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嫣然
西繼迅達(許昌)電梯有限公司
電梯監督管理新思路探索
付嫣然
西繼迅達(許昌)電梯有限公司
電梯在給老百姓出行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隨著數量的迅猛增長、使用年限的不斷延長,其安全管理方面出現的新問題也層出不窮,特別是住宅小區、商業寫字樓電梯業主與物業公司法定義務責任不明確,電梯管理主體責任不清,以致日常管理、維護保養、法定檢驗等工作不能落實到位,電梯運行故障率逐年呈上升趨勢,所以對于電梯的監督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電梯;監督管理;新思路
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電梯作為現代建筑不可缺少的裝備,其數量逐年快速增長,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國對于電梯的監督管理工作做得仍然不到位,所以本文就針對這一問題,對電梯的監督管理新思路方面予以分析,希望能為大家以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1.電梯在設計、制造、安裝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的電梯安裝完成后投入使用不到兩年就出現需要更換電梯曳引鋼絲繩和電梯曳引輪等重要部件,但有的電梯曳引繩可以使用5至8年,那么兩年就需要更換電梯曳引繩和曳引輪這樣重要的部件,顯然是該電梯在設計上存在缺陷,但目前國家又沒有相應的規范規定電梯曳引繩和曳引輪的使用年限,因為這些部件的磨損受到該部件工作環境的限制,電梯的相關標準及規范側重于電梯的安全裝置的配置和安全性能的有效性,對其他零部件的使用情況無相關標準規定。
2.電梯設計、制造與安裝的新思路。建議延長電梯產品的免費維保期限、引入電梯公司投保機制和公示電梯零配件價格等措施,可以減少電梯產品在設計中的不合理現象和減少惡意降低成本、降低電梯配置的現象,從電梯安裝完成經檢驗合格之日起,電梯的免費維保期限由現在較為普遍的一年延長至五年,電梯安裝合格之后的五年時間里,出了人為破壞、自然災害、不可抗外力損壞外,所有的維修費用由制造單位負責,這是在電梯使用中總結得出的結果,在現實電梯使用中五年后出現的問題大多屬于正常現象,五年前出現的問題部分屬于非正常的,如果五年之內免費維保,制造單位在電梯綜合設計、電梯配置、材料選用上就不敢馬虎了,五年之后,原則上還是由制造單位維保或者授權、委托有資格的單位維保,但是在簽訂電梯購買合同時,對五年后的電梯零配件價格和人工費需要給出一個指導價,也可以給出一個漲價幅度,后期維保費用太高,產權人可以選擇其他品牌的電梯,產品質量是企業造出來的,電梯產品的質量也只有電梯制造企業才能承擔,電梯制造企業應對電梯質量負責,因此,電梯制造企業在申請辦理制造許可資格時應參加質量責任保險,保險的總額度應為制造企業的注冊資金總額,電梯由于制造、安裝、維修、改造中的質量問題造成的事故由制造企業和保險公司承擔,保險公司為了維護自身企業的利益,可以組織專家對該電梯制造單位的品牌質量、質量保證體系及其運行、企業信譽度進行嚴格的審查,政府部門在滿足規范要求下發放制造許可證,電梯制造單位每年提交的保費由保險公司確定,對質量好、信譽度高、保險公司賠付少的電梯制造單位,年度保費建議可以優惠;對于那些質量差、信譽度低、投訴多、賠付多的電梯制造單位,保險公司可以提高保費額度,必要時保險公司還可以取消對該電梯制造單位的投保,保險公司不愿投保的單位,政府監管部門同時吊銷其制造許可資格,保險公司應建立相關的投保制度和賠付制度,還應建立自己的日常和年度審查組織,建立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包括政府監督管理部門意見、媒體報道情況、用戶提供的意見等,真正實現電梯制造單位制造的電梯達到質量好、信譽度高,切實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安全出行。
一要建立“維保質量排行榜”。利用互聯網,建立維保公司信用平臺,業主可通過網絡直接查詢物業聘請的維保公司技術力量的優良等級,維保的單位有無出現過電梯安全事故,維保人員是否有從業資質等,同時,質監部門要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定期向社會公布電梯維保質量排行榜,對于連續兩年出現在末位三名的維保公司,予以取締其維保資格;二是要加大監察力度,除了日常要求的維保單位要制定應急救援預案,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應急演練,確保應急救援電話24小時有效應答等,最重要一條便是維保單位接到乘客被困報警后,應在30分鐘內趕到現場并展開營救,特種設備監察部門應特別針對這項要求,進行突擊檢查,對30分鐘內不能到達現場救援的維保公司,進行立案處罰。三是出臺行業指導價格。要盡快通過特種設備行業協會,對電梯日常維保的內容、標準、期限、甲乙雙方權利義務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出臺行業指導價格,打破目前混亂的低價低質競爭的局面。
目前,電梯現行的檢驗模式是由國家核定的檢驗機構來完成,然而,隨著電梯數量的急速增加,檢驗人員的數量卻增加非常有限,其原因在于:現在的檢驗人員屬于國家工作人員,國家工作人員數量的增加是受到各個方面的制約的,就造成了人機不匹配的巨大矛盾,因此,筆者建議將檢驗機構的職能進行調整,成立相應的社會檢驗機構,這些檢驗機構不受財政編制的限制,隨著電梯數量的增加可以適當增加檢驗人員,根據目前的人員結構情況,電梯制造單位本身自己就設立了檢驗部門,制造單位有能力承擔檢驗工作,可以首先提倡由電梯制造單位成立自己的檢驗機構,專門對自己生產的電梯進行定期檢驗,具備安裝、改造、維修A級資格的電梯施工單位也可以成立自己的檢驗機構,專門對自己維修保養的電梯進行定期檢驗,在制造單位與維保單位定期檢驗范圍重疊時,維保單位具備優先權,原因是維保和檢驗質量均有該單位負責,定期檢驗申報由使用單位負責,國家檢驗機構只負責電梯的安裝、改造、重大維修的監督檢驗,對社會檢驗機構的檢驗質量進行抽查,抽查數量和范圍可制訂相應的規范來規定,國家法定檢驗機構和社會檢驗機構必須接受監察機構的監督和管理。
“早介入、早發現、早服務、早消除”。 首先及時發現,消除隱患,一是處理檢驗不合格且超期未整改的電梯問題。先與檢驗單位、業主委員會或小區物業溝通,通過張貼一次提示、二次提示,三次公告的方式告知小區全體業主,電梯未年檢存在安全隱患,最后再采取強制措施,避免發生群體性的事件;二是要求檢驗單位及維保單位發現安全隱患或使用單位未設置管理人員的及時上報,第一時間到現場進行監察,督促其整改到位,并通過物業協會對該公司予以通報;其次,構建網絡,實施救援。《電梯安全管理辦法》規定乘客被滯留電梯轎廂不能超過1個小時。因維保單位駐點問題,在一些偏僻的地方雖能1個小時趕到,但乘客滯留電梯轎廂心情迫切,遇到病人及老人小孩等將有可能造成人員傷害事件。我們充分考慮到相關情況,構建網絡,實施第一時間救援。
綜上所述,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通過建立新的電梯監督管理模式,讓正在運行的所有電梯處于可控狀態,及時處理安全隱患,真正讓老百姓安全乘坐電梯,安全出行。
[1] 劉洋.提高電梯安全性能方法探討[J].技術與市場,2012,(6).[2] 石凱.淺析當前我國電梯安全的檢驗[J].華章,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