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玉
山西財經大學
P2P網絡信貸風險管理對策
劉海玉
山西財經大學
2005年2月英國第一家P2P借貸平臺Zopa在倫敦成立,開拓了P2P借貸市場的發展。2014年,Zopa、RateSetter、FundingCirle和MarketInvoice四大平臺占據市場份額超過72%。而且,英國P2P借貸市場貸款違約率只有0.19%。網絡信貸是現階段的趨勢,論文指出其面臨的風險,提出相應對策,規范行業發展。并以此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構建多層次的金融體系。
P2P網絡;風險管理;風險控制對策
截止2016年3月底,根據《中國P2P網貸行業2016年3月月報》,正常運營P2P平臺為2461家,新上線平臺數量為40家,新增問題平臺98家,累計問題平臺達到1523家。且八成以上網貸平臺的綜合收益率在8%-18%之間,占比最多的是收益率介于12%-18%的平臺。下面我們首先分析一下信貸平臺的風險。
(1)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P2P網絡信貸平臺的債務人無法還本付息而造成損失所引起的風險。信息中介不會受到信用風險的影響,信用風險是以P2P網絡信貸平臺擔保為前提的。P2P網絡信貸平臺的信用風險主要是未能做好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和貸后檢查。
(2)道德風險。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動。即:合作中一方會面臨另一方改變行為而危害自己利益的風險。通常由信息不對稱問題引起的。目前P2P網絡信貸行業法律約束機制空白,缺乏有效監管,P2P網絡信貸行業并不成熟,內部平臺良莠不齊,資金真實用途不得而知,隱藏帶來很大風險。
(3)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P2P網絡信貸平臺沒有足夠的現金來應付客戶提現需求而引發的風險。該風險會導致平臺出現提現困難甚至破產。雖然P2P網絡信貸是直接借貸關系,但由于債權轉讓、期限錯配和剛性兌付等原因,流動性風險日益突出。2014年,紅嶺創投發生兩起大額壞賬事件,出現流動性危機。
(4) 市場風險。P2P網絡信貸市場風險按主要受宏觀經濟、貨幣政策和股票市場的影響。2016年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債務違約幾率大再加上房地產去庫存等形勢,市場上有潛力的項目較少,資金流向較少,都對P2P網絡信貸行業有很大的影響。去年,我國5次降息降準,為市場投入流動性,有利于微型金融的發展。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股票市場收益率升高,造成P2P市場資金少,不利于P2P網絡信貸市場的發展和創新。這些因素所造成的綜合影響并不能簡單衡量,其背后的連鎖反應是疊加放大的還是相互對沖的,并不明朗。
(5)技術風險。國內P2P網絡信貸平臺的計算機技術普遍不成熟。大量P2P網絡信貸平臺軟件是由第三方中小型軟件公司完成開發,其穩定性和安全性不能保證。加上平臺自身技術能力有限,資金有限,安全意識不足,隱藏巨大的技術風險。2013年以來,P2P網絡信貸平臺被攻擊的事件層出不窮,很多平臺由于被黑客篡改數據,最后跑路。
風險存在并不可怕,我們需要相應的對策來進行風險控制,下面我們從幾方面來說一下風險的控制對策。
1. P2P網絡信貸平臺方面
(1)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借鑒國外先進P2P網絡信貸平臺的經驗,我國P2P網絡信貸平臺應該嚴格根據期限和金額將貸款分成多個等級,以明確不同的風險程度和收益率。對于貸款公司的資料信息應該盡力落實,正確分析其生產能力、盈利能力及相關指標,要嚴格審核其資質,正確評估抵押品的價值。應將投資分散到不同行業,避免污染環境、產能過剩、國家限制銀行貸款的夕陽產業,多投資環保、新能源、信息產業、醫藥產業等朝陽產業。同時注意小額分散,避免風險集中。
(2)加強行業自律。2013年12月,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成立,并于次年7月召開內部研討會。2014年,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金融工作委員會成立。之后,中國小額信貸聯盟P2P借貸行業委員會簽署P2P借貸行業自律公約。2016年12月,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第一次會員大會召開,推舉出協會第一任理事會和監事會單位。行業自律組織應當按照業務類型有所側重,進行上市產品登記,摸清市場上P2P網絡信貸平臺的模式,披露平臺有關信息,探討合理的風險保障方法。同時要做到信息共享,積極制定經營管理細則和行業標準,樹立行業標桿,為P2P網絡信貸行業提供健康發展的基礎和氛圍,推動行業公開化、透明化。
2. 監管層方面
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工商總局、法制辦、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國家互聯網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標志著中國互聯網金融進入規范發展階段,納入法治化和依法監管的軌道。
2016年4月,深圳公安部門展開對全市P2P網洛信貸平臺的摸底排查,正式采取措施將P2P網貸平臺納入監管,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1)明確業務本質。《指導意見》規定P2P網絡借貸是信息中介,不得提供增信服務,應當清晰業務邊界。其業務本質是為借款人和投資人提供信息交流、資信評估、促成交易的中介服務,并以此為基礎,積極創新產品和服務,提高核心競爭力。其目的是為個人或小微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提供短期的資金貸款,提高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推動金融創新,是大勢所趨。不能違規做資金池,剔除打著P2P的幌子實質是龐氏騙局的公司,凈化P2P網絡信貸行業環境。
(2)制定相應準入門檻。監管層應對進入P2P網絡信貸行業的平臺制定相應準入門檻,向符合資質的P2P網絡信貸平臺頒發經營許可證,并且做到年檢、審核和及時更新信息等。監管層除了對注冊資本、營業場所、組織架構等基本方面有要求,還要對經營管理的專業性、風險控制能力、IT設備、會計、審計等方面有全面的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成本高昂,設立很高的參與門檻,有效的阻止了其他市場進入者。
(3)引入第三方存管制度。第三方存管機構也應當根據其資質進行評級。P2P網絡信貸平臺應該選擇符合資質的第三方資金存管機構,提供資金存管、支付清算等服務,確保交易安全、資金安全。將客戶資金和自有資金分賬管理,有利于分別監管,建立科學的風險隔離機制,避免風險擴大和轉移。并且向客戶充分披露信息,提示潛在風險,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劉海玉(1992-),女,漢族,山東濱州人,研究生,山西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研究方向:商業銀行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