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艷
河北省張家口市食品藥品管理局稽查局
分析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及政策
王恩艷
河北省張家口市食品藥品管理局稽查局
在現階段,我國農產品及食品的價格都大幅度地進行了上漲,再次引起了全球對食品與糧食安全的高度重視和關注。本文就是對我國新時期的糧食安全戰略的要求進行分析,從而對新時期國家糧食未來面臨的挑戰進行探討,提出了相應的保障我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及政策。
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政策
對于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習近平主席曾經提出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方針。習近平主席曾經特別強調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任何情況都不能松懈,中國人的飯碗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地拿在自己手上。這充分表示我國中央深刻地把握了國情,加強了重農抓糧的工作要求及政治理念。在新時期背景下,要深刻地了解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及政策,從而自覺地行動起來,進而促進國家糧食生產長期穩定的發展。
在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全面進行構建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國家糧食安全面對著新的形勢和新問題。習近平主席一直把國家糧食安全的保障放在首位,強調只要國家糧食安全,中國就能夠穩得住。所以在新時期下,我們應該立足于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深入理解我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內涵及要求[1]。
首先,掌握戰略的立足點,一直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的方針。中國是全球糧食生產及消費最大的國家,由于受淡水、耕地等因素的限制,這就需要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但是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國際市場和資源有限,而且大規模的進口不是長久的發展方式,我們不能靠著買飯吃來過日子,我們的飯碗要裝自己的糧食。
其次,掌握和堅守戰略支撐點,適度進行進口,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和兩個資源。我國要有多少糧食能夠算是安全,國家糧食自給的安全線是什么,這都進行了科學評估。從需求結構以來看,一是“谷物類達到基本自給”,保持谷物類的自給率大于95%;二是“口糧的安全性”,小麥與稻谷的自給率基本要達到100%。然而我國的耕地面積缺乏,水資源也不足,為了滿足糧食的市場需求,有必要適度地進口。一方面,我國需要對品種余缺做好調劑。對強弱筋小麥、啤酒大麥等特殊品種我國仍是供不應求,所以需要通過適度的進口補充。另一方面,我國需要對年度平衡做好調節。我國要對糧食市場價格進行調節,防范谷賤傷農和米貴傷民等現象出現。
在新時期,在城鎮化迅速擴大的背景下,仍要保持國家糧食能夠持續發展,那么,就要面對很多新的任務和挑戰,主要有以下具體表現:
(一)農產品正需求與資源短缺相互并存
影響農產品正需求有兩方面因素:一是人口快速增加;二是消費不斷提升。由于我國人口持續增加,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對農產品的需求也不斷提高,需求增加、資源必然減少,從而不斷加劇耕地、水資源的短缺,長期使得農產品供求平衡處于緊缺狀態。
(二)生產成本增加與利益減少相互并存
長期以來,國家出臺了許多政策,例如: “四補貼”政策、對重點糧食品種的最低收購價等來解決其低效益的問題,但根本無法改變農業生產成本增加、利益減少這種局面,嚴重影響農民進行生產的積極性。
(三)農村的勞動力緊缺與家庭承包經營相互并存
在我國現階段,家庭承包是農村經營的基本制度,這一特點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具有很強的適應性,仍需要進行長期完善,并堅持下去。然而,這一經營的基本制度面臨兩方面的挑戰。一是農村的勞動力緊缺,“誰來耕種”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在現階段,我國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行做非農產業,農村的空心化、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二是農村經營的土地規模小,“怎樣去種地”的問題越來越突出[2]。
(四)薄弱的基礎設施與頻發的自然災害相互并存
近期,我國不斷加大投資,對糧食生產的能力進行規劃,對農田的建設進行加強,使得糧食近幾年來持續增長。雖如此,還是不能改善農業的基礎設施十分薄弱的問題,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很弱。
(一)堅持農業耕種——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
在對全國土地進行調查時,雖然耕地賬面的數字顯示是增加的,但是實際上并未增加。因此,必須有深刻的“紅線” 意識,并要堅決死守,農民能夠非農化,但耕地堅決不可以非農化。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穩定地保持耕面積,保證有地可耕。耕種土地不僅要注重數量,而且還要提高質量。對糧食生產進行機械化,加快進程,并且廣泛推進農機深松進行整地的工作,從而有效地提高糧食的產量和質量。
(二)對惠農政策進行完善和強化——糧食生產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糧食生產達到了“十連增”的目標,其主要因素還是國家政策好,執行力度大,各地方也制定了相應的政策。在對政策進行完善和強化的同時,也要緊抓政策的落實。持續落實“四補貼”的政策,轉變農業重點補貼對象,多勞者多補貼。并且要對國家最低價收購的政策進行落實,保障糧食價格的合理性,提高農民種糧收入,提高農民耕種的積極性。
(三)對農業培養更多的新型經營主體——農村改革深化的重點
在對土地承包關系保持長久穩定的基礎上,促使土地進行順暢的流轉,發展合理的經營規模,對農村信用社、大型承包、耕種大戶等行業發展提供扶持力量,積極培養更多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國家要更加完善對農業的支持政策,對農民展開各種耕種培訓,提高糧食的產量和質量,增加收入,才能吸引青壯年從事農業[3]。
(四)對重農抓糧工作的機制進行強化——糧食安全戰略的關鍵保障
各地政府與有關部門都應該把糧食生產的發展放在第一位,有效地發揮其行政作用,聯合各方面資源及各方面的力量,從而形成“上下部門聯動,共同促進糧食生產”的工作機制。加強其監管,使糧食生產與績效考核掛鉤,對技術推廣、落實政策等方面納入考核指標,從而促進各項戰略及政策落到實處。
總之,在新時期下,我們不能盲目地樂觀,我們要看到未來糧食安全發展可能會面臨的嚴峻挑戰。因此,要充分地對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及政策進行深入了解,迎接新的挑戰和任務,致力于提高國家糧食生產產量和質量,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
[1]黃季焜.六十年中國農業的發展和三十年改革奇跡——制度創新、技術進步和市場改革[J].農業技術經濟,2014,01:23-30.
[2]農業部.中國農產品貿易發展報告[J].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08:145-150.
[3]水利部.中國水資源公報2013.水利水電出版社,2014,22: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