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建林
?
清泉石上流——讀馮寶麟先生《鑒齋印存》有感
QINGQUANSHISHANGLIU
文/時建林
馮寶麟,字逸天,別署鑒齋、慧觀書屋主人。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shù)院研究員,中國篆刻藝術(shù)院導(dǎo)師委員會委員,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書畫院副院長。
摩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詩句,清新澄澈、空靈蘊致,秋夜小景讓人神游、令人心怡。
這樣一個靜怡的夜晚,小院靜靜、樹影拂窗,閑覽馮寶麟先生的印集,又讓我想起了這樣的句子。那些清清泠泠的石頭,那些曼曼妙妙的文字,那些空空靈靈的約簡,也是一種明,心下的那種;一種動,空山新雨后的清泠。化萬千而為己心,著一字乃琢真意,沒有了青春的枝蔓,只有蘊潤其間的中年的那份沉實的靈動。一方印如一顆心靈,我始終覺得他不是在單純地做印,而是在書韻墨香中做他雋永詩性的心情。他總想把每一方印做到他思想的極致。“吟紅”,他曾經(jīng)刻過的一方印,紅通工,謂之女工刺繡織錦,一種工巧也,漫漫路程上,方寸之間的唯美,方寸之間的神采。
有一段時間,他說他很苦悶,經(jīng)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他需求破繭,那種破很痛,很迷茫,又很優(yōu)柔。師古人亦師造化,靈而不泥,寫我本真,夜闌歸棹滄浪邊。苦苦郁郁的燈光,清清亮亮的月光,幽幽靜靜的心夜,迷迷漫漫的書跡思索,翻揀著古今先賢的刻石、書跡,神會著那些書跡刻刀之后的靜蘊。心燈自然而亮,王福庵、陳巨來就是傳燈者,相眸而化,相悟至得。學(xué)而似,似而神,神而逸,有了馮氏的自家心靈,有人評之的“空靈曼妙”,那些元朱文印在他深思的靈動中曼曼妙妙地走了出來,靜若明眸的處子,動若山間淙淙的小溪。元朱或流弊于媚或流弊于板,詩意唯美的他中庸了馮氏元朱。那種鮮活的曼妙堪有聽雨畫舫、林蔭趣蟬、坐看紅葉、賞雪晴陰之境,他的印可謂至潤。
古人篆刻思離群
和平之旅
華夏經(jīng)典匯刻
且看他的幾方印“靈變”,變與不變之謂也;“慧觀”,靜極而慧,思極至臻;“璞玉隋珠”,一種執(zhí)著一種善;“寫意”,寫意在工穩(wěn)中。朱培爾有語“刻印需去五俗,去則盡善盡美也。五俗者,俗體、俗意、俗句、俗字和俗韻耳。”作為一個真正的藝術(shù)家,除了作用于審美,更具領(lǐng)風(fēng)騷的魅力,同時他又恪守著“但開風(fēng)氣不為師”,一種難能可貴也。他寫詩作文慧觀自然,昌碩先生有一方“且飲墨汁一升”的印,妙也。腹有墨香氣自華,多元的濡養(yǎng),多元的思悟,慧養(yǎng)了那顆靈動的詩心,詩心不泯,印何妨不活?
書中的感言、后記頗具文士雅意的色彩,是認識他、欣賞他的一個很好的門徑,也是他自我藝術(shù)闡釋的一個小小的端點。“我常常在夜深人靜之際伏案弄石,進入寧靜安逸而又溫馨的篆刻世界,每當這時,我仿佛能在刻刀下聽到自己的精神的旋律,聽到自己的脈搏……”心神之契也。妙想一個又一個至靜至深的靜安之夜,篤篤的刻石之聲外,無邊的靜極,大與小,小與大,以天為石,以石為天,漫刻自己的心靈,感悟古今先賢,讓他們的思想流接到自己的脈管里,去弊存真,化己為大,為善萬妙,為自我神采。余光中先生曾經(jīng)說過他想把漢字放進中國的八卦爐里煉出一顆金丹,我想寶麟先生亦有此等魅力也。祈愿他慧觀萬殊一相,靈變鐘鼎文心。
還有一個小小的想法,如果先生能刻一套詞牌名的文印,讓那些或纖穩(wěn)或婉約、或豪放或低回的詞牌,復(fù)現(xiàn)東坡清照,夢窗幽棲,又當是一個美妙的極致,不知先生以為然否?
息囂塵玩泉石,物欲的瑣屑之后,觀味一下馮寶麟的印集,可作一逍遙游也,歇心靜神善逝。在文字與文字之間味那份大千,雖非解世靈藥亦可醫(yī)心神之不寧也,較之“一樽還酹江月”美妙得緊。
九九歸一
弘毅
五鳳磚祈福無疆
責任編輯 蘇 丹
夜闌風(fēng)靜欲歸時
春宵一刻值千金
江湖夜雨十年燈
靜對鼎彝頌古賢
墨戲羨作群鳳游
六朝煙云一夢遙
安且吉兮
人長壽
墨品書香
歷久彌新
士不可以不弘毅
燕齊臺
大雪無痕
修齋
能召漁獵
吉祥止止
千金難買身閑
馮寶麟印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