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雨
山東省鄄城縣水務局舊城引黃灌區管理處
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
朱安雨
山東省鄄城縣水務局舊城引黃灌區管理處
我國屬于農業大國,人口眾多,對水資源的需求非常大,在水資源嚴重緊缺的背景下,只有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才可以更好地滿足我國農業對資源的需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我國農業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業用水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加強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就我國現階段廣大農村基層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情況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
長期以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經常被看做是公益事業,盡管規模很小,但是數量很多,因此對其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當前,我國農村對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還以村集體直接管理為主要模式,產權不清,主體缺位,工程老化,效益衰減的現象非常嚴重,直接影響到了農產品產量的穩定性以及農業和水利工程設施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農村發展的基石,在發展農業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農村建設和真正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基礎產業。
2.1 灌溉設施設備使用時間較長,工作效率低下
受經濟條件的制約,我國許多地區的農民仍然在使用很久以前的灌溉工具,這使得在灌溉過程當中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同時,還有許多灌溉項目的管理存在嚴重的問題,比如渠道、水庫和水井等設施控制狀態的電機損耗,政府難以提供大量的資金等等。所以現在急需要解決的是改進工具的陳舊老化,我國現在仍然嚴重缺水,但是人們的節水意識還比較薄弱。上游流域地區或某些富水區實施灌溉的方式,下游地區通過搶奪地下水資源來保證正常的灌溉,落后的灌溉方式造成嚴重的水資源浪費某些設施建設較為復雜,政府在工程建設中投資又少,所以一些農村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存在有一定的難度,且完成的質量并不好。
2.2 農田水利工程改革不徹底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改革需要對水利工程的供水水價進行調整,實行收費用水,以滿足運行成本為前提,以營利組織的模式對水利工程產權進行調整,積極調動工程經營者的積極性,提高農田水利工程的運行效率,促進農田水利工程的進一步發展。農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和運行維護受資金的限制比較多,當前農田水利工程改革徹底,收費用水難以實行,改革進程的緩慢對農田水利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2.3 缺乏專業運行管理和日常維護人員
就我國當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發展情況來看,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水利設施建設上,但是由于農村基層收入低,工作條件艱苦,許多農村基層水利工程嚴重缺乏專業運行管理與日常維護人員。由于經費有限,導致一些灌溉工程的渠道與水庫等水利設施處于半失管狀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用水的正常進行,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2.4 水渠污染難以恢復
當前許多農村垃圾站建設比較滯后,垃圾清運制度基本空白,很多農民缺乏環保意識,垃圾亂丟亂堆,垃圾圍村時時可見,這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水資源的質量,對農村水資源造成了污染,極易發生排水系統堵塞的情況。水渠是農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水渠一旦被污染就很難恢復,因此,需要加強水資源保護的宣傳,積極向農民宣傳水渠的重要性,以減少水渠污染。
3.1 轉變傳統觀念
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過程中,政府部門要當做好引導、監督、扶持及服務四個環節,使水利為社會的觀念深入人心,并嚴格依照“誰投資、誰所有、誰收益”的原則,充分調動各管理階層與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使其廣泛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的隊伍中來。
3.2 實現投入模式多樣化
一方面,對國家政策性項目要積極爭取,另一方面,政府自身也要建立起穩定的投入機制。政府可以以年度預算支出的一定數額的百分比設立專項農田水利基金,通過以獎代補等措施,引領社會各方面和農民參與到農田水利建設的工程當中來。因此,僅僅依靠政府的投入是極其有限的,而從目前來看,由于政府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再加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導致了小農水利工程建設投入模式過于單一,因此,在社會為主體的投入的同時,還要積極鼓勵和吸收民間資本的融入,形成投入主體的多樣化,同時,作為政府來說,還要出臺一些相關的優惠政策,增加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積極發揮市場的引導作用,倡導民間投資的融入。
3.3 轉變政府治理方式
對于政府而言,要積極轉變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治理方式,不斷增加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的市場分額,同時政府還要加強對治理的有效引導、幫助和監管,從總體上建立起符合市場規律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監管體系,實現政府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的過渡,不斷加強和完善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的法律法規建設,在賦予社會和經濟組織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權利的同時,必須要求他們承擔相應的義務,與政府的監管一起,形成多方治理的合力,這樣才能夠為農民提供必要的、可持續的物美價廉的灌溉服務。
3.4 健全工程質量保證體系
要建立全社會的共同監督機制,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與使用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才可為保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與工程效益正常發揮。要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質量監督,保證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此外還要建立健全農田水利工程的質量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針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事故問題,要嚴厲追究使用者與管理部門的責任。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作為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部門需要給予其充足的重視,在重視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的同時,還應重視其管理與維護。通過更為靈活的農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與治理模式,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
[1]吳澤俊,吳善翔.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變遷與選擇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2,08:5-8.
[2]周曉平.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淺析[J].河北農業科學,2009,10:161-163.
[3]張振杰.淺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與治理模式[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