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崔佰偉 2.巴 超
1.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2.河南潤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關于“河長制”治理模式探析
1.崔佰偉 2.巴 超
1.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2.河南潤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河流與文明息息相關,凡是有河流流過的地方就有人群居住,就有文明及文化遺跡。城市的發展也與河流有著不解之緣,城市的發展為河流的治理開發提供了基礎,河流的治理也制約和促進了城市的發展。通過對國內外江河治理經驗及管理模式進行研究,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治理理念及經驗,為我國江河湖泊的治理提供可參考的治理模式、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制度策略。
河流;管理模式;制度策略
世界上有成千上萬條河流,其中著名的也有幾百條,每一條又有其自身特點和治理經驗和理念。在水利工程實踐和建設方面,中國的成就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從古到今,我國一直在江河治理方面也是不斷探索創新。我國政府也一向對水資源的調控和管理非常關注,把水資源、糧食和油氣的安全列為中國三大安全問題。可見我國對江河治理方面的重視程度。因此,有必要推行一種管理模式,實現水資源從“人治”到“法治”的過渡,依靠法律對江河湖泊進行管理,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治水模式。
太湖位于長江三角洲的南緣,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太湖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線全長393.2公里。
2007年5月,太湖出現了大面積的藍藻,致使水源得到進一步惡化,純凈水也被市民瘋搶。河道中的淤泥很久沒有得到清理、企業、生活污水不斷向太湖排放,湖水赤橙黃綠、臭不可聞,“病因”千頭萬緒,其根本是考核、獎懲制度不明確。這年8月,無錫市印發《無錫市河斷面水質控制目標及考核辦法(試行)》,將河流斷面水質檢測結果納入各市縣區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考核內容,各市縣區不按期報告或拒報、謊報水質檢測結果的,按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河長制”是河湖管理的模式創新。[1]即讓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對其所管理轄區內的河流湖泊進行治理。“河長制”是從河流水質改善領導督辦制、環保問責制所衍生出來的水污染治理制度,通過河長制,讓污染嚴重且沒有人愿意管理的河流湖泊,變成懸在“河長”們頭上的一把利劍,在中國“水危機”嚴峻的當下,似乎是一個催生河清水綠行之有效的制度。
河長的權力不小:對涉及到水的問題都能管,比如非法排放污水、水源保護、管理河流湖泊,非法填湖、侵占河道、非法采砂、破壞河道公共設施等等。同時,河長的責任也很大:如果河長負責的河流湖泊出現問題,第一個要問責的就是河長。城市要發展,河流湖泊也要健康。只有河長真正負起責任,才能讓社會發展與大自然的關系更加和諧。
從實踐看,河長制成效明顯,維護了河湖生命健康,保障了水生態安全,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2]在“河長制”首創的無錫市,考核的64條河道都有了河長,考核指標合格率從53.2%提高到71.1%,13條流入太湖的重要溝渠的水質也脫掉了劣五類水的帽子、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天津市“河長制”已經推行三年,據今年6月份考核結果顯示,優秀河道的長度達到了2531公里,占考核河道總長度的74%;黑河、臭河的長度為87公里,占考核總長度的2%,比去年下降了4%;達到生活用水標準的河道長度為1050公里,占考核總長度的31%,同比去年提高6%。
通過對以上各地河長制實踐總結,主要取得以下成效:一是對主要河湖基本情況更加了解。二是促進加大了整治力度。三是促進落實了長效管理。四是促進形成了治河合力。五是促進改善了水環境。
實踐證明,通過幾年努力,河道水質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基本實現了“水清、流暢、岸綠、 景美”的目標。河長制的推行對解決我國復雜水問題、保護生態環境、維持河流湖泊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當大力推廣。由于現行河長制是各地以問題為導向、落實地方政府涉水主體責任的一項新制度,必然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管理制度問題。[3]
4.1 是需要對水治理體制和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
河長制把水治理問題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反映了各地方政府對改變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任務的堅定信心,使保護水資源成為當地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實際上,河長承擔了職能部門的部分職責,勢必對現有水治理制度體系有所沖擊。現行水治理體制和管理制度是在多年實踐基礎中形成的,既存在問題,也頗有成效。推行河長制需要與現行水治理體制和管理制度形成有機銜接,避免造成新的制度問題。
4.2 是需要利用信息化管理來促進職責履行
“河長制”制度基本上已經完備,重點是如何另各項制度得到嚴格地執行,從而保證河長對其職責積極履行,加快開展治水制度的推進。在當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要利用好當前優勢,開展河長制信息化建設。開發一種集舉報投訴及建議與一身的工作平臺。使河長定期對其工作日志進行規范化。還能加強河長制落實情況的督查。通過工作平臺,河長還能定期把自己的工作日志、督查情況記入考核,并及時向社會公布督查結果。
4.3 是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而以法為鏡,可以斷曲直。任何社會問題的有效解決,都離不開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支撐。對于現行涉及水法沒有對河長制的實施提出明確規范要求。河長制的全面推行,很多領域都涉及其中,需要政府、及有關部門發動社會力量,建立有利于對河長制全面推行的法律法規體系,為河長制的實施提供法律法規支撐。
可見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是解決我國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是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制度創新。
[1]陳雷. 落實綠色發展理念 全面推行河長制河湖管理模式[J]. 中國水利,2016,(23):1-3.
[2]李先明. “河長制”:江蘇十年探索河湖治理的有效抓手[N]. 中國水利報,2016-11-24(001).
[3]姜斌. 對河長制管理制度問題的思考[J]. 中國水利,2016,(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