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斌
重慶綦江黨校
城市居民住宅小區綜合治理對策芻議
王顯斌
重慶綦江黨校
本文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克服城市居民住宅小區治理中存在的業主委員會治理作用有限,物業公司服務能力不足,政府治理缺位,業主群體法律認知不足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居民小區治理科學化水平。
住宅小區;綜合治理;對策
城市新型居民住宅小區(以下或簡稱“小區”)已成為我國城市社會的重要單元,是城市居民居住、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的基本場域,小區的設施、環境、治安、秩序及綜合治理狀態,事關小區群眾的生活質量,事關社會和諧幸福。
1.1充分調動居民主觀能動性。目前的現狀是,多數居民群眾對小區治理關注度不高,參與度低,有些居民只是把小區作為一個“歇息”的地方,面對小區治理中的問題聽之任之;有些小區業主在權益受損時也往往選擇無奈地忍受,對提升小區治理水平、建設和諧小區缺乏信心,積極性不高。因此,提高小區治理水平,首先要在全社會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
1.2明確宣傳教育重點內容。宣傳的重點內容,一是有關小區治理的先進理念,二是開展小區治理的相關政策文件、法規,三是小區治理的改革舉措,四是小區治理中的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
1.3注重宣傳方式的多樣化。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類媒體要協同行動,形成整體效應。一些有條件的小區可以聘請專家和實際工作者對有關政策進行祥細解讀。通過多種方式的宣傳,形成推進小區治理的強大輿論場。
2.1成立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由組織、宣傳、民政、財政、住建、教育、衛生、規劃等部門組成。領導小組負責統籌組織協調指揮地區小區綜合治理工作。
2.2普遍建立基層黨組織網絡。目前很多小區都具備建立黨組織的條件。為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特殊作用,建議根據小區的規模大小,設立不同的基層黨組織。規模在500戶以上的,成立基層黨支部;規模在2000戶以上的,可以成立黨總支;規模在5000戶以上的大型小區,可以成立基層黨委。不足500戶的小型小區可以設立黨小組或與周邊小區聯合成立黨支部。基層黨組織根據屬地管理原則隸屬于當地鎮(街)黨委管理。為加強對住宅小區黨組織的統一領導,可以由組織部門和民政部門組建成立住宅小區黨組織,統籌協調住宅小區黨組織工作。
2.3強化基層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強化房管、住建、規劃、公安、環衛、計生、教育、民政等職能部門對社區和住宅小區內各相關事務的指導和監督。民政等部門要加強對社區內公益組織以及其他文娛體育等專業社會組織的培育、指導和扶持;公安部門及其社區警務室要強化對小區內物業管理服務企業及其安保工作人員的治安、消防、災害預警、出租屋管理等方面的安全警示教育;城建、規劃等部門要依法對住宅(小區)開展容積率、綠化率、業主委員會及公共設施等建筑規范方面的監督檢查。
2.4大力發展社區群眾自治組織。一是要根據一定規模標準在新型住宅小區建立居民委員會組織。原則上5000戶以上的小區應當單獨設立居民委員會。對一些規模不大的小區,可根據實際情況與周邊小區聯合成立社區居委會。居民委員會同時建立起相應的黨組織。社區居委會是連接基層政府與居民群眾的重要樞紐,要通過健全各類小區內的居民委員會組織,發揮其上通下達的功能。二是推廣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要認真研究制定小區業委會成立的指導性文件,包括業委會委員條件、選舉方式、示范章程、工作制度等。三是大力培育發展小區內社會組織特別是公益性社會組織。政府社會組織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小區社會組織發展的指導,政府有關部門可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扶持小區社會組織發展。
3.1建立組織機構選舉制度。包括小區基層黨組織的選舉制度、居民委員會選舉辦法、業委會組織選舉辦法和程序等。
3.2建立小區“多方聯席會議制度”。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由公共服務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小區物業管理公司、業主委員會、小區內公益性社會組織和企業等各方參與的“多方聯席會議制度”。
3.3建立小區居民議事制度。要充分發揮廣大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積極性,必須建立相應的制度。
4.1建立公共事務協商平臺。建立由社區居委會主導、多方參與的公共事務協商平臺,利用小區內公益設施、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軟、硬件設施,組織小區內各方主體協商開展與小區居民生活相關的各類公益活動(包括文藝體育活動、公益慈善活動等),可整合和激發小區內各種公益性資源,實現小區內的相互服務,自治管理。
4.2建立居民信息交流平臺。可由社區基層黨組織為主導,在新型住宅小區普遍建立起諸如QQ群、小區網上道德論壇、小區公共事務論壇等的信息交流平臺,由專人負責管理,收集相關輿情信息,并與輿情監管、信訪部門對接。
4.3建立志愿綜合服務平臺。可以利用物業管理辦公室、黨員活動室或其他公共服務設施,在居委會和業委會的引導之下建立志愿者活動中心,制訂志愿者服務章程,定期召開志愿者服務會議,吸納更多的居民參與志愿者服務。
5.1分類調查,全面摸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情況。可在分析小區管理相關部門如城鄉規劃局、房管局和住建局等部門已有資料的基礎上,對不同小區進行歸類,分門別類進行調查、摸清實底。
5.2制定符合地區實情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標準。重點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標準和技術規范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小區規模基準數的界定、范圍和依據以及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種類、數量和質量等標準。
5.3建立部門聯動和監督反饋機制。由民政、規劃、住建等單位組成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監督小組,形成部門聯動監督反饋機制。定期對已建、在建和將建的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利用、管理交接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以企業信用評價和資質審定為抓手,對物業管理公司和房地產企業的違規行為進行規勸、處罰和整改。
[1]孫琦.淺析住宅小區規劃設計[J].經營管理者,2013.
[2]黎連業.智能小區的九大系統設計與實現[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