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一帆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研究
史一帆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業務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商業銀行金融創新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將針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商業銀行;金融創新;存在問題;應對策略;利率市場化;利差收入
廣義上金融創新是指改變原有的金融體制,創造新的金融工具,從而獲得原有的金融體制與金融工具下所無法獲得的巨大潛在利潤。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就是商業銀行為了規避市場風險、增強銀行核心競爭力、適應市場需求而進行的一系列有關金融工具、銀行金融體制、銀行業務的改革。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有利于增強銀行的市場競爭力,提高銀行的經濟效益,從而更好應對市場經濟形勢的變化,抵御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因此金融創新是商業銀行當前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以下將分析制約我國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的因素
(一)相關法律法規及制度等配套措施不完善
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中國在經濟發展初級階段制定的關于商業銀行發展的法律法規已不能滿足當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發展需要,法律的相對滯后和政府職責的缺失給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二)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意識不足
傳統的商業銀行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例,他們憑借其在市場上的強大影響力,僅僅依靠存貸款利率的差異即可從銀行基礎業務中獲取巨大收益,然而隨著商業銀行所有制結構的不斷改革、利率的不斷市場化、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沖擊,商業銀行已經無法從基礎業務中簡單獲取存貸款利率收益,面對嚴峻的市場挑戰,商業銀行目前的創新意識還遠遠不足,沒有完全意識到自身的處境,沒有意識到金融創新的重要性,這也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在金融創新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內在問題。
(三)缺乏金融創新型人才
金融創新的根本在于專業人才在專業領域的不斷創新,然而中國目前商業銀行體系內的從業人員遠遠達不到金融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專業素養和技能急需提高,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缺失也是商業銀行金融創新面臨的一大挑戰。
(四)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
利率的非市場化一方面意味著商業銀行可通過存貸款利率的差值獲得利差收入,商業銀行一旦能獲得較大的利差收入就不會積極進行創新,另一方面,利率受政府宏觀調控,有時可能不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不利于貨幣市場的創新。
(五)金融系統中存在監管漏洞
金融系統中存在系統性監管的缺失,沒有明確的政府部門監管整個金融體系,沒有明確的法律與部門從金融系統的整體性監管商業銀行的風險與威脅,沒有解決商業銀行“大而不倒”的問題,當商業銀行處于一個沒有安全感、面臨的市場風險無法解決的環境下時,商業銀行永遠不可能真正從行動上重視自身的產品、人員、組織結構、及市場策略的創新。此外,在我國既沒有有關金融創新的明確的法律條文,也沒有“不違反即合理”的原則,因此阻礙了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
要想促進商業銀行積極進行金融創新,不僅需要商業銀行自身加強創新意識,增強創新能力,還需要政府在法律制定、監管等方面為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
(一)商業銀行自身要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面對當前的市場發展狀況,互聯網金融不斷挑戰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商業銀行僅依靠利差收入已難以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基于此種現象,金融創新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應對挑戰的必經之路,所以要想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商業銀行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有機整體,培養專業技術扎實、創新意識強的綜合性復合型人才,努力探索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業務以實現自我突破。其次,市場是一個有機整體,任何一個商業銀行都無法脫離整體獨立存在,在金融創新上也同樣如此,只有整個金融行業都重視金融創新的時候,市場才能形成正的外部效應,存在其中的單個個體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因此,商業銀行之間應該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推進金融行業整體的創新觀念,從而謀取自身更好的發展。
(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我國經濟、金融環境又發生了重大變化,法律法規的部分條款已不適應銀行業發展和對銀行業監管的需要,因此應盡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的法律法規可以給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提供良好的政策法律支撐,幫助商業銀行解決后顧之憂,同時也能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監管,促進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三)提高銀行從業人員的素質
1.提高銀行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掌握扎實的業務能力。
2.建立職工獎勵機制,重視新業務培訓與考核,對具有創新能力的職工進行鼓勵。
[1]胡海鷗、祝小兵、周延軍:當代貨幣金融理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10)
[2] 向麗,劉子均,陳瑩,國外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年11期
[3] 張君,論改進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以國外先進經驗為視角[J],商場現代化(下旬刊),2007年11月
[4]詹向陽:業內人士談金融創新四大發展趨勢[J],人民網2002.(8).
[5] 李愛國、馬建華、于光明:創新國有商業銀行組織結構[J],《金融時報》2002.(8)
[6] 楊小麗,試論中國銀行業的國內金融業務創新[J],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
[7]李愛國、馬建華、于光明:創新國有商業銀行組織結構[J],《金融時報》2002.(8).
[8] 耿同勁,國內銀行業中間業務創新的制約因素[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
史一帆(1994)女,漢族,河南新鄭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本科生,金融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