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三治 2.溫慶勇
1.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2.山東營特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融資模式研究
1.陳三治 2.溫慶勇
1.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2.山東營特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作為世界上許多現代化大城市交通的骨干,城市軌道交通包括地鐵、輕軌和市郊鐵路幾種主要的形式。但軌道交通建設投資大,運營成本高,投資回報率低,一般以政府財政資金投資為主。但是隨著建設項目的增大,政府財政資金遠遠不能滿足軌道交通項目資金需求,因此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融資模式需要適應發展的改變。基于此,文章就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融資模式進行簡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個借鑒。
城市軌道交通;融資模式;研究
1.1 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模式(PPP)
是體現各個投融資參與方“雙贏”或“多贏”基本理念的投融資方式,其典型的做法是由國家政府部門或地方政府通過政府采購的形式與中標單位組建特殊項目公司,并簽定特許建設和特許經營合同。是目前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發展投融資的主要模式。
1.2 建設-租賃-轉讓模式(BLT)
是由私人投入建設資金,并在項目建成后租賃給政府,由政府進行經營和管理的投融資方式。在租賃期內,政府按年支付投資人租金回報,租賃期結束后,項目產權歸政府所有。
1.3 租賃-運營-轉讓模式(LOT)
是由政府承擔公益性建設資金、由私人承擔剩余建設資金的項目投融資方式。項目建成后,由私人經營,政府僅向經營人收取一定比例的租賃金,租賃到期后,項目產權歸政府所有。
1.4 區域大公交融合經營模式
是由政府軌道交通建設專項基金承擔項目投資及債務償還的投融資方式,以實現公交、國鐵、地鐵和市域鐵路等多種公共交通的統一經營。即以贏利的公共交通項目彌補虧損的軌道交通項目,以實現總體財務的收支平衡。
1.5 法定投融資模式
是由政府制訂法律法規,明確軌道交通建設投融資具體規定的方式。例如,短程公交財政區域分配法,規定了每年分配給地方的固定建設資金;又如,地方交通財政資助法,規定了市郊軌道交通建設的投資比例;再如,鐵路公司資助法、鐵路擴建法等法規,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投資及規模均作出了相關規定。
1.6 多元化渠道投融資模式
是政府補貼、利用者和收益者共同承擔、債券、貸款等多元化渠道籌集投融資的方式。也就是說,項目建設主體由政府部門、地方團體和民間企業組成,成立公私合營的軌道交通企業,以實現自負盈虧、共同發展的經營模式。
2.1 政府主導投融資模式
政府主導的軌道交通投融資模式主要分為政府財政主導投資+銀行(團)貸款和政府財政主導投資+多種融資模式兩大類。
政府財政主導投資+多種融資模式以上海為代表,上海市地鐵由上海申通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久事公司持股66%、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持股34%)進行直接投資開發。軌道交通建設資金融資渠道多元化,上海市軌道交通建設資金投入中,其中股東投資30%;國內外貸款50%;發行債券、資產置換、上市融資等直接融資方式20%。這種模式基本實現了融資渠道的多元化,但政府財政支持和銀行信貸資金仍占主要部分,直接融資比重仍然偏低,政府財政壓力較大,信貸資金需求規模較大。
2.2 引入外部資本模式
隨著軌道交通建設規模的加速,對地方政府的財政資金形成較大的壓力,建設企業的融資壓力也日益加劇,因此引入外部資本等多樣化的融資途徑成為軌道交通建設過程中的必然選擇。軌道交通多元化投融資模式的要點是吸引非政府資本經濟實體向軌道交通事業投資。非政府資本進入城市軌道交通的投資,參照國際上通行的投融資模式一般均采用項目融資的方法,通過向資本市場發行股票、債券吸引閑散資金或采用BT、PPP、BOT、BDOT等方式參與項目建設并取得一定時間的經營權(或擁有產權)而收回投資成本并獲取投資回報。
3.1 合理規劃,推動軌道交通物業發展,反哺軌道交通建設及運營資金需求
軌道交通項目建設投資大,運營成本高,投資回報率低,建成后運營虧損巨大,因此,筆者認為在傳統的融資模式下,除了尋求政府政策及資金支持外,還應合理規劃,充分發揮軌道交通物業作用。在項目規劃初期,需充分考慮沿線地塊的開發利用,積極推進軌道交通沿線的房地產及商業開發,尤其是以軌道交通站點為圓心半徑2千米及核心區500米范圍內的土地開發。通過一體化開發、多功能配置等實現軌道交通沿線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從而形成穩定的現金流,以此彌補地鐵建設和運營的資金需求。
3.2 設立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基金
城市軌道交通不僅是一種現代化的城市重要交通工具,還是集客運服務、咨詢服務、房地產開發及商業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對經濟有多方面帶動作用的重要產業。因此,從產業經濟視角審視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建議以政府財政資金投人作為母基金,充分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杠桿效用,有效引人社會資本。該基金可用于新建項目建設資本金的投人,也可以用于彌補已建項目的建設資金及還本付息需求。通過設立產業基金,為軌道交通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同時減輕政府財政資金壓力。
3.3 建立有效機制,積極引導PPP投融資模式
PPP投融資模式擬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減輕政府初期建設投資資金壓力及建設風險,同時提高城市軌道交通服務質量。但因PPP投融資模式存在成本高、收益差、監管難等現象,目前軌道交通行業對PPP投融資模式仍處在探索階段。筆者認為,可積極利用軌道交通行業具有的特殊性,提供廣告、房地產及商業開發等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多元化投資,引入社會資本。同時,加大對PPP投融資項目的監管,建立有效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機制,在此基礎上,制定公平合理的政府補助制度,使PPP投融資模式落到實處,帶動軌道交通行業的良性發展。
軌道交通是解決在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城市交通問題的重要手段,而資金保障是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關鍵問題。要解決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發展的資金籌集問題,必須建立一支善于市場資本運作的專業人才隊伍,改變以往只重視城市軌道交通自身建設運營而忽視市場資本經營的局面,探索新方式,促進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
[1]湯啟如.城市軌道交通PPP融資模式應用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5.
[2]梁愛珍.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模式探析[J].品牌,2015,02:55.
[3]程世東,蔣中銘.我國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模式轉變與創新[J].綜合運輸,2015,0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