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磊
(文化部 文化企業管理中心, 北京 100020)
?
授權產業:亟需創新做大做強的產業
陳哲磊
(文化部 文化企業管理中心, 北京 100020)
摘要:目前我國授權產業相對較弱,但是在21世紀這一知識經濟時代將會出現新的局面。我們需要建立嚴格的尊法守法制度來推動授權產業的發展,用“看家本領”來著力打造一批授權產業的龍頭企業。
關鍵詞:授權產業;文化產業;“看家本領”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把創新作為引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求把創新擺到國家發展的“核心位置”,貫穿于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之中。這是中國前所未有的鼓勵創業、創新,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正在來臨。筆者作為一名長期分管文化企業的工作者,特意到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去了幾次,接觸了一些創業者,實際感受到某市場研究公司提供的信息是可信的,即:目前中國最具創業、創新沖動的城市是深圳、北京、廣州、上海;全國范圍內80后、90后職場人群中具有創業、創新熱情和愿望的人數都在75%以上;創業、創新正在全國形成風氣。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撰寫這篇文章,希望新一代創業者和已經成功的老一代創業者都能關注授權產業,從而把授權產業做大做強,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和其它產業創新。
一、目前中國授權產業的狀況
所謂授權產業,就是以版權轉讓為核心而形成的產業。即是由版權所有人授權,使用其版權而形成的產業。一般認為,這一產業形態,上游產業包括動漫、數字娛樂、電影、電視、出版、藝術等產業;中游產業包括品牌中介、版權代理、行銷推廣等產業;下游產業包括由授權產生的各種制造業等產業。由此可見,授權產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產業鏈,既包括文化產業,但又不止于文化產業,還包括其它產業。
據聯合國有關組織統計,目前美國是全球授權產業最大最強的國家。美國授權商品的零售額,平均每年是幾千億美元,占全球每年授權商品零售額的65%以上。而中國授權商品的零售額,每年不到幾百億美元,僅占全球每年授權商品零售額的百分之幾,與西方發達國家差距非常之大。這與我國發展市場經濟起步晚、時間短有很大關系。但也不僅僅如此,產品質量、技術、服務、標準不高,獲得市場信譽之后不能長期保持,評價組織混亂等等也都是原因。在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的授權產業有很大發展,但總的來講,還是比較弱、比較小、比較散。正像許多專家、企業家所說,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誰掌握知識多,誰掌握科技新,誰擁有強大的知識產業,誰就在經濟全球化中有主動權、話語權。否則,落后就會“靠邊站”,就會受欺視,甚至吃虧、挨打。基于這種重要性和緊迫性,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后不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很快簽批印發了《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各有關部門加強知識產權的國內外布局和規劃,推動中國的文化產業和其它產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這一綱領性的文件,已被許多人解讀為是中國在搶占知識產業和授權產業的戰略高地,中國的知識產業和授權產業將出現一個新局面。
二、對授權產業應該有新的認識
進入21世紀,許多人已不再局限于對授權產業的傳統看法,對這一產業形態有了新的認識。比如,有一種意見認為,版權與知識產權有區別但又有聯系,應該把擁有版權授權和知識產權授權而形成的產業都視為授權產業。這樣,授權產業的內涵和外延都擴大了,授權產業所涉及的產業形態也就更多更寬更廣更新,有利于把文化產業與其它產業結合起來發展,也有利于加快經濟全球化的知識化、法制化、現代化,各國能更好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平競爭與和平發展。
這種看法對不對,還有待研究、論證和統一認識。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一新的認識并沒有改變授權產業所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特征:尊重知識、尊法守法和復制。所以,有許多國家的政府和企業,不論理論界如何認定,就已經在實踐中行動起來了。日本、印度、韓國、巴西等國都有這種現象,中國也有,通過授權大量復制生產名牌產品、專利產品,從而獲得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這就讓人們看到,授權產業是21世紀很有發展前途的產業,是非常適合新一代創業者創業創新的產業。這里講的新一代創業者,主要是指80后、90后的年青人。這一代年青人大都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有創業熱情和愿望,掌握現代知識和科技,是授權產業理想的創業者、創新者。如果把他們與老一代已經成功的創業者相結合,將會形成很好的合作與互補,成為授權產業的主力軍。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一書中講:中國的非遺保護工作能在短短的十多年內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如今已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非遺代表作最多的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有一批新一代專家學者積極參與研究、保護和傳承。中國非遺保護工作創造的“生產性保護”的經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是最積極、最有效、最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的保護傳承方式,已經作為“中國經驗”在全球推廣。這項“中國經驗”經過授權和復制,已建立起四十多個“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正在作為“文化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造福人類。*參見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年。這無疑是中國的光榮,亦是中國授權產業的典范。
三、建立嚴格的尊法守法制度以利授權產業發展
必須承認,發展授權產業是比較難的。中國發展授權產業的資源豐富,之所以發展不快,除了上面已經講到的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時間不長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發展授權產業所必需的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嚴格的尊法守法制度還沒有完備建立起來。目前國內市場中,盜版或者經過授權之后不嚴格按照授權的要求去復制、生產、銷售的現象還存在;有些侵權、盜版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罰;對知識產權擁有者和版權擁有者的利益的及時有效保護還有待加強。這些問題都影響和危害了授權產業的生存和發展。
人們不會忘記,北京的秀水街曾一度以買賣仿制的名牌商品而出名;某大城市的圖書市場曾以買賣盜版書和盜版音像制品而紅火。營業額動不動上億,生意做得不可謂不大,產業規模不可謂不強。但這種做法畢竟是違法的,不允許的,所以它們也都很快地受到整頓,從此“輝煌”不再。隨著我國著作權法、版權法、知識產權法相繼問世,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加強,各級相關部門的執法力度加大,“打假打非”已常態化,授權產業的生存發展空間和平臺有很大改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專利產品開始多起來。文化產業方面已有“中國國學”、“中國非遺”、“中國武術”、“中國熊貓”等在國際市場有一定影響;其它產業方面也已有“中國高鐵”、“中國核電”、“中國家電”、“中國美食”、“中醫中藥”等享譽全球。2015年圣誕節前夕,在美國、歐洲的朋友告訴我,許多美國、歐洲人點名要買中國制造的圣誕樹和圣誕禮物,原因就是中國制造的這一類商品在美歐已賣了一二十年,價格便宜,質量好,有信譽,深受民眾歡迎。還有浙江義烏的“小商品市場”,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已越來越規范。其中許多小商品都是中外授權的名品、精品,在許多國家暢銷,效益很好。
以上這些大大小小的授權產業告訴我們,法治環境越好,市場越規范,授權產業也就越發展。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后,中國已進入“全面依法治國”,全黨全民都在建設法治社會。在此基礎上,2015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又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批印發《關于新形勢下加強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對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授權地方開展知識產權改革試驗,建立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評議制度,推動專利許可制度改革,實現知識產權在線登記、電子申請、無紙化審批,建設世界一流專利審查機構,加大侵權行為整治力度,鼓勵和保護發明創造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具體意見和舉措。可以說,中國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已迎來發展授權產業的最好時期。中央的“頂層設計”已經很全面、系統、給力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抓落實。各地應結合本地實際,出臺更切實可行的政策和辦法,把有利于授權產業發展的法治環境迅速建立起來,用法治化推動授權產業品牌化、規范化。
四、用“看家本領”打造一批授權產業的龍頭企業
這里所說的“看家本領”,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當今中國的“創新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53-154頁。。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實踐和經驗已經證明,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是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結合中國實際進行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經濟創新、文化創新的。發展授權產業也一樣,應該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管產業“主要是以管好資本為主”的理論和經驗來指導發展好授權產業。
目前應該抓緊做的是,加大地方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民間資本的進入,把本地的授權產業盡快做大做強:(1)集聚優質資源,開發具有中國風格又適銷對路的授權產品;(2)支持有經濟實力和貿易經驗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積極從事授權產品貿易;(3)緊貼“一帶一路”戰略,擴大授權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交易和服務;(4)改造傳統文化產業和其它產業,使之形成更多的“品牌”和“專利”產品,參與授權產品競爭;(5)鼓勵新一代創業者與老一代成功的創業者相結合,建設一支人才濟濟的授權產業隊伍。
最近,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題研究如何加快推進我國品牌建設,認真回顧了“十二五”期間我國加強品牌建設的情況。會議一致認為,中國品牌能做起來,而且能走向世界。到2015年,我國已先后培育認定了七千多個優質產品,二千多個名牌產品,三千多個馳名商標,一千一百多個中華老字號,已有近百家企業進入世界財富500強行列。*參見2016年1月5日全國政協第45次雙周協商座談會簡報。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產研一體”,分領域、分行業制訂品牌建設專利規劃、實施方案,甚至整合資源組建“中國品牌研究院”,中國產品變成中國品牌進入全球品牌100強是完全有可能的。
可以預見得到,在中央和全國的重視下,中國的授權產業在“十三五”期間會有一個大的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和“專利”產品,將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多,中國授權產業在中國經濟中所占的比例會越來越大。到時,我相信,會有更多的外國學者著書立說,表達這樣的觀點:中國的經驗再次證明,“馬克思還是對的”*參見[英]羅伯特·阿爾布里:《經濟轉型:馬克思還是對的》,李國亮、王道云、賈海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3年。
(責任編輯:李莉)
The Authorized Industry—One That Deserves Innovation,Enlargement and Competitiveness
CHEN Zhe-lei
(ManagementCenterofCulturalEnterprises,MinistryofCulture,Beijing100020,China)
Abstract:Despite the rather weak position of the authorized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re will emerge some new situation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of the 21stcentury. Therefore, efforts must be made to set up a strict law-abiding system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horized industry and to build a number of leading enterprises in the authorized industry by using “special skills”.
Key words:authorized industries; cultural enterprises; “special skills”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5310(2016)-03-0107-03
作者簡介:陳哲磊(1976- ),男,湖北武漢人,文化部文化企業管理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文化產業管理與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