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先
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合肥分院
綠色建筑設計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淺談
馮永先
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合肥分院
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綠色設計成為建筑設計中的一種發展趨勢,本文從高層民用建筑著手,討論了綠色建筑設計的應用。
高層民用建筑、綠色建筑、建筑設計
綠色建筑設計是建筑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綠色建筑的發展提高了人們居住環境的質量,加強高層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至關重要。
綠色建筑概念在中國的時間并不長,不過隨著我國對環境要求越來越嚴格,綠色建筑理念將會不斷被深化。綠色建筑早在上個世紀的歐洲工業革命時期就已被提出,工業化在給民眾帶來方便和進步的同時,也給自然環境帶來了無盡的創傷。隨后,人民從享受工業革命帶來快感中冷靜下來,開始思考人類應該如何與自然和平相處。隨著綠色理念不斷深入,人民對綠色建筑的認識越來越深,從感性到理性,最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綠色建筑理念。綠色建筑即是在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內,從建設初期到使用以及后期的維護之中,盡量減少能源的消耗,從建筑的各個能耗方面減少能源使用,同時還能夠為民眾創造一個綠色、舒適、健康的生態環境。值得一提的是,綠色建筑的宗旨是在保證民眾舒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減少建筑物的能耗。
綠色建筑設計中,其遵循的原則包括:①以人為本。綠色建筑最終還是要為人服務的,其功能、居住環境等都要切實滿足人的需求。②節約資源。綠色建筑與普通建筑區別點之一就是能耗減少。在設計中,在不影響建筑質量安全的基礎上,要最大程度地降低資源使用量。③系統規劃。綠色建筑的節能是需要從多個方面共同實現的,如果彼此間配合不到位,可能會起到反效果。所以,在綠色建筑設計時,必須進行系統性規劃,對應用的綠色節能技術進行全面考慮,確保彼此間不會出現沖突等情況,有效實現節能目標。④結合場地條件。在綠色建筑中,為實現節能,需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資源,比如陽光、自然風等。所以,在設計中,需要對建筑的場地條件進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設計,提高建筑節能水平。
3.1綠色建筑材料應用
建筑材料的選用應以節能、環保為主,多運用可再利用、可循環的材料,嚴禁使用污染高、性能差的建筑材料。與此同時,建筑設計中要多到如下幾點:①建筑造型要素簡約,減少對大量裝飾性構件的運用;②建筑材料盡可能選擇本地生產,且距離施工現場在500km內,減少建筑運費;③采用高強建筑結構,比如說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混合結構等;④多選用以廢棄物為原材料生產的建筑材料,建筑裝飾材料應具有耐久性、易維修等特點。
3.2合理進行建筑選址
高層建筑在設計之前,應以民眾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舒適度為設計前提,設計人員應該充分考慮建筑周邊的環境因素,充分研究建筑環境對建筑能耗的影響。例如在選址過程中應該收集建筑物所在的氣象資料和土質情況,并對土質進行取樣,進行深入分析;此外,還要對施工設計和建筑形狀設計進行論證,確定建筑物的最佳朝向以及建筑物的最高層數、容積率等等。
3.3建筑朝陽角度設計
在居民選擇住宅時,房屋朝向是居民關注的重點所在。為此,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時,可以通過應用節能技術來增加建筑內陽光照射量,更好地滿足居民對住宅朝陽的要求。由于高層民用住宅本身就存在較大高低差異顯著、戶型格局多樣的特征,不同的房屋其陽光照射時間有所不同,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中,需要加強對各棟樓間距離的重視,計算陽光照射角、照射時間,確保建筑室內光源的充足,起到一定的節能環保、增強居室舒適性的作用。同時,在朝陽角度設計中,還需要考慮太陽方位角變化,盡可能延長建筑物日照時間。其中,在冬季時,由于太陽方位角并不會出現大范圍變化,各朝向墻面日照時間差距較大;同時,在不同緯度上,日照時間也有較大差異,以廣東地區為例,南部全年日照時間2200-3000h,北部全年日照時間為1400-2200h。
3.4合理進行建筑布局
很多設計人員為了達到建筑節能的目標,經常在設計中引入自然風,合理的布局能夠在夏季為建筑物提供更多的自然風,而在冬季可以避免自然風直吹建筑物;同時合理構建室內布局還能夠加強室內對流,增強建筑物的通風效果,最終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而建筑物的外圍護結構材質不同,也會影響建筑物的能耗。例如:磚石結構的外墻主要是混凝土結構和剪力墻結構,但是高層建筑的外墻結構是填充材料的,使用較輕的材料可以減少建筑能耗。
3.5建筑屋頂隔熱設計
在高層民用建筑中,太陽輻射會造成建筑溫度升高,影響室內的居住環境,尤其是南方地區,太陽輻射更加強烈,做好屋頂的隔熱就顯得十分必要。就當前隔熱技術來看,高層民用建筑中應用最普遍的就是空氣層隔熱技術,此技術的原理是通過降低傳熱來起到隔熱效果。同時,它還具有一定的保溫功能,對預防寒冷季節室內熱量流失有著一定作用,有助于降低暖通空調的能耗,實現節能目標。
3.6做好圍護結構設計
對于高層民用建筑來說,維護結構主要是墻體,影響著建筑的保溫情況,主要包括內保溫(位于外墻體內側的保溫材料)、外保溫(位于外墻體外側的保溫材料、保溫層)兩部分。在綠色建筑設計中,要尤其重視維護結構細部的節能,避免細部保溫不足造成的熱量流失,具體包括建筑熱橋、墻體縫隙、外墻懸挑構件以及附屬構件、門窗框與抹灰層縫隙、玻璃幕墻與樓板或梁墻縫隙等。這些都需要通過充填保護材料、外部覆蓋保溫層等方式來解決,為建筑內部保溫創造良好條件,減少熱量的流失,降低維持室內溫度所需的能耗,達到節能的效果。
3.7做好建筑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也是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①在高層民用建筑小區的停車場、廣場和人行通道周邊,需要種植合適數量的喬木,起到遮陽作用。其中,停車場遮陰率最低不小于20%,主干道遮陰率應不低于50%,步行道和自行車道遮陰率應不低于60%,其他室外活動場地還需要做好遮陽避雨設計。②在場地內,還需要根據綠化景觀情況設計合理的步行道,設置配套休憩設施,遮陰排水等要設計到位。③人行通道設計要滿足無障礙要求,能夠與場地外人行通道良好連通,安全性、舒適性都要符合標準。④對于室外硬質鋪裝的地面,應當保持50%以上的透水鋪裝率;對于室外停車場,透水地面鏤空面積比應超過40%;對于場地內道路,70%以上的太陽輻射系數應超過0.4。⑤對于高層民用建筑中的景觀綠地,應當以鄉土植物為主,其比例應超過70%,并根據植物生態習性,引進配植多種植物,構建喬、灌、草的多層次綠化體系,綠化用地的綠化覆蓋率不能低于70%.
3.8加強空間組織設計
高層建筑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在發展高層建筑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建筑的節能與環保設計。提升建筑物的節能設計,加強建筑的空間組織設計也是改善建筑能耗的關鍵措施之一。在高層建筑中,應該盡可能的減少玻璃幕墻的使用,這樣可以降低光污染,同時還能夠降低風帶的數量,在提升建筑物的協調性和規整性的同時,還能提升建筑物的空間組織感。此外,還可以利用地下空間增強建筑物的空間組織設計,例如利用地下空間打造停車場,可以緩解地上停車壓力的同時,增加地上的綠化面積,以此達到建筑節能的目標。充分考慮建筑物的空間組織設計,不僅能夠提升建筑的綜合功能,還能達成建筑節能的目標。
總而言之,高層民用建筑已經得到廣泛應用,而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中,進行綠色設計能夠實現環保效益的最大化,增強建筑的實用功能。
[1]張曉陽.綠色建筑設計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剖析[J].城市建筑,2015(26):148.
[2]張勁.解析高層民用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設計的應用[J].城市建筑,2015(26):54.
[3]王丹.綠色建筑設計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4(1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