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輝
弘揚中華大智慧 贏得與美國的戰略博弈
劉玉輝
當前,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進程明顯加快,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文化、科技、教育、軍事等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國際地位不斷提升,這引起了當今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焦慮和不安。本文旨在闡明美國是我國實現民族復興最大的扼制力量,與美國的戰略博弈是正在崛起的中華民族本世紀面臨的最嚴峻、最復雜的挑戰。處在民族復興進程關鍵時期的中國,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戰略清醒,以中華民族特有的智慧,贏得與美國的戰略博弈。
中華大智慧;美國;戰略;博弈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大國之間戰略實力的競爭和綜合國力的較量不斷加劇,全球格局加速走向大國博弈時代。縱觀風云變幻的世界局勢,美國已然成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面臨的最大扼制力量。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當此之時,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戰略清醒和戰略堅定,以中華民族特有的高超戰略智慧贏得與美國的戰略大博弈。
戰略大師孫武曾說:“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與大國博弈,必須善于從戰略上與之過招。既要善于識破對手的戰略企圖,防止誤入對手精心設計的戰略陷阱,又要善于進行戰略應對、戰略牽制和戰略顛覆。尤其是與美國這樣的戰略高手周旋,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戰略清醒、戰略定力,善于以理性、科學、系統的戰略設計和戰略創新,實現戰略致勝、未戰先勝、不戰而勝。堅決防止因戰略缺失、戰略誤判、戰略中計而導致戰略自誤、戰略自損、戰略自敗,始終保持高度的戰略自覺、戰略自信、戰略自強。
1.越是在國力上與美國相接近時,越是要在戰略上保持高度警惕和清醒。我們必須汲取前蘇聯和日本在上個世紀留下的教訓,前蘇聯和日本就是在經濟總量和國家綜合實力接近美國時而先后敗在美國手下的。目前,中國正處于走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社會矛盾相互疊加的特殊時期,必須始終保持高度的戰略清醒,始終高度警惕美國的戰略陰謀,堅決防止誤入美國精心設計的戰略陷阱和戰略圈套。
2.準確把握美國的戰略特點。悉心研究美國兩百多年的建國史,可以發現美國人的戰略精明有三大特點:其一,善于挑動他國鷸蚌相爭,自己坐收漁人之利。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就是通過挑起他國爭斗而大發戰爭橫財的,也因此大大提升了美國的綜合國力、戰略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其二,美國善于導演既制造戰略矛盾和戰略危機又及時調停矛盾、遏制危機的把戲。冷戰結束后,作為當時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經常蓄意挑起他國爭斗,待兩敗俱傷之時,又適時出面化解危機,兩面通吃,一石數鳥,盡得好處。其三,美國善于把戰火燒到別人頭上,卻絕不許別人在自己的國土上點燃任何火苗。美國經常制造種種事端,以此敲打不聽話國、不順從國和戰略對手國;向來不遺余力地把戰火引向他國,不管勝敗結局如何,自己永遠安然無恙,以此確保自己成本最小、風險最小、代價最小。這就是美國的戰略精明和戰略陰損之處。
3.決不可誤入美國精心設計的戰略陷阱。眾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的戰略高手,與美國進行戰略博弈,必須展示出中華民族的戰略大智慧,吃透其戰略心理、看穿其戰略陰謀、預防其戰略陷阱,堅決防止上當中計。必須徹底摒棄本土作戰和本土防御的戰略思想,樹立不在本土作戰的底線思維,拒敵于國門之外。樹立全球作戰理念,鍛造全球打擊能力,完善全球戰略布局。必須堅守殲敵于國門之外的戰略底線,堅決防止別人把戰火燒到我國本土。本土點燃戰火,不論勝敗,損失和代價必不可免。
1.從歷史底蘊看大國底氣。歷史不是記憶的負擔,而是開啟人類智慧的寶藏。從歷史上看,中美不在一個平臺上。美國只有兩百多年歷史,文明底蘊不深,歷史底氣不足,明顯缺少與大國尤其是超級大國地位相匹配的文明儲備、道德根基、信仰定力。與之恰恰相反,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經過不斷戰勝內憂外患、屢歷災難而又屢屢奮起的反復磨煉而形成了謙和、內斂、低調、隱忍、不事張揚的民族性格。正是泱泱大國幾度劫波、禮儀之邦屢興妖孽的悲壯歷史,讓中華民族形成了多難興邦、驕兵必敗、哀兵常勝的民族共識。泱泱中華,淵源萬年,文明悠久,使得如今正值青壯年時期的中國,底氣充足,定力深厚。
中國歷史是充滿智慧和創造的歷史。中華民族,不僅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舉世獨有的無數奇跡,而且以無窮無盡的戰略智慧使中華文明成為世界文明古國中唯一至今仍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文明奇葩。人類社會發展史一再證明,不尊重歷史的個人和民族,注定要犯歷史性錯誤,因而是沒有前途的。那些把歷史當包袱,甚至褻瀆歷史、詆毀文明、數典忘祖的個人和民族都將被歷史所拋棄。只有尊重歷史、善于向歷史汲取文明智慧和能量,又敢于超越歷史、善于創造歷史者,才能真正成為歷史的寵兒。善于鑒古察今、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民族才有光明的前途、美好的未來。從三皇五帝到毛澤東,我們都要認真學習和研究。他們那種“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東海頹于后而心不驚”的氣度,他們善于顛覆歷史、創造歷史的雄才偉略,都源于他們尊重歷史、學習歷史、善于汲取歷史的智慧和能量。中華民族這種敬天法地、尊道貴德的民族氣質和開放包容、兼收并蓄、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是任何其他民族都無法比擬的。
2.從文明積淀看大國雄風。宗教信仰是美國意識形態的根本,新教是美國宗教的核心。新教作為基督教的分支,是16世紀從羅馬天主教分離出來的,它不畏特權,主張以每個人與上帝對話的形式體現宗教信仰,追求信仰自由、個性獨立、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這種自我中心的個人主義也成為美國社會的整體價值觀和美國人的核心價值追求。但由于缺少以系統觀、整體觀、歷史觀、全局觀為鮮明特色的中華文明的那種淵博底蘊、豐富多彩和磅礴氣象,因而缺少中華文明那種原創的自信力、創造力、沖擊力、震撼力和輻射力。
中華文明將中華民族推向了戰略智慧的高峰。“禍福相倚”、“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的智慧圣人老子,這種透過紛紜萬象而見本質的圣明,靜觀天地萬物而洞察本原的睿智,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堪稱翹楚。世界兵學圣典、中華武學奇書《孫子兵法》,更是戰略運籌和戰略戰術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時至今日之世界,仍無出其右者。正是擁有這樣博大精深的文明底蘊,特別是具有舉世無雙的戰略思維能力和戰略創造智慧,中華民族才能不斷地培育出像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毛澤東這樣能夠創造歷史、為人類歷史續寫輝煌篇章的戰略偉人。與此同時,我們還須認清自宋明到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一度走向衰敗的主要原因在于,政治上的集權主義和文化上的專制主義嚴重壓抑和鉗制了整個民族的創造潛能、創造活力、創造智慧。把原本氣象萬千、洋洋大觀的中華文化庸俗化、簡單化為“儒、釋、道”三家教條,甚至借重封建皇權專制之威,強制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專制主義,這種對中華文明勃勃生機的褻瀆和摧殘,必然導致民族危亡。
3.從道德信仰看大國定力。道德信仰一直作為國民追求智慧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從來就有“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道德操守,“只要主義真、砍頭不要緊”的信仰定力。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舍生忘死,取義成仁。由《易經》開創的并一直延續至今的“敬天法地、尊道貴德”的民族傳統,不僅是中華民族區別于任何其他民族的本質特征和根本標志之一,而且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萬年不滅的道德淵源所在。《易經》反復告誡炎黃子孫向蒼天學進取,向大地學包容,“天地以厚德載物,人生以厚德載福”;“積德不厚,行也不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善人家有余慶,積不善人家有余殃”。老子說:“重積德,則無不克。”荀子也說:“積善成德,神明自得。”人類歷史發展反復證明,“德者,國之基也,人之本也,力之源也,業之助也;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業無德不成”。
而美國是200多年前,歐洲后裔以強盜邏輯征服印第安人、強占北美大陸作為殖民地之后自立為國的,美國人信仰新教、推崇實用主義哲學,執著于金錢財富和物質利益,因而其戰略上的自信、清醒和成熟必然大打折扣,走下坡路的美國已很難再有舉世矚目的智慧創造和英明決策。
1.深度解讀美國,保持戰略清醒。科學研究美國,認真借鑒美國,才能最終超越美國。為了謀求長期把持超級大國地位,美國注重學習借鑒他國戰略文明并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和進步,成為世界近現代史上戰略思維最成熟、戰略文化最發達的國家。二戰之前,美國以歐洲發達國家為師,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宗教、藝術、法律甚至社會制度等都直接從歐洲移植,并有所改進、創新和發展,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美國獨有的既開放包容、兼容并蓄,又自私自利、惟我獨尊的高度法治化的社會制度體系,這種制度體系既能激發人們追逐物質財富的智慧而又能保障人們享有相當充分的自由平等的政治權利,制度紅利逐漸顯現,以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為核心的美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二戰之后,作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領頭羊,在與蘇聯爭奪全球霸主的過程中,先后實施了“阿波羅登月計劃”、“星球大戰計劃”和“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工程,使美國牢牢占據了世界發展和全球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美國贏得冷戰勝利就不言而喻了。70多年來,美國牢牢把握著世界競爭主導權,成為全球霸主。美國的戰略脊梁在于構建了五大體系、擁有五大能力:即發達的經濟體系與強大的經濟運籌能力,發達的科技體系與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發達的金融體系與強大的金融駕馭能力,發達的交通運輸體系與強大的交運投送能力,發達的信息產業體系和強大的信息掌控能力。支撐美國戰略脊梁、形成美國戰略優勢的關鍵因素是:開放包容的社會制度,兼收并蓄的主流文化和社會心態,富于凝聚力的社會運行機制,發達的教育系統與一流的人力資源培育應用體系。在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戰略選擇上,美國牢牢占據微笑曲線兩端,專注高端,放棄低端;只做高檔精密尖端,對于白色家電、一般紡織、粗鋼、低端化工產業等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利潤低的低端產業則全面放棄,集中精力把高端產業做優做精做大做強。
美國的上述成就是非常值得我們認真借鑒和用心學習的,作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具有超越美國的雄心壯志和雄才偉略,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前提。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冷戰結束后,美國進入戰略迷茫期,開始走下坡路,這是不以個人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大趨勢。世貿大廈雙子塔樓的倒塌,標志著美利堅帝國走向衰落的開始。進入戰略迷茫期以來,美國先后爆發了次貸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和種種社會危機,經濟發展進入長期低迷狀態,走向制度性衰敗。然而,作為戰略對手,我們仍要高度警惕美國的狡詐、虛偽和陰險。美國當上世界老大之后,常常以市場開發為名,甚至打著經濟援助的幌子,不遺余力地向全球輸出在其國內不僅沒有市場、而且很遭鄙視的快餐文化。久而久之使輸入國人民大眾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只顧眼前、不謀長遠的思維定勢,更為可怕的是在吃喝玩樂中摧毀了人們的戰略思維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讓人感染“短視癥”和“弱智癥”,長此以往,就從心理上、精神上徹底鏟除了潛在競爭對手發展壯大的思想文化土壤。
2.吃透美國心理,識破背后意圖。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將迅速崛起的中國視為最大潛在競爭對手,使出渾身解數對付中國。環顧今日之地球,自從二戰結束以來,全球所有熱點問題的背后都有美國的影子,或者說都是美國精心策劃、巧妙布局和用心導演的結果。對于正處于崛起關鍵時期的中國,美國一貫采取當面拉攏、背后打壓的政策,外交掣肘、輿論恫嚇、文化滲透、政治分化、經濟遏制、和平演變、戰略圍堵種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中國當前所遇到的釣魚島危機、南海危機,周邊個別近鄰不懷善意:日本摩拳擦掌、菲律賓有恃無恐、越南伺機作梗、印度蠢蠢欲動……凡此種種,背后都有美國作祟使壞的陰影。美國的全部用意就在于,挑起多國與中國爭斗,以期鷸蚌相爭,坐收漁人之利。對此,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
3.了解美國現狀,防止戰略誤判。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美國戰略上比較成熟,也比較清醒,但不夠堅定,戰略意志力相對薄弱。美國人有四怕:一怕苦,優裕生活過久了,受不得苦,一苦就天怨人怒;二怕難,向來知難而退,一潰千里,一敗涂地;三怕輸,輸不起,一輸就喪氣,喪氣則斗志皆無;四怕死,死不起,人死心即亂,心亂則民怨國亂。由于長期充當世界警察和全球老大,美國逐步走向傲慢與偏見。軍事上,冷戰結束之后,隨著戰略對手的消失,美國進入戰略迷茫期,加之贏得冷戰勝利導致美國國家意志膨脹而連續失誤,錯誤地發動了伊拉克、科索沃、阿富汗等一系列戰爭。十年反恐,美國不僅沒有正確使用國力,反而過度揮霍了長期積累起來的寶貴的國家實力和戰略資源。經濟上,由于經濟意志膨脹,導致次貸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先后爆發,如今深陷經濟危機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政治上,美國民主被過度資本化、功利化、短期化。二戰后,隨著美國逐漸成為超級大國和全球領袖國家,美國政黨、政府和議會逐漸被利益集團和壟斷大資本綁架,冠冕堂皇的民主政治赤裸裸地淪為資本的代言人和為資本謀利的工具,運行機制的功利化和短期化必然導致民主政體逐步走向僵化和非理性。其結果自然就是美國民主的“政體失靈”和治理能力全面下降,甚至經常出現“治理癱瘓”,因無法推行任何有意義的政治改革而喪失了曾經具有的生機和活力。
4.科學準確地認清自己,以便補短揚長,不斷提升戰略能力。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向來擁有民族智慧和勇氣。一不怕苦,苦中找樂,以苦為樂,勇于在苦難中鑄就輝煌;二不怕難,知難而進,善于在困境中崛起;三不怕敗,知恥而后勇,長于反敗為勝;四不怕死,“只要主義真,砍頭不要緊”,善于死里逃生,失敗中奮起。中華民族一向善于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保全自己,在艱難困苦中創造輝煌奇跡。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被長久壓抑,1840年之后甚至扭曲、錯位和異變。感謝毛澤東、感謝共產黨,讓中華民族重新找回了戰天斗地的民族風采、上天入地的民族智慧和無堅不摧的民族意志,喚醒了中華民族沉睡千年的雄風底氣、民族自信心和精氣神。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復興中華文明的任務遠沒有完成,民族復興的首要任務和前提是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和中華文明,構筑起中華民族精神上的鋼鐵長城。沒有中華文明的勃興尤其是戰略文明和民族精神的復興,中華民族的復興就只是空談而已。有鑒于此,必須有計劃、有組織地掀起中華民族文化大復興運動,尤其要反擊快餐文化等文化洋垃圾,弘揚傳統戰略文明,繁榮戰略文化,提升全民族的戰略思維能力、戰略創意和戰略設計能力,以戰略大智慧推動民族復興進程。以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牽引,全面優化產業結構,著力延伸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提升核心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完善權力運行制約機制和監督體系,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完善法律體系,優化制度設計,保障公民自由平等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1.以扭轉乾坤的戰略膽識不斷完善戰略布局,實現戰略制勝。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調整、大分化的動態轉型之中,國家之間尤其是大國之間的博弈與競爭空前激烈。環顧全球,當前美國是中國最強大的戰略對手。與此同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進入倒計時。經濟發展在數量上、規模上趕超美國,預計在10~15年之內即可完成,在結構上、質量上全面超越,尚需20~30年左右時間。冷戰結束后,由于美國國家意志膨脹而導致戰略誤判,又因戰略失誤而致使其綜合國力下降,雖仍是唯一超級大國,欲獨霸全球卻已力不從心。戰略博弈,貴在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出其所不驅,驅其所不意。”我們要以驚天地、泣鬼神,令人望塵莫及、望洋興嘆的戰略決斷逐步轉圜戰略被動局面,善于在化解戰略風險、應對戰略挑戰、突破戰略困境中創造戰略奇跡。與美國這樣實力占優的戰略對手博弈,必須善于打系統戰、持久戰、綜合戰、迂回戰;天上地下,攻防兼備;文韜武略,攻防俱能;守則必固,戰則必勝,逐步打造戰略優勢鏈,隨時就地出奇制勝。精心運籌,巧妙布局,逐步構筑起對手預想不到、也無法戰勝的強大戰略體系和戰略實力,以系統性的全勝戰略爭雄于天下。對付日本、越南、菲律賓等戰術對手,以攻心戰、速決戰、殲滅戰、擒王戰為上策。“攻而必勝者,攻其所不守也。”戰略進攻,兵貴神速,如“動于九天之上”,摧枯拉朽,務求全勝,使之無力也無法防守,只好望風披靡、一敗涂地。“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戰略防守,務求嚴密,若“藏于九地之下”,固若金湯,堅不可摧,使之無力也無法進攻,只能甘拜下風、望洋興嘆。為有效應對東海和南海等周邊弈局,在保持戰略全局整體穩定和掌控戰略大局主動的前提下,用好顛覆戰略和突擊戰術,對戰術對手進行戰略反制和戰術顛覆,巧妙化解周邊戰略困局,在穩步擴大我國的戰略優勢中實現戰略制勝。
2.以百折不撓、無堅不摧的戰略意志不斷提升戰略能力,實現戰略決勝。“故用兵之法,不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繼續強化不對稱戰略,完善撒手锏系統,不斷提升我國的戰略威懾力和戰略決戰能力。戰略競爭貴在“制人而不制于人”,始終牢牢掌握主動權。與美國這樣的高手過招,必須下好先手棋,打好戰略主動仗;創造、抓住、用好戰略機遇,保持戰略清醒,錘煉戰略意志,堅定戰略自信,排除戰略隱患,彌補戰略漏洞,贏得戰略主動。戰略決戰,則貴在機動靈活、變幻莫測。要善于“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擇機突破,絕地反擊,戰則必勝;主動出擊,適時反制,轉弱為強;穩步拓展我國的戰略迂回空間,逐步優化我國的戰略環境。以戰略突圍、戰略拒止、戰略反攻、戰略反制,進行戰略顛覆,在與美國的戰略博弈中提升戰略實力,搶占戰略競爭制高點。堅持不與美國全方位對抗,更不搞軍備競賽,而應集中國家的優勢資源,打造戰略撒手锏系統,實施點死穴式的體系瓦解戰略,化戰略被動為戰略主動。加速推進戰略高科技產業化、現代化、支柱化,穩步提升我國的戰略能力和戰略優勢。
3.以神鬼莫測、巧奪天工的戰略智慧優化戰略設計,實現不戰而勝。戰略競爭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勝、未戰先勝,即以高明的戰略智慧和謀略戰勝對手。在戰略設計上要始終保持先人一步、高人一等、精人一品、勝人一籌。“陸、海、空、天、網、磁、心”,系統布局,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以做優做精戰略頂層設計和做大做強戰略體系構建我國的戰略主動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們必須以堅定的戰略意志、清醒的戰略思維、成熟的戰略設計、完善的戰略體系,縱橫捭闔,與對手巧妙進行戰略周旋。堅決防止戰略迷失、戰略誤判、戰略盲動。充分挖掘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地緣文化、地緣戰略、地緣外交等各種優勢,以綜合實力和大智慧做實中俄及周邊戰略互惠紐帶,伴隨戰略實力的提升逐漸做實并不斷優化全球戰略布局,以高超的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與美國斗法。要始終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精心設計,巧妙應對;攻謀戰略、攻心戰略、攻形戰略并舉,戰略布局、戰略突圍、戰略拒止統籌。以斗求和,以爭取利;斗而不破,斗而不傷,斗而益強。斗謀不斗勇,斗交不斗兵,斗心不斗勢;避實擊虛,避強擊弱,避陽擊陰,避正擊奇,避硬擊軟;以智斗力,以巧斗拙,以奇斗正,以實斗虛,集中全力攻其要害和死穴,不戰而勝,未戰先勝。
劉玉輝:求是雜志社辦公室副主任兼內參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