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經皮鎖定橋接鋼板和Gamma釘治療老年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效果比較
黃鵬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院 骨二科, 遼寧 遼陽, 111000)
關鍵詞:經皮鎖定橋接鋼板; Gamma釘; 老年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
股骨轉子間骨折發生于股骨頸基底至小轉子水平以上的骨折,統計資料[1]顯示該病約占老年髖部骨折 1/2, 該比例仍有不斷上升的趨勢。老年人多合并骨質疏松,因此多為不穩定性骨折類型[2], 嚴重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目前仍以骨折固定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法,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應盡早手術以減少并發癥。本文對經皮鎖定橋接鋼板和Gamma釘在老年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以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96例老年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固定方法分成2組。A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齡62~76歲,平均(68.6±6.2)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8例(37.5%),跌傷20例(41.7%),墜落傷10例(20.8%);骨折分型:A2型36例(75%),A3型12例(25%)。B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齡60~75歲,平均(67.8±6.4)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7例(35.4%),跌傷22例(45.8%),墜落傷9例(18.8%);骨折分型:A2型38例(79.2%),A3型10例(20.8%)。排除病理性骨折、免疫缺陷、凝血功能障礙和臟器功能衰竭。2組性別、年齡、致傷原因和骨折分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A組行經皮鎖定橋接鋼板治療,在標準骨科牽引床上復位和固定,患肢伸直牽引,輕微內收、內旋,在C型臂下閉合復位,利用韌帶復位技術復位。復位后從大轉子頂點向遠側縱向切開皮膚、皮下和髂脛束(3~5 cm),用11孔鎖定橋接鋼板沿肌肉下骨膜外側向遠端插入,于橋接鋼板遠端切3個螺孔的距離,近、遠段上克氏針導向器,放置好橋接鋼板,向股骨頭頸打入4枚導針,遠端股骨干中央1枚導針,透視確定導針位置,向股骨頭頸擰進4枚螺釘,遠端擰進3枚螺釘,然后沖洗縫合。B組行Gamma釘治療,復位方法同A組,取外側切口(3 cm),線路大轉子頂部,梨狀窩處開口,安裝導向器,植入主釘和股骨頸拉力螺釘,遠端植入2枚螺釘,近端針尾平齊大轉子頂點,C臂機監視下保證固定良好。
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1~3 d,術后第1天進行適當髖部和膝部肌肉訓練,術后第3天鼓勵下地活動。
1.3觀察指標
觀察2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隨訪1年,應用Harris評分評價髖關節功能,Barthel 指數評價日常生活能力。
2結果
2.1手術效果
A組和B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2.2術后并發癥
A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25%,B組術后并發癥率20.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術后并發癥比較[n(%)]
與B組比較,*P<0.05。
2.3隨訪結果
A組術后1年Harris評分(82.6±7.8)分,Barthel 指數(90.6±9.6)分,均明顯高于B組的(74.6±6.4)分和(80.6±7.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王鳳雙等[3]報道指出,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效果不理想,術后并發癥多,術后愈合時間長,使用固定材料過程中還可能造成骨膜損傷。選擇固定效果好、創傷小的手術方法對老年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有現實的臨床價值。
Gamma釘較早被應用到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中,該固定方式保證向下傳導的力臂更接近股骨距,增加力學穩定性[4-5]。Gamma 釘主釘位于髓腔內,負荷傳導方式是內膨脹擠壓式,改善骨折內固定的整體穩定性。相關報道[6-7]提示該方式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效果同股骨近端髓內釘固定相當。根據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可以看出,經皮鎖定橋接鋼板和Gamma釘固定治療老年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近期療效相當。本文對兩種固定方式的并發癥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顯示經皮鎖定橋接鋼板的并發癥率明顯低于Gamma釘。對于老年患者,骨質疏松較為嚴重,Gamma釘比較粗大,抗旋轉能力較差,因此容易發生螺釘切割和后退。另外Gamma釘治療后容易發生遲發性股骨干骨折,發生率在10%左右[8],本文中未見該類并發癥。經皮鎖定橋接鋼板運用橋接接骨板的穩定和韌帶復位來恢復肢體長度,不僅保證骨折端的穩定性,還保持骨折區血運。該方式的特點如下:橋接鋼板近端可向股骨頭頸內擰入4枚螺釘,這樣可均勻應力,避免頭頸應力過度集中造成的切割和松動[9],A組無螺釘切割后退發生;11孔鎖定橋接鋼板遠端、近端鎖定距離較差,保證了足夠的應力分散區,避免內置材料的斷裂;鎖定橋接鋼板螺釘平行排列,有著良好的角度穩定性,方便螺釘植入,降低轉子間外壁骨折風險。術后1年隨訪顯示A組的髖關節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要明顯好于B組,說明經皮鎖定橋接鋼板的遠期療效更佳。目前有關上述兩種固定方式治療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研究較少,多數是同股骨近端髓內釘固定進行比較。智春升等[10]比較了股骨近端髓內釘固定和經皮鎖定橋接鋼板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效果,認為二者均是治療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有效方法,作者認為實際應用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固定方式。
參考文獻
[1]Augat P, Eberle S, Hoffmann S, et al. Reply to letter the editor: Auxiliary locking plate improves fractures fixated intramedullarynail( IMN) [J]. Clin Biomech ( Bristol, Avon), 2013, 28 ( 4): 481.
[2]李自強, 杜科偉. 不同方法治療老年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5, 14(12): 1016.
[3]王鳳雙, 黃志明. 手法復位配合經皮解剖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研究[J].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5, 33(6): 1440.
[4]Streubel PN, Moustoukas MJ, Obrmskey WT. Mechanical failure after locking plate fixation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urfractures[J]. J Orthop Trauma, 2013, 27( 1): 22.
[5]王刊石, 趙 磊, 周 超. 股骨近端鎖定鋼板置入修復老年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 療效及并發癥評估[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5, 19(6): 4208.
[6]Radcliff TA, Regan E, Cowper Ripley DC, et al. Increased use of intramedullary nails for intertrochanteric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 in veterans affairs hospitals: a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study [J].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2, 94(9): 833.
[7]李勁松, 徐振宇, 吳珊, 等. 有限切開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老年人復雜股骨轉子間骨折[J].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3, 15(2): 171.
[8]施向春, 梁家龍, 顏斌, 等. 股骨近端鎖定接骨板治療股骨轉子間及轉子下骨折[J]. 中華創傷雜志, 2013, 29(8): 766.
[9]Smith TO, Blake V, Hing CB. Minimally invasive versus conventional exposure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s[J]. Int Orthop, 2011, 35(2): 173.
[10]智春升, 金冶華, 劉軍, 等. 經皮解剖鎖定接骨板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對比研究[J]. 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 2015, 8(2): 151.
收稿日期:2015-11-06
中圖分類號:R 6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3-121-02
DOI:10.7619/jcmp.2016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