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對大腸癌術后輔助治療的臨床研究
藍菲1, 蘭曉燕2
(1.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遼寧 沈陽, 110000; 2. 沈陽軍區總醫院, 遼寧沈陽, 110000)
關鍵詞:大腸癌; 術后治療; 中藥
結腸癌與直腸癌總稱為大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以及生活環境的改變,大腸癌的發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1]。目前,大腸癌的治療仍以手術為主,術后5年生存率已由50%提高到64%,但Ⅱ~Ⅲ期術后的局部復發率仍可高達15%~65%,即使是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的Ⅲ期病人,局部復發率仍可達20%~30%,且大腸癌術后遠處轉移的總發生率高達30%~65%[2-4]。因此,尋找有效的術后輔助治療手段以殺滅微小的腫瘤轉移灶,從而提高術后無病生存率和延長總生存期,成為腫瘤學家共同關注的焦點[5]。
中醫藥治療是大腸癌術后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的優勢表現有: ① 增強免疫力作用; ② 誘導腫瘤細胞分化; ③ 促進腫瘤細胞凋亡; ④ 抗腫瘤血管生成。由于中藥的不良反應較小,術后常規化療與中醫藥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在大腸癌術后恢復治療過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研究[6-7]表明中藥在治療腫瘤方面卓有成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原發性大腸癌患者60例,術前和術后的病理診斷為大腸癌。經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字后,根據隨機分配的原則將6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21~68歲,平均(42.8±2.7)歲。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3~69歲,平均(41.6±2.9)歲。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FOLFOX4方案化療: CF 200 mg/m2, 靜脈滴注,第1~5天; 5-FU 300 mg/m2,靜脈滴注,第1~5天;艾恒(奧沙利鉑)130 mg/m2,靜脈滴注,第1天。化療用藥時間在上班時間(8:00~17:00 ),不服用中藥。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于第1次化療開始給予中藥方:薏苡仁60 g, 黃芪 30 g, 白芍30 g, 山藥 15 g, 白術 15 g, 丹參30 g, 靈芝10 g, 三七10 g,茯苓15 g, 太子參15 g, 女貞子 10 g, 白花蛇舌草 30 g, 黃柏 15 g, 苦蕎頭15 g, 無花果15 g, 山慈姑15 g, 北豆根10 g, 敗醬草30 g。本方根據患者不同癥狀適當加減。由本院中藥房統一煎煮,采用水煎服,每日1劑,2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評價治療效果。
1.3評價標準
① 近期療效: 3周期后評定療效,按照WHO實體瘤的療效評定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無變化(NC)、進展(PD)。CR+ PR計算總有效率,CR +PR+NC計算穩定率[8]。② 中醫證候改善:對治療前后CRC患者氣虛血瘀證候積分進行評估,參照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中醫臨床診療術語》,以證候積分提高2分以上為改善。③ 生存質量:參照卡諾夫斯基健康狀況量表(KPS)評分。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軟件分析,計量的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的比較用t檢驗;計數的資料用百分比表示,數據的對比采取 χ2校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近期療效
2組患者均按照各自的治療計劃完成治療。其中觀察組在治療后CR 0例,PR 6例,NC 8例,PD 15例,總有效率為 20.0%,穩定率為46.7%; 對照組CR 0例,PR 2例,NC 7例,PD 19例,總有效率為6.6%, 穩定率為23.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中醫證候改善
治療前2組患者平均積分比較,其中醫證候無顯著差異(P>0.05); 治療后2組患者平均積分比較,中醫證候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組中醫證候改善情況比較[n(%)]
2.3副作用及生活質量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治療期間副作用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治療6個月后,2組生活質量提高者均為19例,2組生活質量有顯著差異(P<0.05)。
3結論
目前,大腸癌的治療主要是先通過西醫手術治療,然后再進行術后化療。手術與化療大大提高了患者存活率,延長了生存時間。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免疫功能進一步受損,從而出現一系列毒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患者的身心都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近年來,中醫藥逐漸應用于腫瘤的臨床治療,其可以減輕毒副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并有協同作用,增加療效,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表2 2組的副作用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5。
中醫認為大腸癌是由內外因共同作用引起的。外因為寒溫失節,或久坐濕地,寒氣客于腸外;或飲食不節,恣食肥甘,醇酒厚味滋生內熱,損傷脾胃,運化失司,大腸傳導失常,濕熱內生,熱毒蘊結,流往大腸,瘀毒介于臟腑,火熱注于肛門,結而為癌腫,日久變生大腸癌;內因為素體正虧,臟腑功能失調,脾氣虛弱則運化失調,致濕熱邪毒蘊結,浸淫腸道,氣滯血瘀,濕毒瘀滯凝結而成腫瘤[9]。大腸癌病在大腸,與肝脾腎密切相關,在治療方面應以調和脾胃、活血化瘀解毒為則。本研究所應用的中藥方中薏苡仁、黃芪、山藥、茯苓、白術、無花果脾益氣;白花蛇舌草、黃柏、山慈姑、北豆根、敗醬草解毒燥濕;丹參、白芍、三七活血祛瘀通絡;女貞子養肝清肝;靈芝補氣,提高免疫力;苦蕎頭止痛,治消化不良。其中太子參、白術、茯苓、甘草為四君子湯方義,研究[10-12]表明四君子湯益氣健脾,具有抗腫瘤和調節免疫之功效。另外,現代藥理研究[13-14]表明,黃芪、女貞子有提高宿主免疫,抑制癌細胞生長,增強細胞修復力的功能;女貞子、當歸可以減輕化療致肝臟損害;白芍、三七可以減輕神經毒性。此外,黃芪、薏苡仁有防止腸組織增生、纖維化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中藥輔助化療治療術后大腸癌患者,可增加化療效果,控制毒副反應,增強免疫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Parkin D M, Bray F, Ferrlay J,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J]. CA Cancer J Clin, 2005, 55(2): 74.
[2]李本義, 杜然. 香菇多糖聯合 FOLFOX4 方案治療晚期結腸癌63 例的近期臨床觀察[J]. 臨床軍醫雜志, 2012, 40(5): 57.
[3]孫燕. 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324.
[4]李書平, 張阿橋. 伊立替康聯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結腸癌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4, 12(11): 174.
[5]馮麗麗, 盧雨霖, 趙楚英. FOLFOX6 方案與 FOLFIRI 方案交替治療晚期結腸癌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導刊, 2014(3): 456.
[6]劉曉光. 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晚期結腸癌的可行性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 8(19): 150.
[7]秦婷婷, 洪帆, 徐洋, 等. 鴉膽子油乳注射液聯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結腸癌的療效分析[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4, 19(3): 156.
[8]趙洪川, 高春. 結直腸癌新輔助治療療效的評價標準[J]. 國際消化病雜志, 2012, 31 ( 5): 253.
[9]何裕民. 現代中醫腫瘤學[M]. 北京: 中國協和醫院大學出版社, 2005: 335.
[10]劉玉紅. 四君子湯復方總多糖的體外抗腫瘤和免疫活性研究[J]. 食品與藥品, 2009, 11( 5): 22.
[11]陳文強, 黃小波. 四君子湯對脾虛大鼠不同腦區單胺類神經遞質含量的影響[J]. 天津中醫藥, 2009, 26( 2): 137.
[12]張大鵬. 四君子湯復方總多糖對小鼠腸上皮間淋巴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J]. 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009, 20(3): 205.
[13]陳愛飛. 清腸消癌方灌腸聯合化療治療晚期大腸癌 56 例觀察[J].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1, 27( 12): 842.
[14]黃耀, 胡火珍. 黃芪總苷對肝癌 BEL-7402 細胞株的抑制作用[J]. 時珍國醫國藥, 2011, 22( 5): 1261.
收稿日期:2015-07-16
中圖分類號:R 73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3-144-02
DOI:10.7619/jcmp.20160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