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起榕
西南民族大學
民族地區工業產業布局中區位選擇的主要影響因素
張起榕
西南民族大學
本文綜合考慮了經濟、社會、生態目標方面的因素,列舉了民族地區工業產業布局中區位選擇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環境問題、成本問題、民族的社會性以及用水和基礎設施配置等問題。
民族地區;工業;產業布局;區位
工業是社會分工的產物,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之一。工業生產主要是對自然資源以及原材料進行加工或裝配的過程。產業布局是指一國或一地區的產業生產力在一定范圍內的空間分布和組合結構,其合理與否影響到該國或地區經濟優勢的發揮經濟的發展速度[1]。區位,即為某一主體或事物所占據的場所,具體可標志為一定的空間坐標。民族地區工業產業布局中區位選擇的主要影響因素,就是在我國的民族地區做工業產業規劃時其主要的區位因素。
2.1環境問題
民族地區較多在生態脆弱區,工業的產業布局是關于政府如何規劃當地的當地,在當今社會,影響工業產業布局最重要的因素是環境。我國的工業污染是我國環境狀況惡化的原因之一,但是,大力的發展工業最終也能夠有利于解決我國的環境問題。我國工業的粗放式增長是以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這也造成了要經濟必污染的傳統思維模式。伴隨著現代工藝的發展和壯大,環保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定也能在將來取得進一步的突破,讓工業成為一種能耗少、其能保護環境的一種新形式[2]。同時,工業的發展也能帶來農業的現代化更好的解放生產力,也能增加財政收入,從而讓政府投入更多的資料投資于生態保護和環境的建設中,最終達到改善環境,還我青山綠水的目的。
2.2民族地區的社會性
社會性主要包括這樣一些特性,如利他性、協作性、依賴性、以及更加高級的自覺性等。民族地區因存在多民族共存的現象,且不同民族在飲食、生活以及生產方式上有所差異[3]。例如回族全民信奉伊斯蘭教,遵循穆斯林教義,多地回族聚集地建有清真寺,且穆斯林不食豬肉;又如得以讓佛教得到傳揚的藏族,特有一個佛教分支即藏傳佛教,在藏區多有佛教寺廟,喇嘛在此學習辯經,藏傳佛教教徒都忌諱別人撫摸其頭部,他們認為每個人的頭上都有神靈。因此,在民族地區的工業產業布局中,一定要考慮民族性的差異性,在尊重少數民族的前提下,進行適時適度的開發,這樣才能讓民族地區工業產業的布局得到更好的實施。
2.3成本均衡問題
現代的區位理論對產業布局的區位選擇提出了三個標準:成本最低、市場份額最大和聚集效益。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之一,其經濟利益,或者可以說成本問題,是工業布局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之一。成本是一個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沒有利益就沒有企業。工業的生產成本包括人工、原材料、輔助材料及制造費用等,政府在做工業的產業規劃時,不能紙上談兵,脫離工業生產的成本,要在把握工業生產的生產成本,即人工、原材料、輔助材料、制造費用等因素的基礎上,進行合宜的規劃。
2.4地形地質及規模
工業用地自身要求的形狀與規模,不僅因為生產類別的不同而不同,且與機械化程度、自動化程度、運輸方式、工藝流程及建筑層數有關[4]。一些聯合企業,比如木材、石油化工、鋼鐵等,所需用地面積比較大,用地的規模和形狀都對空間區位提出了要求。如果用地的形態不相宜或用地規模不當,都不利于工業產業的布局。因此,在民族地區的工業產業布局中須根據當地的發展需要,對不同類型的工業用地進行合理的安排,選擇適宜的空間區位,且為未來的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民族地區的空間區位和工業的產業布局的選擇是雙向的。民族地區較多處于生態脆弱區,更要因地制宜的選擇工業,同時工業類型的不同對于地形及地質的要求也不同,還有的在地形的基礎上要求地質條件良好。因此,在民族地區的工業產業布局中要充分考慮工業企業和地形地質的相適應性,同時,還要避開比如地震區、濕陷性黃土區等,這樣才是更加合理的工業布局安排。
2.5工業用水水源
工業企業的用地一般選在地表水的下游,以此減少工業廢水造成的環境污染,同時,有排放有害廢水的工業企業不得布局在生活用水水源的上游,這都是為了保證居民區的安全和健康。在民族地區工業產業布局中的區位決策中,工業用水水源條件對工業企業的選址影響很大,特別是一些對水質有特殊要求的工業企業,比如食品加工企業等。
2.6基礎設施配置程度
民族地區還處于發展中,基礎設施配置較東部發達地區還有一定的距離,基礎設施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石,一定要發展好,才能更好的促進經濟的發展。基礎設施,特別是在教育和醫療方面是地區發展的保障,只有好的醫療設施才能保證居民的健康,只有好的教育才能行成造血式扶貧。所以,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的發展程度也要在同步的規劃中得到考慮。
在基礎設施中,交通因素是及其重要的一個基礎設施因素。交通的便利與否對于工業企業來說是很重要的。不同類型的工業對于交通的需求不同,公路、鐵路、水路及航空、管道運輸等運輸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鐵路運輸速度快,載重大,受自然條件限制小,但是投資太高,建設的周期長;公路運輸機動靈活,運送速度快,投資少,但是運輸能力小且能耗高成本高;水路運輸的能力大,運輸成本低,勞動力生產力高,但是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且運送的速度慢;航空運輸速度快,機動性能好,但是成本高能耗大;管道運輸運輸量大,占地少、能耗小,但是專用性強。而民族地區的交通相對東部地區較落后,在工業產業布局時,還要根據自身的發展選址合適的運輸方式。
產業布局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產物,其最主要的是考慮經濟、社會和生態方面的因素,表現在民族地區產業布局上,就是工業的成本均衡、民族地區的社會性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加上在用地的地形地質以及規模上選擇及基礎設施配置的程度。總的說來,民族地區的工業產業布局中區位的選擇,就是綜合考慮區域發展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目標,并做出產業布局。
[1]陳歷幸,徐瀾波.產業布局法若干基本問題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09(11)
[2]李含琳.甘肅省“十三五”時期民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新選擇[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5(07)
[3]趙新國.西部民族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應注意處理的若干問題[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4(01)
[4].中國城市新產業空間:發展機制與空間組織[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項目名稱:民族地區工業產業布局中區位選擇的主要影響因素,項目編號:CX2016SP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