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澤中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科技時代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問題研究——基于金融功能學視角的若干思考
理澤中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隨著科學技術與信息傳播的迅猛發展,現代科技信息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日趨廣泛,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必須與現代科技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而其中最為主要的路徑就是利于現代科學技術促進文化產業的集聚發展。文章以金融功能觀為研究視角,強調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文性與經濟性的相互融合,重點探究文化創意產業如何實現集聚發展,分析科技時代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的主要對策,力爭為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繼承與創新發展提供政策參考。
科技時代;文化創意產業;產業集聚;金融功能觀
眾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科技的生產力不僅在于對于傳統工農業生產的效率促進,而且對于文化的傳承、創意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現代科技信息時代,隨著影視技術的飛速發展與互聯網的快速普及,文化創意產業得到迅速發展,例如戲劇、影視、民歌等藝術形式就通過互聯網的信息傳播渠道得到飛速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增至3.86%,在向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的發展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這其實與科技的迅猛發展是離不開的。以戲劇影視產業的發展為例,在現代電影工業和電視工業條件下,電影創意與策劃成為影視產業鏈中最前端的一個環節,也是最具有前瞻性和謀略化的一個環節,它對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借助科技的力量與信息的優勢,許多電影創意與策劃都可以完全的實現制作與剪輯,這無疑提升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可塑性與延展性。
金融功能觀主要是指由于金融體系的金融功能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根據金融體系金融功能的發揮程度來對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效率性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更加具有前瞻性,強調以強化金融體系的金融服務功能為重點,而不是單純的去完善金融機構本身的組織架構。金融功能觀的關鍵在于對金融體系本質內涵的精準性把握。從金融功能觀的視角來看,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文化創意產業具有文化的基本功能——人文性。與此同時,由于文化創意產業也屬于一個產業,是經濟的范疇,那么也相應的要有經濟的基本功能——經濟性。文章以金融觀為研究視角,重點探究文化創意產業如何實現集聚發展,研究科技時代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的主要對策,力爭為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繼承與創新發展提供政策參考。
在金融學中有金融機構觀與金融功能觀兩大理論體系,金融觀的金融理論主要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著手研究金融體系,即所謂的機構金融觀點;金融功能觀主要從金融體系的服務功能來著手研究。通常來說,功能金融理論具有兩個假定:第一,金融功能比金融機構更加穩定;第二,金融功能優于組織機構。會到我們的分析主題,金融功能觀視角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向如何判定?從金融功能觀的視角來看,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文化創意產業具有文化的基本功能:人文性;文化創意產業也屬于一個產業,因此其具有另外一個基本功能:經濟性。經濟效益與人文內涵的適度融合是實現傳統文化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
從國外的發展經驗來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捷徑,但要明確的是這種集聚是科技時代文化創意功能的集聚,而非簡單的文化創意機構部門的集中,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更多的是一種融合。更為重要的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科技的生產力不僅在于對于傳統工農業生產的效率促進,而且對于文化的傳承、創意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探究科技時代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的現實路徑是實現文化創意產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舉措,有利于促進傳統文化在人文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重融合,發揮文化的綜合魅力。
在科技時代,從金融功能觀的視角來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目標就是要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文性與經濟性的結合,而在這個過程中又必須與現代科學技術想融合,才能實現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與科技的結合來強化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文性與經濟性。
(一)借助科技力量,文化創意元素的表現形式電子化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的前提基礎
在當代信息傳遞速度加快、傳遞方式多元、傳遞規模極大的綜合背景下,文化產業的集聚發展必須要借助科技力量,實現文化創意產業表現形式的電子化,其原因如下:第一,文化創意產業的電子化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后能產生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以戲劇為例,如果不能將戲劇的表現形式電子化,這必然影響戲劇文化的推廣與創新,但這里要特別支出的是,戲劇形式的電子化不是簡單的將戲劇表演用現代傳媒技術錄制下來發行傳播,而是將戲劇文化這種藝術形式進行全新改造,進而衍生出許多新的表現形式,如戲劇影視就是戲劇本身的一種創新發展;第二,文化創意元素的電子化是實現文化創意產業快速集聚的重要前提,毫無疑義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絕不是藝術人與各企業主體的簡單集聚,而是成千上萬種文化形式(這里主指文化創意)的迅速集中,通過這種集中發揮出來影響力,進而吸引人流、信息流、資本流的迅速集中。
(二)引領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元素的傳承載體多元化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的動力源泉
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并不意外這文化會單方面的被科技影響、改造與發展,在實踐過程中文化的發展對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非常凸顯。在當今內容為王的追求高品質的現代科技環境下,文化創意元素的傳承載體多元化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的動力源泉。首先,如果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單一,那么將無法對市場形成吸引力,進而文化創意產業本身的凝聚力難以成形,最終不利于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以戲劇為例,在現代快節奏、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戲劇這種藝術形式難以對青年形成有效吸引力,因此要想真正實現戲劇文化或者戲劇創意的發展,戲劇必須不斷的豐富其傳承載體,例如通過戲劇與電影的結合、戲劇與流行歌曲的融合來實現創新發展;其次,文化創意元素傳承載體的多元也有利于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因為隨著對主體的影響面增加,那么其內容、形式、發展方向等方面都會多元化,最終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大融合。
(三)促進科文融合,文化創意元素的發展狀態要愈加務實化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的關鍵保障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文化創意元素的發展狀態要愈加務實化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的關鍵保障,具體來說就是要在文化創意企業扶持、文化創意人才培育、文化創意藝術形式保護層面實現務實化。首先,要通過財稅、補助、政策支持等多種形式的扶持手段,促進市場主體向獨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優勢的地區集合,要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其次,要全面的改革現代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將科技知識與人文素養在文化創意人才培養中兼容并蓄,而且還應該不斷的強化文化創意人才的實踐能力;最后,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意的重要思路靈感來源,充分運用科學技術對傳統文化中各類藝術形式的保護也是實現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的關鍵性舉措。總而言之,文化創意元素的發展狀態要愈加務實化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的關鍵保障,而這個務實是要從企業主體、人才要素、文化創意元素等各個環節著手。
如上所述,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目標就是要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文性與經濟性的結合,而在這個過程中又必須與現代科學技術想融合,才能實現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說可以通過文化創意元素的表現形式電子化、文化創意元素的傳承載體多元化、文化創意元素的發展狀態要愈加務實化三個方向來實現。總的來說,隨著科學技術與信息傳播的迅猛發展,現代科技信息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日趨廣泛,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必須與現代科技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而其中最為主要的路徑就是利于現代科學技術促進文化產業的集聚發展。一方面,經濟效益與人文內涵的適度融合是實現傳統文化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另一方面,在當代科技環境下,科技對文化的影響非常深刻而且持續性強。在此雙重背景下,我們應該進一步促進科技與文化的高度融合,其主要路徑就是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發展,最終使得國家的傳統藝術能夠重新煥發出新的光彩,真正為保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獻出力量,實現文化創意產業人文性與經濟性的雙贏。
[1]許正林.上海文化產業集聚區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J].科學發展,2010(07)
[2]陳智明,李伯鈞,郭永濟.關于文化創意產業和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思考[J].江蘇科技信息.2015(01)
[3]余吉安,楊斌,王曼.產業集成視角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研究——兼論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J].科技管理研究.2015(15)
[4]厲無畏.發展并完善文化市場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J].中原文化研究.2014(02)
[5]楊胡列,張淑梅,薛吉生.山西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探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4(07)
[6]梁玉新.山西文化產業發展問題探討[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2(04)
理澤中(1995—),男,漢,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本科生,金融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