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和婷
青海青尚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簡析建筑設計的現狀及自由建筑設計
黃和婷
青海青尚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結合筆者實踐工作經驗,本文簡述了建筑設計的現狀,對自由建筑設計的必要性及自由建筑設計進行了簡要分析,旨在促進建筑設計的可持續發展。
建筑設計;現狀;自由建筑設計;必要性
一座建筑不應只是一個建筑師個人思想的表達,更應該是它所輻射的范圍內所有人群意志的表達,一個建筑作品也不可能完全表達一個建筑師的全部抱負。就是說建筑的建成意義在于滿足主動的和被動的使用者的意圖,這應該是建筑的目的,也是反應“自由建筑”的觀點。
當前建筑的明顯特征是各地千篇一律的“樣板房”大量興建,既缺乏對傳統進行有效地繼承和保護,建筑設計也不具有創新精神;在政治目的的驅使下一味攀比數量和規模,卻不重視設計和建設的質量。在這種背景下,大量的鄉土建筑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缺乏美感而且不注重實用建筑的大量出現。一方面是很多具有重要意義的能夠對常駐居民產生影響的項目得不到有效地具有專業水準的規劃和設計,甚至只是專家的一點建議也不可得;另一方面,為數眾多的年輕設計人員,特別是廣大的在校大學生缺乏廣闊的施展才華的舞臺,主觀能動性和設計創新的潛力得不到發揮。盡管近年來各式各樣的具有創新精神的設計競賽不斷涌現,可是從根本上講,這種設計競賽對設計者的整體設計水平以及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兩方面的作用都微乎其微,關鍵的問題是:所有這些各自為政的設計競賽都只是一種短期行為,曇花一現,既缺乏相互的聯系,也沒有在時間上得以延續,這就是這些競賽的初衷都得不到實現的癥結所在。
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要想提高整體設計水平和提高生活質量,改變上述建筑設計的現狀將變得非常關鍵。需要發展一套新的建筑設計的方式進行支持,在此背景下,因此需要倡導“自由建筑設計”。
自由的使用空間是建筑產品的方向,只有做到一個空間兼具多種功能,居住者才可能享受到居住文化品質。目前中國很多建筑產品缺乏對空間的理解。現代建筑應該突出自由的使用空間,居住者開始希望自己的空間有很大的互動性,而不是只具有單一的功能,人們會越來越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實現和鄰里、家庭成員的互動。特別是新生一代,可能他們就不需要一個經典的客廳,可能只是在房間、臥室里面需要一個上網的電視。我個人認為,這種自由的空間組合,肯定是全球建筑設計的趨勢。雖然目前在中國這種建筑產品不多見,但這種觀念肯定會隨著人類發展,使得自由建筑設計變得非常有必要。
自由建筑設計是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實現某些建設項目的信息共享,這種做法的目的是使一些得不到有效設計,或者僅僅是按照原有建設習慣而根本不予重新設想的項目能夠得到自由設計人的合理建議。但是考慮到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因素,設計項目本身要不涉及設計者的資質問題,因此“自由建筑設計”所涉及的項目應該具有一定的范圍。能夠從日常生活著手,從細微之處美化生活和改善生活質量,凡是有必要進行設計的地方都在“自由建筑設計”的考慮范圍之內。設計的過程也是設計者與使用者進行交流(甚至是面對面)的過程,實施方案的評選工作也應該有使用者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使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從這種意義上講,“自由設計”不但是一種設計方式,也應當成為一種現代的具有人文意義的生活方式。
1、自由建筑設計涉及到廣泛意義上的建筑設計。因此其也包括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對現狀進行考察、確定設計內容、制定任務書、進行公開招標以及投標方案的評選工作(某些項目可能不涉及上述某些方面),必須遵循一定的設計規律;而且公共環境的建設關系到大眾生活,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自由建筑設計”需要一種有組織的協調,這種組織一定是非盈利性質的,由志愿者組成,這種組織也要受到大眾力量的監督和約束,從根本上保證代表大眾的觀點和利益。
2、自由建筑設計需要一定的操作平臺。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漸成熟的互聯網絡將極大提高“自由設計”的效率,因此可能是“自由設計”所能依托的首選。確定了設計項目之后在互聯網上發布設計競賽的信息,能夠迅速及時得到反饋意見,甚至可能出現代表居民利益而針對設計任務書的不同聲音。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傳遞設計信息,上傳設計成果,將極大節約設計成本,同時通過網上投票的方式進行方案的評選工作將能夠保證整個操作過程的透明度,真正奉行公平公正的原則。
3、自由建筑設計的實際操作分析。建筑項目通常會有多種來源:其可以由居民或者城市建設相關部門主動提出設計申請,提供相關項目資料;或者由設計組織者向相關政府部門征集需要建設的項目,并且幫助整理相關資料,擬定設計任務書;也可以由志愿者主動向居民或者相關政府部門提出某些項目的新建或者改造建議,征得同意后進行資料整理等準備工作,在確定設計意向后在互聯網或者以海報的形式向各大專院校以及建筑設計院、規劃院、建筑師事務所等發布招標信息。由于受到客觀物質條件和居民素質的影響,“自由建筑設計”的方式將會從相對發達的地區開始,在相關理論以及實踐經驗發展成熟的基礎上向其它地區推廣,最終滲透到無論位于廣大農村的建設項目,都能得到有效的規劃設計,只有這樣貫徹始終,中國建筑的自由之路才可能實現。特定人群所創造的建筑,“也必須于其他人而言有其良好特征”。相似功能和結構的建筑,拋開其外表的差異不談,每座建筑的使用者都使它變得不同于他人的,但是一座建筑應當具有適應進入其中人群的能力,不會產生限制,這樣,建筑有了選擇的權力。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實現整體設計水平的提高和從根本細微之處提高生活質量,如何改變這種設計的現狀將變得尤為關鍵。自由建筑的社會里,建筑將成為象繪畫和音樂一樣能夠為人人所欣賞的藝術,而且因為參與創作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能力對自身所處環境產生影響,在不朽的作品中留下個人的痕跡,建筑將會成為對人生的啟示。
[1]盧旦等.自由曲面建筑一體化造型與優化設計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10(05)
[2]王彬.藝術設計中自由聯想法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20)
[3]湯佳等.自由聯想在建筑外觀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