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佳佳 王敬宇
山東齊都藥業有限公司
中藥金銀花的研究現狀
耿佳佳 王敬宇
山東齊都藥業有限公司
金銀花作為中國傳統常用中藥,在我國應用已久,并得到醫藥界的廣泛認可。我國學者對金銀花的研究起源較早,對其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研究比較透徹,已經證實三萜類、黃酮類、有機酸、揮發油構成了金銀花的主要成分。金銀花較為復雜的化學組分和組分間復雜的協同作用決定了金銀花廣泛的藥理活性。研究表明金銀花具有解熱、抗病原微生物、保肝、抗炎、抗生育等作用;金銀花及其制劑已經在臨床得到廣泛深入的使用,尤其在多種感染、高熱癥、腫瘤放療、化療口干癥、高脂血癥、各種炎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大量調研文獻的基礎上,針對國內外學者展開的關于金銀花藥理實驗進行了總結,對金銀花的本草溯源、藥效成分、藥理研究及臨床應用進行了逐一綜述和整理,以期為金銀花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金銀花新制劑的開發提供綜述參考。
金銀花;化學成分;藥理;臨床應用;檢測方法
金銀花又稱忍冬藤花。在幾千年漫長的應用歷程中,由于地域和使用者習俗等原因產生了很多名稱,目前尚在使用的名稱還有雙花、鷺鷥花、銀花、雙苞花、金藤花、二花、金花等。關于金銀花最早的本草典籍可以溯源到公元589 年南北朝前《名醫別錄》中。陶弘景也對金銀花進行了詳細的記載收錄。此外,《肘后備急方》、《本草經集注》、《履本草》、《本草綱目》、《滇南本草》、《本經逢原》、《本草從新》等醫藥著作都對金銀花的命名和藥用進行了注釋。雖然目前各地區對于金銀花的用名各不一樣,但公認的藥材商品名采用“金銀花”這一名稱。《中國藥典》更是確定金銀花為正名。
金銀花的藥用部位伴隨歷史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變化,人們在使用莖葉花的過程中不斷的加以篩選和區別,宋代以前獨用莖葉,對于花的使用并無記載和收錄, 明代則在使用莖葉的基礎上將花同時入藥。隨著對金銀花使用的深入,人們逐步發現其花具有特殊功效,并提出了以花為主要的理論,區別于忍冬藤,金銀花便作為一種獨立的花類中藥開始流行應用。宋代《圣惠方》以及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清代黃宮繡《本草求真》皆強調了花的藥效作用,強調根據實際的臨床病癥,對癥下藥。并將花作為藥材獨立收載。歷部《中國人民共和國藥典》亦對“忍冬藤”與“金銀花” 做出了明確規定。
隨著金銀花用藥范圍的廣泛和使用數量的持續增長,臨床醫藥工作者就金銀花的化學成分的研究也越來越透徹,國內外的很多學者就金銀花的化學成分做出很多報道,主要證明了金銀花中含有的主成分,其中以黃酮類、有機酸和三萜類居多,此外金銀花中還含有少量的無機元素。
2.1 揮發油成分
揮發油大量存在于金銀花中,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不同產地的金銀花中的揮發油所占的比例和種類存在較多細微的差異,總體來說,金銀花中已經出來的揮發油種類多達幾十種。山東和河南作為金銀花的種植大省,其金銀花的品質存略有不同,我國學者吉力和夏遠分別對河南省和山東省的金銀花化學品質展開研究,其中王國亮以金銀花的干燥花蕾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河南省栽培金銀花中的揮發油含量。共鑒定出27 種成分,其中占總揮發油較大比例的有棕櫚酸酯、亞油酸、肉豆蔻酸、芳樟醇、亞麻酸等,多為單萜及倍半萜類化合物。山東產金銀花中揮發油的比例較為豐富,王芳以山東金銀花主流品種雞爪花和大毛花干品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鑒定出65種和59種成分。其中單萜、倍半萜等萜類化合物占主要。除了產地差異外,金銀花中揮發油的種類和數量在金銀花干花、鮮花之間也有一定的差異。干花揮發油成分以棕櫚酸為主,鮮花揮發油成分以芳樟醇為主。對黃褐毛忍冬花不同加工品揮發油作分析。結果表明:生曬、炒曬和蒸曬金銀花制品中的α-松油醇、香葉醇、芳樟醇含量存在較大的差異,以炒曬品含量為高。
2.2 黃酮類化合物
黃酮類物質在金銀花中廣泛存在。關于金銀花中黃酮類化合物的發掘最早是由中沖太七郎發現,中沖太七郎在純化金銀花組分的時候先后獲得了木犀草素和忍冬苷。隨后,槲皮素-3-0 -β-D-葡萄糖甙、corymbosin、金絲桃甙、木犀草素-7 -0-α-D-葡萄糖甙、5-羥基-3′, 4′, 7 -三甲氧基黃酮、木犀草素-7-0-β-D-半乳糖甙等被我國學者高玉敏和黃麗瑛純化獲得。隨著研究的深入,大量黃酮類化合物被證明存在于金銀花中,并且一系列的檢驗檢測方法被證明準確。黃雄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不同品種的金銀花中所含有的黃酮類成分,所建立的方法可以準確的定量分析金圣草素-7-O-新橙皮糖苷、蘆丁、木樨草素7-O-β-D-半乳糖苷、忍冬苷、金絲桃苷、槲皮素、苜蓿素-7-O-新橙皮糖苷、苜蓿苷8 種黃酮,進一步證明了金銀花中含有大量的黃酮類化合物。
2.3 有機酸類
有機酸的存在尤其是綠原酸的存在使金銀花具有了抗炎抗菌的藥理活性,是金銀花的重要組成部分。金銀花中的有機酸主要由綠原酸和異綠原酸構成,同時存在少量的肉豆蔻酸、棕櫚酸以及咖啡酸。其中綠原酸、異綠原酸和咖啡酸構成了金銀花的主要成分。綠原酸是一種多酚類化合物,而異綠原酸則是一種由7種不同化合物構成的混合物。綠原酸和異綠原酸廣泛在忍冬屬植物中。在金銀花的有機酸分離純化過程,3, 5-二咖啡酰奎尼酸、綠原酸以及咖啡酸在分子結構上非常接近,色譜保留行為較為一致,故很難分離純化。很多學者對金銀花中的有機酸分離純化技術展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比較有代表的是楊懷霞等人所采用的環糊精超分子化學法,使金銀花中綠原酸更好的分離純化成為現實。張曉光等人通過HPLC梯度洗脫,在所優化的分析方法下,同時測定了金銀花中3個化合物的含量。結果咖啡酸含量為0. 006%~0.057%、綠原酸含量為3.5%~ 5.5%,3-5-二咖啡酰奎尼酸含量為2.4%~ 6.1%。
2.4 三萜類
除了單萜和倍半萜,金銀花中還存在大量的三萜類化合物,其中川續斷皂苷乙、新常春皂苷F、灰氈毛忍冬皂苷乙、灰氈毛忍冬皂苷甲、木通皂苷D等相繼被發現,并且一系列的新化合物被發現命名,如陳昌祥分離的具有保肝活性的三萜皂苷 3-O-α-L-吡喃鼠李糖基-( 1→2) -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木糖基-( 1→6) -β-D-吡喃葡萄糖酯。相關研究表明,金銀花中的三萜類成分是金銀花保肝作用的主要物質基礎。
2.5 微量成分
豐富的微量元素也廣泛存在于金銀花中,無機元素有Fe、Zn、Cr、Li、Ca Ti、Sr、Mo、Ba、Mn、Pb、V、Co、Cu、Ni等,有肌醇,β-谷甾醇等也微量存在于金銀花中。
3.1 抗菌抗病毒作用
自古本草研究就證明金銀花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著名治療風熱感冒的“銀翹飲”即以金銀花為主藥。金銀花作為抗菌的良藥在諸多領域表現出良好的抗菌效果,對病菌表現出廣譜效果。在口腔感染領域的研究表明,金銀花可以對抗半放線嗜血菌、放射粘桿菌、牙齦炎桿菌引起牙周病。同時,金銀花對肺炎球菌、金葡菌、溶血性鏈球菌、流感病毒、 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桿菌、合胞病毒、埃可病毒、痢疾桿菌、傷寒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綠膿桿菌、柯薩病毒、皰疹病毒、鏈球菌、大腸桿菌等均表現出強大的殺菌作用。已被證明,金銀花中抗菌消炎的主要成分是綠原酸及異綠原酸。
3.2 抗炎解熱作用
金銀花抗炎作用明顯,并作為君藥和佐藥用于緩解改善各種炎癥。在辨證治療急性乳腺炎、急性喉頭炎、流感、急性子宮肌內膜炎、腮腺炎、急性闌尾炎、百日咳、肺炎等疾病所導致的炎癥過程中, 效果明顯,安全低毒,得到國內外很多學者的認可,其作為抗炎藥的重點開發品種前景看好。
3.3 利膽保肝作用
王清林等通過對金銀花水煎液成分進行研究證明了水煎液中的三個皂苷類成分的保肝作用,并加以提取純化。經證明所純化的三萜皂苷能使肝臟點狀壞死總和及壞死改變出現率明顯降低。黃褐色忍冬總皂苷能明顯對抗對D - 半乳糖胺、乙酰氨基酚、CCl4所致肝中毒小鼠血清明顯降低。同時,綠原酸類也被證明具有保肝作用,其機理是通過增進膽汁減輕肝臟病理損傷。
3.4 抗氧化作用
利用H2O2-CTMAB-魯米諾發光體系研究證明, 金銀花水提取物在體外對H2O2具有直接的清除作用, 水煎液的濃度越高,清除作用越明顯。相關研究只是圍繞體外展開,動物體內實驗是否表現出相同的量效關系有待與進一步的實驗驗證。同時,金銀花可以通過干預小鼠溶酶體的釋放能力和程度以及影響小鼠體內中性細胞的合成來治療小鼠的燙傷,促進燙傷小鼠恢復速度,表現出明顯的抗氧化作用。
3.5 抗生育作用
西部山區產金銀花經乙醇提取后之水煎液浸膏, 以水煎浸膏展開抗生育藥理研究,重點以猴、犬、鼠為研究對象,實驗數據提示金銀花水煎液對上述三種實驗動物都呈現出一定的抗早孕藥理作用,其次,金銀花水煎液對不同種屬的實驗動物表現出不同的影響程度,對小鼠、狗有顯著的抗早孕作用且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強。金銀花的抗生育作用的機理即是金銀花水煎液對抗黃體激素的原理。注射金銀花水煎液后,早孕大鼠體內的孕酮水平由于金銀花水煎液的影響能夠持續降低至給藥前的30%,通過此數據可以看出金銀花抗生育作用的明確療效。同時,金銀花抗生育作用涉及前列腺素機制,前列腺素抑制劑吲哚類產物能干擾金銀花的抗孕作用,與其對稱性激素的影響密切相關。
3.6 抗腫瘤作用
金銀花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金銀花誘導癌細胞分化的藥理特質使得金銀花在腫瘤治療領域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同時金銀花的抗癌作用還與金銀花提高機體素能,抵抗癌細胞的轉移及侵襲有一定的作用。相關實驗表明,金銀花的水煎劑能作為癌癥治療的增敏劑和鎮痛劑,故多方面的研究皆表明金銀花應用于癌癥治療領域勢在必行。
5G是未來幾年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抓住5G移動通信發展機會,加快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成為未來經濟發展新空間,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故未來幾年5G網絡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5G承載網尤其是傳送網的規劃需要作為基礎建設,提前布局。
3.7 其它
圍繞金銀花藥理研究的諸多研究表明,金銀花還表現除了炭品止血凝血的作用。同時金銀花能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而具有一定的降膽固醇功效。同時,金銀花中由于含有大量的綠原酸而表現出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作用,另外相關研究表明金銀花可以緩解急性腹痛、腹瀉。
金銀花透散表邪, 清熱主宣泄,解毒涼血,臨床應用十分廣泛。《唐本草》、《溫病條辨》,至現代版《中華藥海》等一系列文獻典籍都對金銀花的廣泛用藥范圍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和介紹。金銀花在中藥復方用藥中也十分靈活,與石膏、知母、連翹配伍治療風熱感冒,清熱解毒消腫之功的增強也可以佐以蒲公英、地黃等,與連翹、牛蒡子、荊芥等配合治療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與丹皮、生地、玄參等合用治療熱入營血。金銀花的抗炎作用在眾多中藥中更是首屈一指,廣泛用于治療各種炎癥感染,菌痢、化療口干癥、乳腺炎、急性腎盂、闌尾炎、高血壓、急性結膜炎、小兒肺炎、腮腺炎、風疹、急性泌尿性疾病、各種皮膚病、鉤端旋轉體病、急性腸炎、腎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肝炎、高脂癥、慢性骨髓炎、腫瘤放療、呼吸道感染、復發性口瘡等40 種病癥皆有以金銀花入藥的臨床應用實例。
近年來,以金銀花為主要成分的中成藥也大量應用于臨床,其中較為常見的有黃芪赤風顆粒劑、扁炎口服液、小兒清肺止咳糖漿、復方魚腥草顆粒、咽炎無糖顆粒劑咳舒顆粒、利咽生津顆粒劑、痄腮平合劑、脈炎消注射液、咳喘平口服液、芩銀注射液、婦炎康膠囊、消墜合劑金花消痣膠囊、感冒寧沖劑、解表清熱顆粒、利咽顆粒劑蛇膽粉刺凈、銀翹散袋泡劑、、抗菌消炎片、肺炎寧、病炎清口服液、防感鼻腔噴霧液等制劑。
金銀花的質量控制方面,目前已經引入了大量先進的檢測分析方法,得到廣泛認可的薄層色譜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氣相色譜法、氣相-質譜聯用技術、高效液相色譜法、液相-質譜聯用技術等均應用于金銀花及其中成藥的檢驗分析,且以HPLC 法應用最多。
5.1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5.2 薄層色譜法
賈憲生等采用薄層掃描法測定金銀花中黃褐毛忍冬皂苷甲的含量,黃褐毛忍冬皂苷甲的平均回收率為99.76%,RSD 為2.45%,線性范圍為1.20μg~7.20ug,r=0.998。相較于其他檢測分析方法,薄層色譜法相對快捷簡單,故該法證明有效的基礎上可以廣泛應用與黃褐毛忍冬中黃褐毛忍冬皂苷甲的含量測定。在金銀花中成藥中化學成分的研究過程中,鐘晉建立薄層-紫外分光光度法,對金銀花中的黃芩苷進行了含量上的追蹤,通過對所建立的分析方法進行方法學考察,證明所建立的檢驗分析方法可以保證平均回收率為97.16%,并控制合理的方差范圍。
5.3 毛細管電泳法
高效毛細管電泳法在中藥分析中的應用逐步廣泛,很多中藥的成分分析中皆兼用毛細管電泳,毛細管電泳為明確中藥及中成藥組分提供了一種更為便捷準確的檢測方式。在許多中藥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高效毛細管電泳法基于目標化合物組群中各個目標成分在毛細管中的分配行為的微小差異,利用毛細管作為分離純化的通道,通過施加高壓電場驅動組分運動分離。具有低溶劑和低樣品消耗、高分離度、較短分析時間等優點,可以廣泛作為分析中藥和天然產物的有力工具。但靈敏度方面尚需要進一步提升和優化。Chen 等采用毛細管區帶電泳聯合固相萃取技術從金銀花干燥花蕾中分離得到8 個黃酮類成分,采用內標法進行定量,以廣寄生苷為內標,通過建立分析方法準確定量了8個黃酮類成分中4個的含量,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回收率在93.0%~104%之間,RSD均小于4.4%,線性關系良好。
5.4 氣相色譜法
近年來,氣相色譜法也廣泛應用到金銀花揮發性成分的測定分析,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萬琴等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金銀花中芳樟醇的含量,所建立的分析方法能夠保證較高的待測組分回收率,并且芳樟醇在在57.35μg/mL~917.6μg/mL范圍內保持良好的線性關系。由于該法具有較寬的現行范圍和較高的樣品回收率,故應用于金銀花及相應的中成藥中芳樟醇含量測定方法非常可行,又簡單準確。伴隨著質譜技術的廣泛使用,氣質聯用技術可以準確定量以及快速分析、靈敏度高,故尤其適用于金銀花中揮發性成分的測定。吉力等采用GC-MS 法對金銀花的揮發油進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過對所檢測出的質譜數據圖譜進行結構分析,結合標準對照圖譜,定性分析除了含量將所得的質譜圖與標準圖譜對照,共鑒定了含量占全油的80%的47 個化合物,在金銀花的揮發油物質組群中,芳樟醇為主要的揮發性成分,在多種產地的金銀花中含量均較高,最高占全油的19.95%。陳永新將金銀花脂溶性成分進行氣質聯用分析,所檢出的39個成分中共定性出29個化合物,所定性分析出的29個峰共占總組分的94.03%,結果表明金銀花脂溶性成分主要為脂肪酸類(43.18%)、烴類(占總脂溶性成分的45.1%)、植物甾醇為次要成分(8.26%)。
5.5 高效液相色譜法
伴隨著高效液相色譜在中藥定定量分析中的廣泛使用,HPLC法也被藥典收入在金銀花的檢驗規程之中,并越來越多的應用在金銀花及其中成藥中重要組分綠原酸的檢測中。同時由于金銀花組分研究的不斷深入和透徹,越來越多的金銀花成分使用高效液相進行檢測被證明準確可行。方傳代等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建立了一種金銀花中槲皮素和蘆丁的質量控制方法。通過對所建立的方法進行方法學驗證證明該方法下槲皮素和蘆丁的平均回收率維持在限量范圍內,分別為96.3%和97.9%。同樣針對黃酮類成分的研究,YangYu等也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加以證實,通過對金銀花中成藥中黃酮類成分的測定,建立可信分析方法,通過對回收率、相性關系和重現性等進行研究,有效控制該中藥配方顆粒的質量。同樣,柳仁民等所建立的用于銀翹解毒丸的質量控制的HPLC-UV 法平均回收率為98.71%(RSD=1.57%),并且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較為寬泛的濃度區間,5.0 ug/mL-60.0 ug/mL的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近年來,液質聯用( LC-MS) 方法已經廣泛應用于金銀花中有機酸類、黃酮類、皂苷以及環烯醚萜類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特別是HPLC -HRMS 技術的進一步運用,可以得到離子更為準確的質荷比( m/z),確定化合物的元素組成,有利于化合物的鑒定。
此外,伴隨著諸多先進檢驗方法的引入,指紋圖譜在金銀花的定性鑒別方面逐步展現出一定的優勢,指紋圖譜的特征分析建立在一系列標示金銀花中特征物質群。與1個或少數幾個成分作為指標成分相比,在評價中藥真實性、穩定性和有效性方面具有很大優勢。Li 等建立了金銀花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的二進制高效液相色譜指紋圖譜,其中乙醇提取物中的6 個色譜峰與其體外抗菌活性呈正相關。研究表明,綜合應運這2 種提取物的指紋圖譜,能將金銀花和忍冬屬的其他種( 如紅腺忍冬、華南忍冬和黃褐毛忍冬等) 明顯區分開來。
本文查閱近10年國內外研究資料并進行匯總、綜述,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對金銀花做一詳細的研究成果總結,對金銀花的溯源進行追蹤并著重介紹了金銀花的主要化學成分并針對其化學成分進一步總結了金銀花的藥理和臨床應用范圍,最后通過對國內外學者所進行的大量分析試驗進行匯總,介紹了當前廣泛適用于金銀花有效成分分析檢測的主要儀器手段。為金銀花資源的開發利用和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參考。雖然我國當前關于金銀花的研究現狀參考資料較多,但以金銀花為代表的廣大中成藥想要真正走向世界,必須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藥品質量標準有很大差距,深入研究金銀花的化學成分、嚴格控制金銀花地道藥材質量,無論之于金銀花新藥開發還是已有中成藥的臨床廣泛應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