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屆普惠新聞獎揭曉 普惠新聞支持計劃啟動

2016年1月25日,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和螞蟻金服商學院聯合主辦的首屆“普惠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劉澤中貸款記”、“救市的問題與迷失的監督”等獲得殊榮。組委會現場宣布,將啟動普惠新聞支持計劃,未來一年資助10個關注弱勢群體的深度金融報道。
首屆普惠新聞獎,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社科院和新榜等國內頂尖機構的11位專家評委聯合評審,是中國金融報道領域最為權威的新聞獎項。
首屆“普惠新聞獎”評選活動共收到稿件400余篇,19篇稿件入圍,最終“劉澤中貸款記:一個農民“貸款難”的典型樣本”等3篇報道獲得年度深度報道獎,“救市的問題與迷失的監督”等3篇評論獲得年度金融評論獎,年度新聞獎(消息類)空缺,財新傳媒、華爾街見聞獲得年度影響力機構獎。
首屆普惠新聞獎組委會秘書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朱春陽教授介紹,此次普惠新聞獎評選評選標準首先是關注中小企業和民眾普惠金融的消息、報道和評論;其次,需要以獨特視角深入分析,服務于金融業的健康發展;還需要專業、客觀、獨立的報道與評論水準,報道和評論的專業性得到實踐的驗證和支持。
朱春陽表示,從評選過程來看,深度報道依然富有很強大的生命力,是新聞媒體的重武器!消息類稿件偏少,原因或許在于信息的廣泛而快速的傳播,導致獨家信息的難度增加,許多消息也融入到了評論和深度報道當中。最終因所有消息類作品未能獲得過半數的贊同票而空缺。這是遺憾,也是挑戰!
復旦新聞學院特聘教授、前FT中文網主編、普惠獎評委張力奮表示,希望今年首屆普惠新聞獎能夠給中國的財經新聞和財經新聞業建立一個比較高的專業標準。作為一個公共品,最后的結果就是對整個商業社會的一個普惠。
信息技術大發展,使得金融服務覆蓋的人群大大擴展,更多普通人開始享受更便利的、更高效的金融服務,也開始體驗更豐富和透明的金融產品,但民眾對普惠金融的理解和認識還有待提升。
南京大學鄭麗勇教授表示,普惠本身也是一種價值導向,通過新聞信息的披露,能夠最大程度的消解信息不對稱,從而讓整個市場更完備、更完善、更高效、更公平、更平等。
8日上午,論壇進入了圓桌論壇環節。圓桌論壇圍繞“媒體裂變中的傳播學何去何從”展開,圓桌論壇由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董天策教授主持,邀請澳門大學傳播系陳懷林教授、上海政法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戴元光院長、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鐘瑛教授、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蔣曉麗教授、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段京肅教授、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許正林教授分別做了發言。他們談到,當前正處于一個媒體融合時代,現今的傳播學研究已經突破了原有單向的研究領域,時代呼吁著傳播學理論的創新。新聞教育面臨著巨大的變革,特別是理論研究方面應該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以此來適應社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