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寬森
青島海安生物環保有限公司
環境工程與實現可持續發展
孫寬森
青島海安生物環保有限公司
隨著社會發展的進程加快,人類活動與環境的沖突越來越明顯。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個領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環境工程也有極大的改進,對維護環境、經濟良性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環境工程承擔著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責任,運用新技術全面改變以往的工作效率,維持自然生態與經濟發展相互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為了解決環境問題、控制污染、改善生態提出的。下面從多個方面的環境工程與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加以討論和研究。
環境工程;可持續發展;關系
環境保護工程概念最早出現在上世紀60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機械代替人力成為生產發展的重要手段,隨之產生的是工業產業的迅速崛起。但科學技術的不成熟造成生產過程中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十分嚴重,由此出現以解決局部污染問題為主要目的的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范圍內的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下,全球工業化水平加快,經濟發展速度爆炸性提高的同時更多能源被開發利用,導致環境問題逐漸顯著,但人們的環保意識在與此同時不斷的加強,較為松散的環保組織逐漸成為社會影響力較大、整體規模嚴謹的環保工程。簡而言之,環境保護工程即以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通過相關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對現有的環境問題進行治理、對未來將會出現的環境問題進行預防的措施性工程。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出現,一方面是為了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促進經濟、社會、文化以及環境的長期協調發展,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有效的保證子孫后代的生存需求,通過可持續的循環性資源利用方式,為未來的生存創造較為良好的環境。尤其在科學發展觀成為我國、我黨的重大戰略思想后,可持續發展成為各個不同行業規劃發展的重要標準和要求。可持續發展也同樣成為環境保護工程在落實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標準,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提高以及資源的可持續使用是環保工程的重要過程目標,可持續發展要求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能夠以環境和資源為基礎,實現社會環境與資源環境的相互協調發展。
2.1 農業生態環境工程與可持續發展
2.1.1 合理開發利用農業生態資源,提高資源環境保護意識
農業生態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遵循生態經濟規律,堅持用、管、護統一協調的觀點,大力強化廣大農戶的資源環境保護意識,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與農村環境保護的關系。在風沙危害區,應因地制宜地大力營造防風固沙林帶,建立喬、灌、草相結合的主體防護林結構體系,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實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加強水流域的綜合治理。同時,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增加土壤肥力,減少因燃燒秸稈所帶來的農村大氣污染。
2.1.2 推廣各種類型的農業生態環境工程模式
我國農業生態環境工程各有特色,有的繼承了傳統農業的精華,有的有效地提高了太陽能利用率、生物能轉化率和廢棄物再循環利用率,有的科技含量高并合理配置了農業生產結構。例如,廣西南丹以科技為主導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湖北京山通過生態農業建設,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模式和河北正定走出了一條戰勝荒漠化,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的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都是各具特色的農業生態環境工程建設模式。各種模式根據各地農業可持續發展實際情況,擁有比較優勢。
2.1.3 制訂和實施農業生態環境政策
農業要可持續發展,必須注重維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這就需有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它主要是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手段來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一方面,制定和實施防治水土流失的政策。盲目開荒、過度砍伐森林、草原超載都會形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資源的破壞。對于那些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短期行為,必須在行政上、經濟上以至法律上給予制止。加強國家對農業環境保護的支持力度,加強農業環境保護科研、技術開發與環境教育,扶持基礎性的研究和技術開發與應用推廣,提高農業環境保護隊伍建設,加強農業環境管理,提高全民的農業生態環境的意識,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2 水體環境工程與可持續性發展的關系
除陸地環境之外,水體環境也是我們生存的重要領域,水環境已經早收到了嚴重的污染,并且越演越烈,不僅威脅到水生植物、動物,也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健康。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也逐步降低,食品安全也受到影響,環境工程在水環境的保護和治理也發生著重要作用,食品行業關于人們日常生活,其中包括對水產養殖的技術治理,提高產品的食用安全。新興的水污染技術是利用臭氧對受污染的水源進行凈化,對于水產養殖主要使用生態養殖,是水環境工程的重要手段。
2.3 建筑環境工程與可持續性發展的關系
2.3.1 建筑環境的空調節能
以前,很多地區的空調使用情況幾乎是空白狀態,而現今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以及人們對于生活的要求變得更高,不同種類性的空調安裝概率達到了30%~70%,在空調使用的高峰期,其用電量甚至達到了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但是空調等設備的使用,也帶來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用電量增大是一個方面,其還會造成室外環境的熱污染以及噪音污染,部分空調由于清除灰塵等工作做得不到位,還會增加其能耗。所以有效地使用環境工程當中的相關技術和手段,對這一方面的問題進行及時地改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2.3.2 建筑環境生活垃圾的處理
目前在城市當中垃圾主要有焚燒、掩埋以及微生物分解三種方法,但是這三種方式都有其相應的缺點存在,尤其是焚燒的方式,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還會引起市民的不適。在某些地區,使用環境工程的相關技術和方法,在海濱城市建設一個垃圾轉運的碼頭,在貨場的周圍建造垃圾的填埋場,底部填埋一些不可降解的塑料膜來防止垃圾沉入海中,利用土石方和垃圾很好地混合進行填埋,之后還可以將填埋場改造成萬噸級碼頭,可以達到循環使用的目的,還對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做出了相應的貢獻。
總之,環境工程的發展必須和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根據對陸地、水體的多層次分析,必須運用環境工程的新型技術就行研究和治理,為可持續性提供保障。
[1]梁波.水利工程建設對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02: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