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昆鵬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委黨校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
葛昆鵬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委黨校
依法行政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法治政府的關鍵。有法是依法行政的前提,沒有系統的、完善的法律法規,何談依法行政。立法,就要科學立法,在《憲法》的范圍內對行政工作涉及到的重點工作事項、重要工作環節規定制定法律法規,以此制約、規范行政運行。已經有的法律法規,要在行政工作中貫徹執行。
依法治國; 依法行政; 法治
第一個時期:從1949年新中國初創開始,一位詩人贊美道:“時間開始了”。在除舊布新的洪流中,舊中國的一套被徹底否定了,《六法全書》和舊中國的司法體制被徹底打倒、否定,人員分流、改造,在當時的背景下,《婚姻法》率先出臺,1951年出臺了“懲治反革命條例”,解決了人民生活和維護政權的迫切需要,到了1954年,制定了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大家注意到,在1949年到1956年,新中國初創,有很多領域的法律還是空白。接下來從 1957年開始,反右派斗爭擴大化,“左”的失誤導致輕視法制思想的流行,人民法院工作進入艱難曲折時期。1966年“文革”爆發,在“砸爛公、檢、法”口號下,司法工作日漸艱難,至1969年,最高人民法院干部被下放湖北農場勞動,只留下8名辦案人員,國家司法制度遭到嚴重破壞,法院工作陷入停頓。
第二個時期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1978年4月24日,第八次全國人民司法工作會議召開。以十一屆三中全會宣布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為起點,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推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1997年到2011年,這個階段是依法治國方略確立和社會主義法治獲得初步發展的時期。1997年召開黨的十五大,正式宣告確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在這樣一個新時期,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法治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到了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1979年還基本上無法可依,到2010年,短短的30年時間,我們的法律體系就初步形成了。初步達到了小平同志的要求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16字方針。
接下來就是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十八大的文件提到:中國未來建設和發展的總目標,是到205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一個總目標。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手段、唯一途徑。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保障。這三次重要的會議、三個重要的決議,是一氣呵成的,緊密聯系的。
(一)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
全面依法治國總的目標,是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現在要建設的法治體系,由五大體系組成。
第一,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第二,建立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第二,建立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第四,建立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最近,正在公開征求意見的《人民警察法(修訂草案稿)》中明確提出,人民警察在必要時可以佩戴槍支,對危害警察生命的違法犯罪活動,有權開槍;一線警察工作滿25年可以提前退休等。這些體現了對警察工作的保障。
第五,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就是要形成這五大體系。
(二)全面依法治國的任務
兩個堅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我們說,政府要依法行政,但如果黨委不嚴格依法辦事,政府也就沒有辦法依法行政。現在,我們有黨政兩套班子,有黨委書記,也有鎮長、區長。在有些地方,重大行政決策都是黨委集體討論決定的,政府只是執行。那么,如果這個決定是不合法的話,政府還執行不執行?所以,我們現在要求黨政同責。黨委的重大決策也須遵守法定程序,依法執政才能保證依法行政。
怎樣嚴格依法行政?首先要認識到我們現在存在哪些問題。
第一,行政執法不作為。就當前來說,超越權力范圍、沒有法律根據、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情況有,但是并不普遍。現在比較普遍的問題是行政執法不作為,也就是不履行法定職權的問題。
第二,執法缺乏常態化。也就是說,運動式、突擊式的執法是目前行政執法的一種常態。
第三,執法方式簡單化。執法方式應該是各種各樣的,不是簡單地對違法行為的堅決取締,或是對某種違法行為的依規處罰。
第四,執法效果不理想。有的領導同志講,現在經常出現合法不便利、便利不合法的現象。
既然執法中還存在這些問題,那我們到底該怎樣來依法行政?我們講全面依法治國,關鍵和重點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講了三個方面。首先,依法治國是我國憲法確定的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國,關鍵在于黨能不能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能不能堅持依法行政。這是兩個觀念,黨能不能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能不能堅持依法行政。第三是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所以,我們講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之一,是行政機關的一個重要任務。
什么是依法行政?很簡單,政府的行為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為依據,沒有法律的授權,行政機關不能從事行政活動,行政機關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以內活動。
第一,法無授權不可為。政府所有的行為都必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沒有法律依據的行為,不能做。
第二,法無禁止皆可為。
第三,法定職責必須為。
有法是依法行政的前提。沒有系統的、完善的法律法規,何談依法行政。立法,就要科學立法,在《憲法》的范圍內對行政工作涉及到的重點工作事項、重要工作環節規定制定法律法規,以此制約、規范行政運行。已經有的法律法規,要在行政工作中貫徹執行。立法工作要克服長官意志、臨時動議、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傾向,以及部門傾向化、爭權諉責現象。要堅持民主科學論證,充分符合國情、地區情、民情,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