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云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論我國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楊 云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特性,它貫穿于公共管理的全過程。其概念標示的是最為基本的行政理念,是整個行政體系和行政行為模式建構的出發點和原則。公共性的價值促進了現代化公共行政管理的進步,極具現實性意義。因此,要加強我國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以人為本,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增強公眾的主體地位,政府要增強責任感,完善我國的民主監督制度,保證我國公共管理活動的公開、公平和公正,使人民行使自己的正當權利,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國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公共性;優化
從公共管理的角度來看,公共性的產生是社會治理從統治型向管理型變革的結果,“只有當社會治理活動成為管理活動而不是統治活動的時候,才會包含著公共性的內容”。具體地說,是在近代工業化進程中,社會分化為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對于公共領域的治理成為國家職能的重要內容,公共性才得以顯現,而之后美歐民主化運動又在不斷地豐富對公共性的理解。總體而言,公共管理的宗旨是表達公眾意志、主張公眾權益,其公共性內涵可以歸納為“公共管理價值的公共性、公共管理主體的公共性、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和公共管理對象及目標的公共性”等四個方面。
公共性的缺失是主要存在問題,包括兩個方面:
2.1 公共行政價值觀取向偏頗
公共行政的目的在于為公眾提供更多便利,最終實現公眾利益的最大化,但過于強調公共行政,就會導致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喪失,偏離正確的價值軌道,最終導致低效率行政結果的出現。政府忽略了對改革行政活動價值追求,導致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沒有取得相應的成果,降低了行政效率。
2.2 政府機制還需調節
宏觀調控功能是政府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功能,能有效提高資源配置率。我國政府在實施調節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漏洞,在市場不均衡的情況下,政府失靈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政府失靈主要是由三個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一是,信息不完備,信息量過大且掌握不及時;二是,成本、收益相分離,政府活動在不受產權和利益影響下,政府對市場價格缺乏引導,資本及生產過剩的最終結果是導致社會資源浪費嚴重;三是,自然壟斷環境下,政府是公共產品的供給者,也是公共服務的維護者,政府的供給地位有利于降低風險程度,由于有效競爭機制的缺乏以及政府管理人員對企業管理概念的缺失,在沒有較好激勵機制的情況下,政府經營效率低下。
公共管理是民主實踐以及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民主政治目標和治理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公共性是衡量政府基本價值和活動性質的工具,在政府長遠發展和目標的制定中占據重要地位。針對當前我國公共管理公共性的缺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優化:
第一,以公眾至上為理念,以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的公平為出發點,提高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公共政策制定的目的圍繞著彌補市場不足而展開,因此,在制定政策時就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以社會公平為原則,并且在制定公共政策過程中要有公眾的高度參與,在公共政策執行的過程中,要切實維護人民的利益。
第二,增強公眾的主體地位,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動就是為了大眾服務,應該增強公眾的主體地位,政府的決策應多聽取群眾的意見,增加群眾表達心聲的渠道。要完善群眾的參與制度,公民參與政府決策是公民特有的權利,只有決策符合人民的利益才能受到人民的擁戴。制定政策只有人民的參與,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保證社會的公正。政府要積極利用互聯網等各種手段,增強與群眾的互動和溝通,及時了解群眾的動態和想法,對于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要認真對待。要健全人民大眾對政治的參與制度,提高群眾政治參與的質量。
第三,作為政府及實施公共管理的公共部門有義務和責任促進和實現公共利益,讓公眾滿意。因此,我國公共管理必須以讓公眾滿意為理念來實現其公共性價值。公共管理應當以公共利益為出發點,使公眾滿意的理念存在于公共管理者的思想中,并促使管理者在履行崗位職責中自覺地想公眾之所想,急公眾之所急,注重管理創新,從實際出發,不斷改革方式方法,研究解決公共問題的新思路,不斷滿足公眾需求,順利實現公共管理謀求公共利益的目標。
第四,不斷完善公民參與制度,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國家參與機制。提高公民政治參與率的關鍵是加大政治透明度。建立參與式國家是當前保證社會結構公正、實現公共管理公共性價值的重要方式,首先國家權力結構及其運作本身必須規范化,其次,公共決策必須有公民的直接參與,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使公共管理公共性價值得以實現,完善公民參與制度,提高政治參與質量,尤其要健全公民對政府的民主監督機制,其關鍵是政府公共行政活動的公開性,即政府活動要有透明度和人民對政府公共行政活動享有知情權。
第五,完善社會監督職能完善我國的民主監督制度,才能保證我國公共管理活動的公開、公平和公正,提高政府管理活動的透明度,確保人民群眾對政府活動的知情權。要健全公民對政府的民主監督職能,公民對政府的民主監督有利于政府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決策,更加有效的維護群眾的利益,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政府應該為公民進行民主監督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網絡等手段,增加公民民主監督的方式,還要在法律上保證公民民主監督的權利。
總之,公共性的價值促進了現代化公共行政管理的進步,極具現實性意義,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1]劉玉蓮.論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公共性的喪失及其對策[D].浙江師范大學,2012.
[2]單琦.我國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問題論析[D].大連海事大學,2013.
[3]王慧軍.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與我國公共物品供給體系的完善[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