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炳新
“四策”提升隊伍素質
●宋炳新
筆者曾對谷城縣鄉村教師的現狀進行過摸底調研,結果堪憂。一是鄉村教師年齡結構老化,50歲以上的超過40%,40歲以上的超過70%,鄉村教師隊伍嚴重缺少新鮮血液,缺乏活力。二是體音美教師緊缺。
更重要的是鄉村教師的知識和技能亟需提高。全縣中小學教師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民轉公教師,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學歷多為初中畢業;1977級至1996級的中師生,年齡在40歲以上的,是目前谷城教育的中堅力量;新機制下省聘、縣聘教師以專科及以上畢業生為主,學歷普遍較高。但新聘教師能夠安心堅守在鄉村工作的不足三分之一。整體來看,鄉村教師隊伍知識結構老化,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落后于時代發展需要,也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想要刷新鄉村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整體教學技能,需建設一套科學合理的人才競爭機制和管理體系。
引領鄉村教師加強學習,與時俱進,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學習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至關重要,信息技術為全民學習提供了方便、快捷、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在網絡世界里,鄉村教師同樣可以和世界接軌。鄉村學校可以為教師創造便利條件,引導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要引導鄉村教師增強信息積累意識、終身學習意識、研究意識。通過學習拓展知識容量,完善知識結構,積淀文化底蘊,提升整體素質,使自己的教育觀念、知識體系、業務能力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信息素養的繼續教育和全員培訓,是信息化背景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鄉村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正在推進之中,落后于城區學校;而鄉村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學習、使用,也亟待加強。加強網絡研修,每所學校都要因地制宜制訂教育科研隊伍信息技術培訓方案,為每個成員量身打造發展規劃,重點進行三個方面的培訓:一是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理論,增強應用信息技術的思想意識。二是培養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學科教學實踐的技能。三是利用網絡資源開展學科教學研究、制作課件、統計分析的能力。
貫徹落實“國培計劃”。一是大膽開展置換培訓,在全縣教研員、名特教師、一線優秀教師中遴選學員,到高等院校進行脫產置換培訓,并將他們培養成為縣級“送教下鄉”團隊的主要成員、鄉鎮和學校教師工作坊坊主,以及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線下輔導員。二是開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這是提升鄉村教師專業素養最有效、最實際的途徑。三是積極爭取外部支持,開展體、音、美、信息技術等短線學科的技能培訓,實現鄉鎮中心完小以上科科有專任教師。
嚴格落實城鄉教師交流制度,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實行教師輪崗交流,重點是建立完善的輪崗交流機制,將交流時間、交流效果等作為提拔任用的硬性指標。優秀教師到鄉村交流,可以帶來新的理念、經驗,傳授教學技能,乃至帶來教育資源;鄉村教師進城學習,輪崗交流,既可打破一潭死水的癥狀,又可通過輪崗交流進行獎優罰劣,促使更多教師提高自己,實現學校與教師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谷城縣教學研究室、教師發展中心)
(責任編輯鄢志勇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