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蕾
國網江西省電力公司南昌供電分公司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剩余電量估算研究
黃 蕾
國網江西省電力公司南昌供電分公司
SOC是電池內剩余電荷的可用狀態,能夠準確估算出電池電池剩余電量是進行動力電池均衡控制的基礎,是電動汽車電池管理系統中的關鍵技術,電池SOC的估計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很難非常精確的估算出電池SOC。本文對動力電池模型,SOC估算方法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種估算方法的原理、優缺點及目前實際應用的情況等。
均衡控制;剩余電量;SOC估計
為了解決全球性的石油資源緊缺與氣候環境不斷惡化的問題,電動汽車以其獨特的節能環保優勢成為未來交通工具的首選。而動力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對荷電狀態(stateofcharge,SOC)進行準確的估計和監測,從安全性和電池使用效率來看都至關重要。
1.1 充放電率
不同的充放電率,電池放出或者充入的電量是有差異的,電池放電率增加,電池可用容量下降;而充電率增加,可用容量上升。
1.2 溫度
電池內部化學物質的活性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同時,溫度降低會導致電池內阻增加;而溫度過高會減少電池內部的化學物質,從而導致喪失電池部分容量。
1.3 自放電率
電池由于其內部的化學反應而普遍存在著自放電的情況。該現象會導致電池損失部分容量,自放電率越高,損失的容量越嚴重。
1.4 老化程度
電池隨充放電次數的增加,其內部的化學物質反應也越來越充分,在相同條件下,電池的總容量迅速增加。當電池達到一定的充放電次數,電池的可用容量便會出現下降。當電池充放電次數達到其循環壽命時,電池的可用容量開始迅速降低。
2.1 放電實驗法
放電實驗法是最可靠的SOC估算方法,其原理為,采用恒定電流進行連續放電,放電電流與時間的乘積即為剩余電量。
但它存在兩個顯著缺點,首先,實現整個過程需要大量時間;其次,電池進行的工作必須要中斷,不適合行駛中的電動汽車,不能在線對SOC進行測量。
放電實驗法適用于所有電池,在實驗室中經常使用,一般作為實驗室檢驗所選SOC算法精確度的標準,同時還用于研究電池的充放電特性和用于電池檢修維護。
2.2 Ah積分法
Ah積分法是一種最常用的電量累計方法,是由日本的CHUGOKUElectricPowerCo.Inc.的TechnicalResearchCen-ter提出的一種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蓄電池荷電狀態SOC的研究方法,即通過計算一段時間內電流和充放電時間的積分,計算變化電量的百分比,進而求出初始SOC0和變化的駐SOC之間的差,即為剩余容量SOC,那么當前的SOC狀態計算公式為:
式中:為額定容量;為電池電流;濁為充放電效率。
Ah積分法沒有從電池內部解決電量與電池狀態的關系,只是從外部記錄進出電池的能量,不可避免地使電量的計量可能因為電池狀態的變化而失去精確度,比如電池溫度、充放電倍率、老化因素等的影響。同時電流測量不準也將造成SOC估算誤差,長期積累,誤差越來越大。另外,初始時刻的SOC0由于電池存在自放電現象也將影響SOC估算結果。所以要提高Ah法的精度,就必須對這些因素有較好的處理方法。
在實際應用中,Ah積分法適用于所有的電動汽車,一般作為估算SOC的基礎,常常與其它方法結合使用,從而提高SOC的估算精度。
2.3 開路電壓法
路電壓法認為電池開路電壓和SOC存在固定而準確的關系。準確的開路電壓值要求電池斷開一個小時以上,以使其內部處于穩定狀態,因此該方法不能用于動態估算電池的SOC。
開路電壓法在電池充放電的初期和末期測量結果較準確,因而可以與安時積分法結合使用。中國海洋大學的周亞楠根據電池斷電時間及其上電時的開路電壓,修正當前初始狀態的SOC值,提高了安時積分法的估算精度。河南科技大學的田曉輝等人根據電池的開路電壓及電池所處的狀態,對安時積分法的計算公式進行修正,解決了SOC初始值不確定、循環充放電次數對電池容量有影響等問題。大連交通大學的曾潔等人提出,通過實驗獲取電池靜止狀態的開路電壓(OCV)與對應的初始SOC值,然后基于多項式回歸分析法擬合出OCV-SOC曲線方程,解決了安時積分法初始SOC不確定的難題。
2.4 測量內阻法
內阻法是根據蓄電池的內阻與SOC之間的聯系來預測SOC。電池內阻有交流內阻(常稱交流阻抗)和直流內阻之分,它們都與SOC有密切關系。
電池交流阻抗是電池電壓與電流之間的傳遞函數,要用交流阻抗儀來測量。電池交流阻抗受溫度影響大,交流阻抗測量是在電池處于靜置后的開路狀態,還是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進行,存在爭議,所以很少用于實車上。
直流內阻表示電池對直流電的反抗能力,數值上表示為在很短的時間段內,電池電壓變化量與電流變化量的比值。直流內阻的大小受計算時間段影響,若時間段短于10ms,只有歐姆內阻能夠檢測到;若時間段較長,內阻將變得復雜。同時,電池的內阻還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且電池不同工作階段,電池內阻變化范圍也不一樣,放電后期,相對比較穩定;放電初期,內阻則變化大。因此,用內阻法估算SOC,難度比較大,可信度不高。
在實際應用中,測量內阻法適用于放電后期對電池SOC的估計,一般與Ah積分法結合使用。
在實際的電動汽車中用于估算SOC的方法都是基于傳統方法,即在Ah積分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影響因子的校正,其缺點是SOC的估算結果存在很大的誤差,目前應用于電池管理系統的SOC估算技術還不是很成熟,雖然用于電池SOC估算方法種類之多,但各種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難以滿足SOC實時在線、高精度估計的要求。
未來SOC估算方法的研究,必將從四個方面進行完善:首先,通過大量實驗,建立豐富的數據庫,使得SOC估算有據可依,有據可查;其次,依靠硬件方面的技術,提高電流、電壓等的測量精度,保證用于估算SOC的基本數據的準確性;第三,引入準確的電池模型,更真實地表征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的動態特性;最后,綜合各種算法,揚長補短,對SOC不同階段引入不同的校正方法,最大程度地減少不同狀態下的誤差,提高其估算精度。
[1]焦慧敏.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剩余電量的預測方法及其實現[D].湖南大學,2006.
[2]王璐.電動汽車鋰電池剩余電量估計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
[3]周翔.電動汽車電池剩余電量計算方法與管理系統的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3.
[4]盧佳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能量狀態估算方法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