源稟賦突出
綦江境內溪流縱橫,水系發達,發源于古夜郎國的綦河系第一大河流,流域面積4680多平方公里。而30多條大小支流蜿蜒交錯,為打造戶外運動中的“水”項目提供了天然的現實基礎。綦江的地勢南高北低,山地和丘陵約占全區總面積的97%,森林覆蓋率達34.5%。瀛山巍巍,婁山逶迤,林海茫茫,如畫山水為打造戶外運動的“陸”、“空”項目占據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條件。而便捷的交通(重慶主城到綦江只需半個小時車程,且9座以下客車免費通達),得天獨厚的氣候(綦江年均氣溫18.8℃,無霜期達344天,全年有300至340天可以進行戶外運動)為綦江打造戶外運動錦上添花。
一是規劃滯后。缺乏全區一盤棋的思想,統一規劃戶外運動基地;二是項目趨同。在我區2275平方公里的地域上,同質化的戶外運動項目較多,缺乏新意和特色;三是人才缺乏。戶外運動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專業性強,風險度較高,沒用相應的專業人才做支撐,戶外運動的發展前景就不會太好。四是設施不全。良好的交通體系和基礎設施是確保戶外運動發展的重要前提,特別是戶外運動主要在遠離城區的郊外和鄉村,對基礎設施的要求也就相應增高。
(一)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戶外運動基地
1.規劃老瀛山麓運動區。老瀛山是綦江的瑰寶,山中既有成百上千的恐龍化石,而山體本身,從空中俯瞰,也是一個巨大的恐龍化石。如此神奇之地,加之風景秀麗美絕倫,理應成為戶外運動打造的一個核心店。
2.規劃綦江南部運動區。將綦江南部現有的一些旅游景點,丁山湖,打通的吹角壩、大羅的紅花湖、萬隆的花壩串珠成線,因地制宜,規劃一批戶外運動項目。
3.規劃古劍山運動區。充分發揮AAAA級風景名勝區——古劍山天然氧吧的作用,在古劍山森林公園建設一定數量的運動球館,打造在市內有一定影響力的重慶大、小球運動基地。爭取國家體育局的積極支持,將古劍山打造成全國山地馬拉松比賽基地。
4.規劃清溪河運動區。清溪河蜿蜒盤旋,途經北渡河最終匯入綦江河,成為了廣義上的清溪河流域。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大力開展游船、游泳、劃艇、龍舟、滑水、“人魚共舞潛水世界”等水上運動項目。
(二)產業聯動,梯次打造戶外運動發展體系
1.產業融合是前提。“農旅文體”產業融合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綦江三大產業的發展水平不盡相同,融合發展的基礎也不均衡,要想實現融合發展,就要打破行業界限,促使三大產業相互延伸、擴散、融合,實現跨越。
2.拓展人群是內需。目前戶外運動的人群不是太大,可以將戶外運動的一些項目列入學校的體育教育體系,首先在有條件的南方翻譯學院進行試點后逐步推廣,如開設戶外運動項目、建立戶外運動俱樂部等,組織開展相關活動和賽事,通過擴大群眾基礎,使綦江的戶外運動開展得更具有內涵、更具活力、更具知名度。
3.創新發展是動力。要統籌全區的戶外運動項目,避免重復開展和同質化,利用自身條件積極承辦在國內、市內有一定影響的戶外運動單項賽事,做到“一地一賽事,一地一特色”。
(三)培養人才,構建戶外運動專業隊伍
1.建立人才引進機制。戶外運動由于自身的專業性強,風險度較高等特點,對專業人才的要求比較高。而我區在這方面的起點又比較低,因此,我區應積極出臺專業人才引進辦法。通過給他們積極搭建成長平臺以及適度的優惠、獎勵辦法,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加盟我區的戶外運動。
2.培養本土人才隊伍。本土人才隊伍的流動性相對較小,可以長期為我區的戶外運動作出自己的貢獻。因此,要在全區范圍內,選拔出在這方面有興趣、有基礎的機關事業干部和企業人員,有計劃、有步驟地送他們去學習深造,締造一支學術精良,同時又能扎根于綦江的本土隊伍。
3.借力壯大專業隊伍。要鼓勵戶外運動業主與大學、科研院所聯合,建立一批產學研一體的戶外運動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具有戶外運動研發設計、營銷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促進專業人才培養的團隊化、和個性化,推動綦江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
[1]盧長寶.產業集群營銷——空間創新與區域集聚力構件的新框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2]盧長寶. 價值共創視角下的體育旅游創新研究[J].體育科學,20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