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云 秦 旗
中共阜陽市委黨校
司法責任制改革研究
劉鳳云 秦 旗
中共阜陽市委黨校
司法責任制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建立司法責任制是目前司法改革的關鍵環節,也是當前形勢下推進法院和檢察院改革的核心問題。針對司法行政化以及司法責任混亂的現實問題,強化司法權獨立,實行主審法官和合議庭責任終身制是目前司法責任改革的必然選擇。
司法改革;責任制;終身制
在我國司法責任制最早是以錯案追究制的方式為其主要表現形式。我國的錯案追究制度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末,1990年秦皇島市海港區人民法院率先確立了錯案責任追究制度。此后全國各地紛紛效仿,并引起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視,因此,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法官工作會議上將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在全國推廣。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保證司法機關公正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并提出建立冤假錯案責任追究制度。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以及《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理辦法(試行)》,這兩個辦法的出臺為法官責任追究制度提供了實施的依據。
直到200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關于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我國才掀起了司法體制改革的熱潮全國各地紛紛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和辦法。比如2008年云南省出臺《關于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實施細則(試行)》,2012年河南省出臺《錯案責任終身追究辦法(試行)》等等。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使得該制度得到了國家層面認可。《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方面提出要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提出要明確各類司法人員工作責任、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責任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確保案件處理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2016年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制度安排。
1、司法權行政權化
地方法院與行政機關的非正常關系導致司法權的行政化和地方化問題比較突出。眾所周知,我國司法區與行政區合一,地方各級法院是根據行政區劃設立,采取塊塊領導即司法管轄區隸屬于行政管轄區,這就導致我國法院的行政化和地方化的傾向。除此之外,我國現行的司法體制下,法院的人事任免和財政供給分別受同級權利機關和行政機關的控制,在實質性權利關系上還受地方黨委領導。這些利益的權衡以及地方行政勢力的干擾將會影響法官的獨立、公正審判,甚至導致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和執行難等問題。[1]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堅持黨的領導,同時堅持依法治國。堅持黨的領導必然導致行政性要素勢必會滲透司法領域,司法獨立性會遭到行政干預,落實司法責任制便存在困難。[2]
2、審判人員權責不明
由于審判工作是一門專門化職業化較強的工作,具有自身的工作特點,因此對審判人員的責任劃分顯得比較復雜。在目前司法實踐中,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及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和工作細則,審判人員的權責不甚明晰,審判人員的權力范圍有多大,必須承擔的責任有哪些,都應當有相關的明確規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要承擔必要的法律責任,以及責任的大小。審判人員要做到心中有桿秤,以此作為審判工作的標尺,指導自己的審判工作。除此之外,司法系統內部對審判人員的評價考核體系也不甚完善,比如審判質量效率、審判能力、訴訟調解能力、疑難案件的化解能力以及審判人員綜合素養等等,這些方面的評價考核不僅直接關系到審判人員的晉升、選拔任用、評優評先以及業績獎勵,而且對提高審判質量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三、司法責任制改革的建議
1、加強司法權獨立
在司法責任制的總體構架中,法官獨立行使職權是前提和基礎。司法權獨立是整個法院系統的獨立,并非法官的個人獨立也并非法官的特權,而是每位法官的責任,使其依照法律與證據,公平公正的裁判,不受任何外界力量的影響與干涉。司法權獨立原則的核心在于法官得以其受理的案件,依法自由的審判。[3]強化法官的辦案責任制是以賦予其獨立的審判權為前提,否則讓法官以有限的權利去承擔無限的責任,就不會有法官的自由心證和獨立審判。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提出要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改革司法機關人財物管理體制,探索實行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審判權、檢察權相分離。
2、建立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司法責任終身制
按照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制度要求,主審法官和合議庭對所受理的案件行使審判權,那么他們必須對自己承辦案件的質量和效果負全部責任。為了確保案件能夠公平公正審理,進一步落實司法責任制,就需要明確法官的審判責任。對于案件出現的質量問題,如果是主審法官獨任審理的案件,則由主審法官承擔所有責任;如果是由合議庭審理的案件,涉及案件實體方面的問題,應視合議庭評議時合議庭成員的意見及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合議庭成員應承擔的責任比例,涉及程序方面的差錯,則審判長負主要責任,其他合議庭成員負次要責任。涉及其他方面的質量問題則由案件審理中負責該部分工作的人員承擔責任。[4]實行主審法官和合議庭辦案司法責任終身制。
[1]劉鳳云.我國行政案件管轄制度探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5(8). [2]蔣曉焜,陳公照.關于建立健全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思考[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6).63.
[3]金澤剛.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司法責任制[J].東方法學,2015.129.
[4]周公法.基層法院落實司法責任制的實踐探索[J].山東審判,2015 (1):25.
劉鳳云(1984—),女,安徽渦陽人,中共阜陽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行政法學。
秦旗(1972—),男,安徽界首人,界首市人民檢察院,從事預防、反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