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容健
中國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海林支行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中國模式與金融創新
趙容健
中國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海林支行
互聯網金融是指互聯網企業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透技術與傳統金融機構實現資金融通、支付、信息中介服務以及投資理財等一系列金融業務的新型金融業務。互聯網金融并不是簡單的在傳統金融業務中加入互聯網技術,而是在保證移動、安全等網絡技術前提下,逐漸的受到廣大用戶的熟悉和接受,自然地產生對互聯網金融的需求,而產生的新的金融運營模式和互聯網技術下開展的傳新業務?;诖?,本文將著重分析探討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中國模式與金融創新,以期能為以后的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互聯網金融;中國模式;創新
1.1 對我國傳統金融所造成的影響
可以說,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可以實現對傳統金融業務的創新,在網絡技術的基礎上所出現的新興金融業務,也可以實現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所以可以說,這些金融業務實現了對傳統業務的創新,促進了行業的快速發展。建立出互聯網信用體系對傳統傳統信用業務的影響是存在多元化的,但是對整體卻并沒有太大的影響。就P2P來說,雖然發展相對較快,而在社會融資體系中的影響卻是相對較小的,不僅簡化的貸款的步驟,同時也降低了相應的標準與要求,填補了信貸上的空白,實現了眾籌的快速發展。
1.2 對銀行的沖擊
在互聯網金融的快速影響下,對傳統的金融機構所造成的影響主要是針對銀行部門來說的,雖然在短期中主導作用不會發生變化,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滲透與發展,在未來必然會對銀行部門產生出深刻的影響。且在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下,還會替代銀行中的一些金融業務,這樣也就使得銀行用戶向著互聯網金融的方向不斷發展著。如余額寶中的利率要高于銀行中的存款利率,這樣也就可以實現隨時取用,也正是在這種優勢的影響下,對銀行部門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促進了銀行部門實現互聯網金融上的創新,如銀行手機支付功能的出現,這樣也就可以實現有效的個人理財。
1.3 促進整個金融體系的發展
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說,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的不斷成熟,必然會對整個金融體系產生出直接的影響。如金融的創新與貨幣的政策等方面都發生一定的變化。所以也可以說,互聯網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促進金融體系的創新與發展,這樣也就實現了對整個金融行業的創新,擴大服務面,提高運營的效果。且對于這一影響來說,還主要體現在了利率市場化的快速發展,實現金融要素價格市場化。
2.1 創建更加便捷的操作平臺
互聯網金融在其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使用的客戶也一直在增加,但是如果互聯網金融的各個操作平臺只是故步自封,那么使用它的客戶數量會達到一個瓶頸期,很難再有更大更好的發展。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結果的產生,互聯網金融必須在其原有的操作平臺上加以變革,投入更多的科研資金,堅持創新,在可能的情況下定期創造出一個新型平臺,這樣會讓廣大的用戶體驗到富有生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人們對它的依賴程度也會越來越高,這樣還可以提高其在同類行業中的競爭能力,在為人們創建更加方便、快捷以及人性化的平臺的同時為互聯網金融本身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收益。
2.2 提高互聯網金融管理的風險意識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的金融模式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在方便快捷等的突出優勢背后也有很大的挑戰。可想而知,傳統的金融模式雖然關聯性不強,各項業務都比較繁瑣,但是在出現危機時控制力非常強,能夠在短時間內控制住,并且單一的風險即使爆發對其造成的損失也是有限的;而在互聯網金融的背景下,一旦某一環節出現漏洞,或者某一個信息讀取過程被破譯,可能會導致大量的客戶信息被盜取,甚至使得客戶的資金出現大幅度的損失,這樣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2.3 鼓勵、引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對于新興的諸如第三方支付、網上銀行、P2P信貸等互聯網業務模式,我們應該秉承著開放、包容、可持續的心態對待其產生與發展,積極鼓勵、支持其演化與發展進程與風險防范并舉,使互聯網金融更好地彌補當前金融體系的不足之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4 互聯網金融應立足于保護消費者財產信息安全上
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受眾群體是廣大消費者,因此,保護消費者消費安全及互聯網信息安全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消費者群體覆蓋的領域非常廣泛,因此在監管難度上可能會有些大,但是務必要做好信息安全保護工作。
2.5 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能更好地保證信用交易規模的擴大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保障消費者財產信息安全。要盡快建設全社會范圍內的信用管理體系,將個人、團體在互聯網進行金融服務時產生的信用信息與居民個人或團體的信用掛鉤,作為日后對其進行信用評價的標準。此外,還要利用各種渠道向社會宣傳信用評價制度,更好地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促進行業內部的良性競爭。
2.6 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預測與控制
實行鼓勵與防范并存的監管原則,對互聯網金融發展方向進行適度引導與控制。注意風險控制,一旦發現威脅到消費者、企業等使用群體利益的風險,要及時叫停相關服務并問責相關單位、個人。
2.7 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仍處在起步階段,并未形成健全的法律體系,因此要加快現有金融法律法規的修訂,更好地適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加強對第三方支付、網絡信貸、網絡銀行、眾籌融資等金融活動的監管。
總而言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大眾的消費方式已從面對面交流逐步轉變為互聯網中的網絡交流,金融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也日益完善。正是因為“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擁有高效率、低成本并且可持續發展等優點,“互聯網+金融”才逐步取代傳統,逐漸占領金融業,走向更高的輝煌。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必須對其實現進一步研究探討。
[1]王曙光,張春霞.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中國模式及其創新[J].中國農村金融,2014,02:42-43.
[2]王曙光,張春霞.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中國模式與金融創新[J].長白學刊,2014,01:80-87.
[3]李婧如.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模式比較研究[D].蘭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