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偉光
?
奏刀如筆筆如刀——柳曉康篆刻印象
ZOUDAORUBIBIRUDAO
文/林偉光
柳曉康,字西岑,一九六五年出生。
現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篆刻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昌碩印社社長,中國美術學院古文字書法創作研究中心研究員。
安且吉兮
陳冰冰之璽
崇漢堂
窗外雨瀟瀟,我們且吃茶,享受這份清淡況味,話也有一搭沒一搭說著,茶韻墨香里,有一份無上之愜意。這位柳曉康,渾身書卷氣,有一份飄然出塵的俊雅,六0后生人,也就四十幾歲,可是卻有一份與年齡不相配襯的簡靜的淡雅,在這浮躁荒荒的世界,他這么安恬,似乎多少有些出我意外。我不懂書法,但總算好附庸風雅,平日也喜歡看看書法家揮翰點墨,閑來也喜歡讀讀帖,說好說歹有時也還混充得過去。不少書家都當我是內行人,其實天曉得哪,我可只是瞧瞧熱鬧之輩,何嘗能窺出些兒子丑寅卯之類來?但你還別說呢,這柳曉康我一眼看去,就感覺得出他的迥異流俗。興來揮毫,最難得的,年紀輕輕,筆下的作品已經十分難能可貴的,卻有了一份靜氣。靜氣者何?無非一種氣定神閑,不急不躁,從容淡定的氣度,古人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這就是靜氣;蘇軾說,莫聽穿林打雨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就是從容。當下又有幾人能夠做到?讀柳曉康書法,他的作品就可以讓我們讀到這么一份靜氣,這么一份從容。
靈隱歸來
寵為下
德不孤
顏如玉
如今的藝壇,囂囂然喧嘩一片,每見聲嘶力竭,城頭變幻大王旗,旌旗獵獵,派系林立。子曰,君子不語,怪力亂神,乃取其清正之氣。但又有誰愿意聽呢?有人就偏偏好說且做怪力亂神之事,劍走偏鋒,或者劍拔弩張,并且沾沾自喜,有握筆如刷,刷出一塌糊涂的,有亂顫筆如瘋子,筆下欹斜仿佛亂石胡疊的,卻猶恬不知恥說,山登絕頂我為峰,此為創新。創新者,乃藝術之生命,但創新絕非這么亂來,也非一日可成,創新必得有認真持之以恒的精神,入得去方可出得來。入得去者即注重傳統,遍臨碑帖,取法乎上。然僅此則猶不夠。臨帖最終必得脫帖,即所謂跳將出來。最忌者拘泥于一家,終生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善學者必然由約返博,覽群書,兼之觀山川河海、花鳥草蟲,揣摩體勢,融會貫通,方能成就一家之言。柳曉康幼從名師,苦學上古甲骨金彝、漢刻魏碑,不管外面吹東西風,吹南北風,篤定沉毅,孜孜矻矻于自己的選擇,隨日月遞嬗,星移斗轉,忽然之間就有了自家的體會,灰蛇草線,隱約之際已是眉目安祥,端秀中見嫵媚,波磔處自具宏廣氣象。那么甲鼎鐘彝,別看他如此迤邐從容,擷遠古風云,蔚然樸茂,其間卻又兼挹幾許今日的雨絲風片,可見其匠心獨造之妙。下足苦工,歷歷如見,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者也。但這份樸茂之內涵蘊的靈秀,分明是他融江南秀色,巧剪西子湖春柳夏荷的結果。
佛造像
自來篆刻書法并擅者,無不卓然不群,柳曉康屬西泠印社中人,篆刻自也當行出色。這里有一本《柳曉康印存》,程十發先生署簽書名。想想這位大畫家從來不輕易嘉許人的,卻欣然命筆,于茲可見其欣賞之狀。翻讀曉康所篆之印,朱白斑斕,怎么的印象呢?心往神馳,可用簡約精練、厚滋流暢概括之。或拙而渾厚,或秀而嫵媚。拙厚者不板不滯,反見空靈;秀雅者不飄不浮,不孱不弱,秀麗間可見沉穩,一派大家雍容風范,可謂妙乎其妙。最得我心者,是一“隨心”之小篆印,運刀如筆,迤邐奏刀,秀媚可人,活潑有致,隨便中一派天真爛漫,令人喜不能釋,堪稱佳構。
清心天下正
白龍問山
柳曉康的作品,篆刻書法都已頗見可觀,運筆有刀風,爽利簡潔,不枝不蔓,即柔媚處也透出英雄昂藏氣概,其勃勃英氣早迫人眉睫。他的篆刻倒又多了些筆墨之韻味,刀鋒過處,卻如筆宛轉,那么隨心適意,奏刀及妙之際幾乎可見到了筆墨圓潤之態。吁,奏刀如筆筆如刀,何謂不可能?藝高者可化剛為柔,化柔成剛,別人不說,我卻看好杭州柳曉康也。
責任編輯 蘇 丹
壽如金石佳且好兮
隨心
明德惟馨
為有暗香來
是諸法空相
承平歌舞
管領湖山
和眾敬事
秋月平分此月中
嚴以用權
柳曉康印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