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潔
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淺談“斯密為何成為斯密”
何 潔
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斯密為何成為斯密?古今中外,“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勢時”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正如斯密為何會成為斯密?斯密之所以成為斯密,不得不從《國富論》說起。
亞當.斯密;《國富論》
(一)主觀條件
一部巨著的完成離不開一個人長期的堅持和不懈努力,專心致志。斯密不僅如此,而且天資聰穎,也懂得博采眾家之長,比如,魁奈、戴維·休謨等在他的思想上給了他很多啟示。斯密一生最好的朋友就是戴維·休謨,他們互相讓對方成為自己的遺稿的管理人。除此以外,他的母親也是斯密成就之路的掌舵人。可以說斯密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經歷了綁架事件,母親在斯密的人生路上給了他很多指導。有人說:“知斯密者其母也”。可能因為這一份可貴的母子情節,斯密終身未娶,侍奉母親,會因為不辜負母親的栽培,也必須成就自己,把一種思想、情感發揮到極致,創造了一種奇跡——《國富論》。
(二)客觀條件
上述主觀條件或許是我們要成就一件事的助力。不過,從唯物史觀來看,時代的需要,社會環境的變化才是《國富論》誕生和成就斯密的原動力。首先,從整個社會發展階段來看,當時的英國可以說是歐洲的先進資本主義國家。不僅是世界貿易的中心國,尚且是領先其它國家的工業國。18世紀前期歐陸的法國和的德國,尚停留在幼稚的封建的家內工業,或獨立手工業的階段,仍然以這種方式來支配生產。但英國卻不然,已經走入資本主義初級階段,所謂工場手工業已在國內各大都市筑下根柢。其次,從技術上看,1760年以后,發生了產業革命,蒸汽機等機械的大工業出現,手工工場向機器大生產轉變。再次,從資本積累來看,英國的圈地運動和殖民掠奪,使資本的原始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而資本的本質是擴張,流動。這時,市場需要自由競爭,自由主義成為這是經濟急需渴望的指導思想。需要證明市場是一體開放、自由主義、無需再用暴力解決,大市場是存在的。而斯密恰好在這個時代需要的背景下,通過對前輩當時零星片斷的經濟學學說,經過有體系的整理,使之成為經濟學說史上閃耀的明珠。它也提供了資本主義和自由貿易最為重要的論述基礎之一,極大的影響了后代的經濟學家。
亞當.斯密認為一般情況下,生產價值和利潤的勞動為生產勞動,并且生產產品(使用價值)的勞動也為生產勞動;在特殊情況下,在不同階段,賦予生產勞動不同的特性。生產是為了增加國民財富,是物質的產品。即:生產勞動論,什么樣的勞動創造財富?他也指出,價值涵蓋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前者表示特定財貨之效用,后者表示擁有此財貨取另一財貨的購買力。進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價值之財貨,往往不具交換價值,水及鉆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過水與鉆石價值之比較是百年之后邊際效用學派才圓滿解決此問題。
斯密在《國富論》中把分工分為自然分工,由于性別、年齡所區分;國家出現后,由于社會角色的不同,出現了社會分工;自然分工是社會分工的前提,社會分工是自然分工的保障,社會分工包含自然分工,社會分工區劃社會角色和社會功能。后他以制針業為例,歸納出分工成為增加財富的原因。分工的作用表現在生產力提高,斯密在第一章專講分工,開篇就提出:勞動生產力的全面提高,以及生產中所表現出來的技能性、熟練性和判斷力的逐步完善,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而后他以制針業為例,歸納出分工導致勞動效率提高的三大原因,其一,專業化提高了工人技能,提高了工人的熟練程度;其二,分工精細化降低了工人轉換工種的成本,節約工作的轉換時間;其三,機械發明節省了勞動力,節省物質耗費。斯密分工理論的應用,對工廠提高勞動效率起到了巨大作用。 后來的專業分工、管理職能分工、社會分工等理論,都是在斯密的這一學說基礎上提出來的。
賦稅論與自由主義經濟思想。賦稅是政府有力的經濟手段。在賦稅觀上,體現了他對于國民自身財富的支持,主張政府要節儉,不能增加人民的負擔。要靠自由的市場秩序進行生產,交換。而不是政府的干預,主張政府不干預經濟的生活,簡政放權,這樣也可以減少政府的開支,因而減少賦稅。讓社會的財富可以得以積累,用來進行再生產,進而增加國民的收入,促進國家財富的增進。賦稅理論亞當斯密提出四大賦稅原則,即公平、確定、便利、經濟。斯密對于國民的財富是支持的態度,主張給予"充足的勞動報酬",從賦稅原則可以看出積極主張減少苛捐雜稅。
從賦稅論中可以充分看出斯密對于政府職能的界定以及闡述了政府和市場對經濟的各自的作用。我們對政府的理解,一般認為政府是執行“國家意志”的專門機構,是代表公共選擇的執行者。而什么是國家?斯密認為:“一個國家是許多碰在一起而且約定共同生活的家庭組成。在他們的公共集會里,總有一個人對其余的人擁有很大的權利,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他們的決定。”很明顯,斯密在書中所提到的國家概念是君主制的國家。斯密正確認識到,在人類社會的初期,是沒有君主和國家的,國家之所以產生,是由于私有制的出現,進一步說是財產對于國家和政權的產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財產權還沒有建立以前,不可能有什么政府。政府的目的在于保障財產,保護富者不受貧者侵犯。”而在原始公有制的情況下,無所謂政權的問題:“在獵人國里, 嚴格的說根本沒有什么政權。”獵人們按自然法則去生活。由于私有制的產生,有了個人的財產,有了因財產而產生的不同社會階層,才有了政權。亞當·斯密認為在商品經濟中,每個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為目的,在一只 “看不見的手”的指導下,即通過市場機制自發作用的調節,由于人們的“利己主義”思想,每個人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選擇,自然而然地會使社會資源獲得最優配置。
總之,亞當斯密和《國富論》是經濟史上最璀璨的明珠,斯密為何會成為斯密,是因為有了《國富論》,而《國富論》存在的前提是因為有斯密。所以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1]亞當·斯密(Adam Sm ith):《國富論》,1776年,嚴復譯
何潔(1994-),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5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