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阿倫特究竟如何理解帝國主義

2016-03-16 10:28:41震,雷

王 震,雷 偉

(1.川北醫學院 黨委辦公室, 四川 南充 637000;中國人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100872;2.西華師范大學 數學與信息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

阿倫特究竟如何理解帝國主義

王震1,雷偉2

(1.川北醫學院 黨委辦公室, 四川 南充 637000;中國人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100872;2.西華師范大學 數學與信息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阿倫特在其代表性論著《極權主義的起源》中不吝筆墨地剖析了帝國主義及其與極權主義的隱密邏輯,圖繪了關于帝國主義的理論。那么,阿倫特究竟如何理解帝國主義的呢?她把帝國主義看作一種擴張現象,這既非霍布森式的經濟政治分析模式,也異于列寧的唯物主義方法。帝國主義提供了后來聚合為極權主義的元素,它為擴張而擴張的實質設定了一種全球征服模式,民族國家的衰落破壞了用來保護的制度架構,種族主義為擴張找到了理由,資本與暴民的聯盟提供了征服的動力。

阿倫特;帝國主義;極權主義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是20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哲學家之一。長期以來,學術界對她的關注始終方興未艾,這固然由于她思想本身的魅力,更為重要的是,她論述的一些問題不僅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還具有深刻的現實穿透力。在《極權主義的起源》中,阿倫特以19世紀中歐和東歐歷史中反猶主義的興起展開敘事,探討了反猶主義思潮中極權主義的因素及其根源,審視了歐洲從1884年到一戰爆發之間的殖民帝國主義,并出色地分析了人類的孤立和孤獨是產生極權統治的先決條件。其中,阿倫特不吝筆墨剖析了帝國主及其與極權主義的內在關聯,形成了她獨特的帝國主義理論。那么,阿倫特是如何理解帝國主義的呢?帝國主義產生的進路是什么?帝國主義與極權主義又有著怎樣的邏輯勾連呢?本文主要圍繞上述問題進行闡述。

一、關于帝國主義的理解

帝國主義(imperialism)是從拉丁文imperium演化而來的,它原初指“權威、命令或指揮”的意思。帝國主義與帝國不同,一般而言,“帝國”一詞多指一種社會形態,如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等。帝國自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開始,就散發著強烈的擴張主義氣息,后來拿破侖賦予帝國以侵略的意義,使人看到帝國就萌生了“統治世界”的意念。而“帝國主義”常被作為一種戰略決策來看待,嚴格地說它的出現是在美西戰爭(1898年)和英布戰爭(1899年),特別是1902年霍布森的《帝國主義》出版之后,帝國主義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關于帝國主義的討論,雖然馬克思、恩格斯沒有直接論述過,但在其未竟的《馬克思恩格斯論殖民主義》中,曾談及了19世紀中葉之后產生的殖民主義問題,隱含了帝國主義的思想。霍布森則從帝國主義意味著歐洲列強對非歐洲世界所進行的擴張、帝國主義的擴張發生在1870至1900年間、帝國主義是金融資本推動的結果等三個方面詮釋了“帝國主義”,認為它是“把不同國家類型之間有益的、鼓勵性的競爭,變為相互角逐的諸帝國之間的生死斗爭”*[英]霍布森:《帝國主義》,紀明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7頁。,并在經濟、政治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后來,希法亭、盧森堡、考茨基等都不同程度地闡述過帝國主義。在此基礎上,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提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俄]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9頁。的鮮明論斷,第一次對作為資本主義特殊階段的帝國主義作了馬克思主義視角的審視。霍布森、列寧等人的論述,對理解阿倫特的帝國主義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依據阿倫特的分析,帝國主義發生在1884年到1914年,這30年劃分了19世紀(以爭奪非洲和產生各種世界性運動為終結)和20世紀(以一戰為開端),此時的帝國主義已不同于古代和中世紀通過征服建立起來的殖民帝國。帝國主義的個性是其政治上不再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僅僅為權力而追求無限擴張,“帝國主義的中心政治觀念就是把擴張作為一種永久的最高的政治目標。因為它既不是指暫時的掠奪,也非持續征服式的同化,它是政治思想和行動的漫長歷史上的一個全新概念”*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San Diego, New York, London: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1975,p.125.。為擴張而擴張,即阿倫特所謂的帝國主義的實質。就像羅德斯所說的“擴張就是一切”,“如果我能我要吞并所有的星球”*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p,124.。帝國主義就是以無限擴張為根本旨趣,它的天性即擴張,就是“有我就沒有你”。

阿倫特對帝國主義的理解秉持的是現象學的話語分析,她把帝國主義看作一種擴張現象,這既非霍布森式的經濟政治分析模式,也異于列寧的唯物主義方法。在這種敘事中,正是帝國主義使極權主義成為可能,帝國主義為擴張而擴張的實質設定了一種全球征服模式,帝國主義影響下的民族國家的衰落破壞了用來保護的制度架構,種族主義為帝國主義擴張找到了理由,帝國主義的資本與暴民的聯盟則提供了征服的動力,于是一幅帝國主義的圖景在阿倫特的筆下悄然繪就。

二、帝國主義的產生

阿倫特眼中的帝國主義理論雛形,其實早在霍布森的那里就予以過呈現*參見[英]霍布森:《利維坦》,黎思復、黎廷弼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而她從分析霍布森“利維坦”怪獸開始,探討了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致使帝國主義的產生,伴隨著資本與權力的輸出,資本與暴民聯盟,由此帝國主義國家開始走上為擴張而擴張的道路。

(一)產生條件

1.資本和權力輸出

從阿倫特的分析可以看出,闡述帝國主義先要弄清資本主義,因為資本主義關切的是“金錢”和“資本”。作為一種經濟的組織和制度,資本主義是“推進現代社會的一種工具”*[美]黃仁宇:《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第63頁。,它帶來了社會物質財富的巨大發展,同時產生大量多余的財富,這些過剩財富導致在本國范圍內無法找到有效的投資場所,迫切需要到遙遠的資本主義制度之外尋求投資機會。而帝國主義的擴張恰恰是以經濟危機的方式展開的,面對國內市場飽和、缺乏原材料和危機增長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輸出資本,資本的輸出帶來政府權力的輸出,權力輸出的結果是暴力具有更大的活動余地,警察和軍隊從原初的民族結構中剝離,成為未開化民族或弱國的國家代表。也就是說,在資本輸出與權力輸出的互動中,前者不斷對后者進行有效刺激,完成了資本擁有者預設的目標——權力輸出。“錢最終能生錢,因為權力可以完全不顧一切經濟和道德的法獲得財富”*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p.137.,無限積聚的權力源源不斷地帶來了無限積聚的資本。在此過程中,資產階級由商人變為了政治人,并被承認為政治家。之前,資產階級長期游離于政府之外,一方面是民族國家的政體不需要它,它本身也缺乏對公共事務的興趣,結果是帝國主義使它獲得了政治上的解放。如阿倫特指出的,“帝國主義應該是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第一個階段,而不是資本主義的最后階段”*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p.138.。政治權力的獲得、角色的轉換,權力就成為了資產階級一切政治行動永不休止的動力。然而,權力的無止境積累并沒有訴諸建立新的政權,因為它的本性是擴張,目的要摧毀一切現有社群。正是在這里,資本和權力的輸出加快了帝國主義產生的步伐。

2.暴民與資本的聯盟

可以看到資本和權力的輸出,使得對外投資比國內投資更加蓬勃興起,一些國內企業為了同對外投資的高額利潤保持同步,不惜采用欺騙的手法,然而巨額的利潤允諾卻帶來同等甚至更大的損失。小資本所有者迅速大量地損失,很快就孤零零地只剩下多余資本的大戶,隨之被排除在正常生產過程之外,成為了多余的人。如果想要重新進入國家生活,惟有政府保護他們的投資,結果卻是沒有一個警察能將他們從憤怒的民眾中挽救出來。于是,擴張就成為對多余資本的一種逃避,它保護了多余資本的擁有者,防止繼續處于多余和寄生的境地。與此同時,比多余資本更老的還有一種資本主義的副產品——永遠閑置的人,就像剩余財富的擁有者一樣,對于社會群體來說是多余的。不難看出,暴民是從資本主義組織過程中興起的,作為資本主義無意中培育的毀滅力量,他們對外在的社會仇恨有加,以自己的方式報復社會,在社會的夾縫中“游戲人生”,有一種無政府主義的暴力傾向。而資本與暴民的結合可見于每一種周密的帝國主義政策產生之時,如在英國,這些太富的人和太窮的人之間的新聯盟一向只有在海外屬地才有。帝國主義時代的新事實是這兩種剩余的力量——多余資本和剩余人力——手挽手一起離開原先的國家,在殖民地國家擰成了一股親密的力量。帝國主義通過準確把握暴民渴望“強人”、“偉大領袖”的特質,利用“煽動”暴民與資本的聯盟為其擴張“效力”。于是這些多余的人和物集結在一起,成了帝國主義產生的依賴。如阿倫特鮮明地指出的,“帝國主義,這個多余資金和多余人的產物,用生產最多余的、最不真實的商品開始了它那令人驚愕的事業”*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p.151.。

(二)統治方式

1.種族主義和官僚制度

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在非洲和亞洲等地進行的殖民擴張,阿倫特稱之為“海外帝國主義”,它主要采用種族主義和官僚制度的統治方式。種族主義用來對人的支配提供辯護,官僚政治則具體執行這種支配。種族主義和官僚制度在帝國主義的背景下摧毀了一個普遍人性的觀念。

歐洲的殖民歷史中唯一未曾觸及的是黑色非洲大陸,這些地區人口分布稠密,土地貧瘠,不適宜開發,與移民居住地的主要先決條件——土地肥沃和人口稀少——不符。19世紀七八十年代發現的金礦和鉆石,偶然充當了帝國主義各種力量的觸媒,帝國主義者宣稱發現了一種永久性的解決多余(super-fluity)問題的辦法,于是多余的人和多余資本蜂擁奔向了好望角,并在那里同布爾人相遇。布爾人是17世紀荷蘭移民的后代,后來發展成一個小規模的民族,而當地土地貧瘠與土著眾多萌發了奴隸制,他們被土著人稱為更高形式的部落領袖、自然的神,由此奠定了種族社會的基礎。實際上,種族主義在被帝國主義當作一種主要的政治思想之前,就已在白人和黑人的社會里被用作統治工具,白人自認為高于人類,是由上帝特選來做黑人的神,他們宣布黑人不屬于人類。在這股淘金熱潮中,布爾人并沒有跟風介入,而是賣掉了帶有鉆石或金礦的農場或領地,因為他們內心仇恨那些“外國人”,同時也害怕“外國人”,特別是猶太金融家的存在,這些猶太金融家像來南非的其他移民一樣是多余的人,其種族淵源給他們的角色蒙上了“一種實質上無家、無根的色彩”*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p.202.。在“國際秘密力量”的身份隱喻下,猶太人被驅逐到一個種族社會里,并且被布爾人出于仇恨將他們從白人中剔除出來,當作不同的“種族”。后來猶太金融家在黃金生命線中失勢后,并未離開這個國家,反而永久地居住了下來,并開拓了“次等”行業,他們完全依靠自己,不模仿任何他者,印證了布爾人最初的恐懼,成了種族世界的一個真正的威脅,于是歧視和排斥便不可避免。

作為帝國主義的一個手段,種族手段發展于南非,而官僚政治則在印度、埃及等地實行得卓有成效。前者只是歐洲人對各部落的人性狀態感到恥辱和害怕的有意識反應,而后者是歐洲人試圖統治外族的施政結果,他們認為這些外族對自己的境遇感到絕望,需要他們的特殊保護。換句話說,種族手段即逃避責任,使其中不再存在人性事物,而官僚政治是一種責任的結果,任何人對他的同伴、任何民族對其他民族都難以服膺此重任。官僚政治作為殖民地統治者發明的一種統治形式,它的內在特性是將法律替換為臨時變化的法令,于是產生了一種迷信,認為人與歷史的各種動力之間可能產生一種奇妙的一致性。關于這種政體的理想,就是置放在那些躲在幕后并牽動歷史神經的人身上。如克羅默在他和埃及的關系中,為了避免只遵從擴張的原則,避免人為條約的約束,他最終避開了每一種“書面文件”。如此官僚政治家回避每一種普遍律法,用法令處理每一種具體情況,因為法律的內在穩定性要求建立永久的社群,在那里不可能成為一個神,一切都要服從法律,這對官僚政治是一種威脅。當英國在印度的征服者變成統治者,他們不再相信法律的普遍有效性,而相信天生的統治和主宰能力,或在一種永遠止境的運動中玩弄著永無止境的偉大游戲,或選擇服務于秘密力量,為可能發生的一切恐怖事件做準備,這里借用“不要去追究為什么,只要去做,然后死去”*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p.218.這句話來概括,或許最為合適。正是許多這樣的人聚集在一起,在種族主義基礎上創造一個極權主義政府也就有了條件。

2.泛運動

不同于海外帝國主義,大陸帝國主義主要指德、俄帝國主義國家在歐洲大陸的擴張活動,它的重要性在于一體擴張的概念,不允許殖民地和宗主國的方法和制度有地理的距離,是從本土開始的。即使大陸帝國主義同海外帝國主義一樣蔑視民族國家的狹隘性,但前者反對的并不是經濟方式,作為一種擴大的部族意識,它假定應該聯合同一民俗起源的民族,無須多慮他們的歷史和偶然定居之地,因此它“從一開始起就十分接近民族觀念,熱情吸收各種族思想的傳統,而很少依賴具體經驗”*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p.24.,這決定了其種族概念的意識形態性。在關于帝國主義的討論中,泛運動很引人注目。各種泛運動對經濟缺乏興趣,敵視現有政體,這和先前的帝國主義形成鮮明對比,它們堅守擴大的“部族意識”,鼓吹自己民族的神圣起源,廣泛吸收了種族思想的精華,從內心排斥暴民,公開敵視法律權威,認為民族是一個整體而獨立于階級和黨派之外,這種訴求很大部分在于泛運動對自由派的個人主義、人類的理想和人的尊嚴的蔑視。顯然,這些運動以“部族民族主義”為起源,“無根”是“擴大的部族意識”的真正來源,他們沒有特定的家園,而將“部族”的其他成員偶然居住的地方視為家園。況且,民族與國家的結合將那些沒有凌駕于其他民族之上的民族送上了無根旅途。在這種情勢下,猶太人仍然堅稱上帝特選,他們“奇特的自豪感實際上意味著他們相信自己與眾不同,比別的民族優秀”*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p.240.,于是與各種泛運動宣稱的種族“優等”產生沖突就不可避免。其實,“反猶主義僅僅是一種嫉妒形式。但是聯系到猶太人的上帝特選觀念,這種說法就更真實了”*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p.241.。我們認為,盡管泛運動既不懂如何利用意識形態來達到政治組織的目的,也沒有真正弄懂猶太人問題是否重要到應該以仇恨的方式予以排斥,而是在“嫉妒”的狂熱中使猶太人成了聚焦的中心,反猶主義內化為一種意識形態的隱密邏輯。

三、帝國主義與極權主義

我們知道,帝國主義不僅給殖民地國家的人民帶去了深痛的剝削與奴役,也無法愈合地傷害了歐洲各國及其民眾的情感。而且在帝國主義與民族國家的矛盾與張力中,民族國家逐漸趨向衰落,人權走向終結,后來聚合為極權主義的元素全然都是在帝國主義時代準備好了的。

(一)民族國家的衰落與人權的終結

一戰后,政治形勢的發展已使民族國家內部的團結成為了歷史,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不僅是看起來的表面上各自“瞧不起”,而且存在著深深的仇視,相互傾軋甚至斗爭。可以說,帝國主義天生與民族“不和”,兩者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民族國家的人民天然具有一種維系國家穩定的使命,一個民族要建立帝國是不可能的;而帝國主義要想從被征服的民族那里獲得人民發自內心的同意,也是與它的擴張本性相悖的。但是,帝國主義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巧妙地利用了民族主義,它依靠穩固的經濟基礎,使外表上看起來穩定的經濟基礎代表了整個民族國家的利益,以此把民族政治當成現實統治的工具,從而蒙蔽了民族主義。盡管種族不是民族主義的一種形式,但在帝國主義的包裝下,種族巧妙地取代了民族而成為一種意識形態,如此則意味著“其力量足以吸引和說服大多數人,其范圍能引導他們的各種經驗和現代日常生活的情景”*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p.159.,種族思想成功變為了能強烈地吸引廣大群眾,并取得國家支持的官方意識形態*阿倫特認為,在人類信念的艱難競爭中,很少有幾種意識形態能夠贏得足夠的名聲,而且只有兩種能達到頂峰,擊敗其他各種。其一是將歷史解釋為階級之間的經濟斗爭,其二是將歷史解釋為各個種族之間的自然混戰。種族成為意識形形態屬于其中的一種。,搖身一變擁有了解說歷史的鑰匙。對此我們的理解是帝國主義正是以種族為誘餌和武器,不斷煽動內戰,蓄意破壞一切國界,直至整個民族國家解體。

在瓦解民族國家之時,帝國主義也導致了人權的終結。1914年一戰的爆發及其造成世界不穩定的嚴重后果粉碎了歐洲政治制度的表面,暴露出它內藏的架構,越來越多的群體因此受難,以及所處的世界的規則突然失效。隨之出現了大量無國籍者(stateless)*與今天無國籍者的意義不同,阿倫特理解的無國籍的涵義較為寬泛,指沒有得到其政府保護的任何人,包括所有被否決了擁有所有權利的人,這種權利通過國家得到保護,是行動與建立共同體的權利;無國籍的法律定義也不同于阿倫特的理解,其特征不是一種生存狀況,而是一種法律地位。后來,阿甘本繼承阿倫特等人的思想,提出了著名的“Homo Sacer”。和少數民族群體,其處境不容樂觀甚至是悲慘的,因為沒有政府來代表和保護他們,戰后《和平條約》和《少數民族條約》的庇護范圍也沒把他們包括在內,相反卻將他們挑選出來供最終驅逐。當越來越多的居民失去家園和政府的保護,不再屬于任何一個社群,他們的困境就并非在法律面前不平等,而是對他們不存在任何法律;不是他們受壓迫,而是沒有人想壓迫他們。顯然,這一部分人被剝奪了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即一個能使言論產生意義、行動產生效果的位置。從情感上來說,“這種光禿禿的人性激發著他人深深的憐憫之情”*[美]帕特里夏·奧坦伯德·約翰遜:《阿倫特》,王永生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34頁。。由此當一個人完全只代表他自己絕對的、獨特的個體,除了是人,其余什么都不是的時候,這個個體就失去了全部意義。

(二)極權主義的到來

在帝國主義的充分準備下,極權主義以全新的面孔崛起執政。雖然它是一個未曾有過的新現象,但民族國家的衰落、種族主義、為擴張而擴張、暴民與資本的結合等聚合為極權主義的元素,不論是在經濟、軍事、政治,還是在其他層面上,在帝國主義階段都可以隱約找到極權主義的先例,如種族屠殺在帝國主義時代曾發生過,極權主義的所謂“多余的人”也是在帝國主義時代造就的。

帝國主義的強勢擴張沖散了所有社會團體組織,產生了大量分子化的、孤立的個人組成的群眾組織,他們潛在地生存于每一個國家中,他們人數眾多、政治上無動于衷、從不參加任何政黨、幾乎不參加民意測驗,這些秉性正好契合了極權主義的要求,故成為極權主義產生的依靠力量。同時極權主義運動公開宣稱行動主義,在一切政治活動形式中選擇恐怖主義,這一點有效吸引了知識界的精英和暴民。在此,我們不難體會出,恐怖主義的魅力在于它搖身一變成了一種哲學,表達失落、厭惡、盲目仇恨,而暴民所需要的就是走向歷史,哪怕付出的代價是毀滅。出于民族國家的結構和階級社會的結構清除的需要,暴民和精英在“同樣被清除”這一點上找到了共同點。極權主義聲稱可以泯除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分離,恢復人的神秘和非理性,這種赤裸裸的對惡的追求迎合了精英們的叛逆心理。我們認為,雖然后來凡是在極權主義運動取得政權的地方,他們都無一例外地遭到了無情拋棄,但是暴民和精英的奇特結合,無疑促成了極權主義到來。

可以看到極權主義本質上是一種運動。在運動方式上,由于其存在于一個本身非極權主義世界中,它被迫使用那種普遍認為是宣傳的手段,而且宣傳與恐怖相輔相成,凡是極權主義擁有絕對控制權的地方,就用灌輸來代替宣傳。也可以這樣理解,宣傳是極權主義的工具,恐怖是它統治形式的本質。在組織方式上,極權主義創建了前鋒組織,清楚區分黨員和同情者,按層級組織起指揮鏈條,權力大小有賴于在層級體系中的位置。況且層級制度經常會加入新的層面,權威經常易手。這也決定了極權主義統治結構的脆弱性,無法持續保持穩定的形態。同時極權主義蔑視任何成文法,凡是在它崛起的地方,將“摧毀一個國家所的社會、法律和政治傳統”*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p.460.,認為這是征服世界的絆腳石,沒有一個國家永遠是外國,每一個國家都是自己潛在的領土。讓人驚異的是,極權主義篤信“一切都是可能的”,嘗試通過意識形態和恐怖的邏輯暴政來達到這個目的,它不僅要摧毀道德人格,取消法律人格,還要徹底改變個性、毀滅人性。

四、結語

阿倫特以獨特的筆觸分析了帝國主義的產生條件、統治方式及其與極權主義的內在關聯,從而形成了“阿倫特式”的帝國主義理論,即帝國主義為極權主義的產生鋪就了道路,“極權主義是帝國主義的直接繼承者”*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p.58.,這一理論在她的整個思想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其極權主義理論的內核,蘊含在她深邃的政治哲學思想之中。透過阿倫特對帝國主義的敘述向度,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她所關照的是人類的根本命運,也就是“判斷極權制最嚴重的罪行就是對人類的毀滅”*[法]朱莉亞·克里斯蒂瓦:《漢娜·阿倫特》,劉成富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39頁。。正是由于阿倫特對人類未來的特別關注,從而為我們打開了看待世界和人類事務的新的視域。

回望阿倫特的時代,在當年學界大都將精力投之于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與后起發展,共同討伐帝國主義的滔天罪行之時,阿倫特卻鐘情于對歐洲大陸的冷靜思考,從而構建了理解帝國主義的另一種景觀,即認識到帝國主義對帝國主義擴張國家本身的危害,由此也不得不佩服阿倫特的獨到眼光。同時阿倫特敘事的筆法側重于社會心理根源的透視,著力強調帝國主義的擴張和統治對人權的侵犯與掠奪,在此意義上也超越了馬克思的帝國主義理論注重經濟擴張的理論局限。

以阿倫特的帝國主義理論縱觀她的整個思想體系,或許她的理論在某些方面還缺乏嚴謹的邏輯、或許她的個別見解令人不安、或許她的部分結論仍然值得商榷,但不能不承認,阿倫特以其富有爭議的方式挑戰著當代世界的自明之理,為我們重新思考當今人類面臨的形勢提供了新的維度。當然,如果說今天與阿倫特的時代有所相似顯然是夸大之詞,但全球恐怖主義的威脅、核武器的潛在危機、此起彼伏的民族沖突、令人擔憂的人權狀況,如此等等*此處所列舉的問題,皆可開新篇作論述。部分探討參見:沃爾夫岡·霍爾、貝恩德·海特爾、斯特凡提·羅森穆勒:《阿倫特手冊》,王旭、寇瑛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無不是當今世界亟需認真對待并深切關注的宏大命題。

(責任編輯:王學振)

Hannah Arendt’s View on Imperialism

WANG Zhen1, LEI Wei2

(1.Office of Party Committee,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637000,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Renmin 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2.CollegeofMathematicsandInformation,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637100,China)

In her representative bookTheOriginofTotalitarianism, Hannah Arendt analyzed imperialism and its covert link with totalitarianism and outlined the theory on imperialism. Then, what is Arendt’s view of imperialism? In her view, imperialism is a phenomenon of expans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not only Hobson’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nalysis model but also Lenin’s materialism approach. Imperialism has provided elements to be later aggregated into totalitarianism and set up a global conquest mode for the essence of expansion, for with the destruction of system frames of protection following the decline of the nation state, racialism has become the cause for expansion whil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apital and mobs has supplied power for expansion.

Hannah Arendt; imperialism; totalitarianism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西方左翼學者的馬克思主義觀研究”(項目編號:12JJD710003)、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基層衛生事業發展研究中心項目“基層衛生人才的醫學人文素質培養實證研究”(項目編號:SWFZ15-Y-27)

2016-05-15

王震(1986-),男,河南商丘人,川北醫學院講師,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雷偉(1986-),女,山東聊城人,西華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

D69

A

1674-5310(2016)-07-0101-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天堂网| 国产女主播一区|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97在线免费|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综合网| 一区二区影院|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婷婷色中文网|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久久6免费视频|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亚洲视频无码|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另类色|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www.91中文字幕| 九色最新网址|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欧美a在线看|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91 九色视频丝袜| 久久www视频|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国语少妇高潮|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亚洲美女一区|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片|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福利片91|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va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VA中文字幕|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v欧美|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99久久性生片|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一级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