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舊電腦更有價值
面對運行緩慢的舊電腦,大多數人都想換臺新的,但有些人反其道而行之。他們努力保存電腦發展的歷史證據,希望能在多年之后幫助人們更清晰地回顧電腦發展的歷史。
電腦歷史博物館的歷史可追溯到1968年,在現代個人電腦發展的多數時間內,它一直默默無聞。發展至今,博物館從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州的山景城,始終在收集各種電腦藏品。
“我們擁有數十萬件藏品,”1999年開始擔任該博物館館長的克里斯·加西亞說,“還有數百萬份文獻——包括工程筆記和手寫代碼。當然,還有很多軟件和硬件。”該博物館也收藏有很多古老的系統,目前正在展示的是一臺ENIAC計算機,甚至還有100多年前的設備。然而,這里展示的并不僅是古老的計算機時代。
“令人驚奇的是,當今更新換代的速度令很多東西10年左右就過時了。”加西亞說,曾幾何時,很多電腦系統的設計壽命長達20年或更長時間,但現在,技術進步速度大幅加快,因此設計這么長使用壽命的硬件產品已經沒有實際意義。
“很多人至今仍然記得電腦剛剛走進生活時的情景,保留這種東西是一種新想法。”電腦行業較短的發展歷史成了此類博物館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電腦歷史博物館的展品收集有很多渠道,有的是從其他機構借來的,有的是公眾捐助的。即使是后一種,也有很多不同的捐贈方式。有的捐贈者可能從滿是灰塵的閣樓或棄之不用的柜子里找出一件藏品,還有的可以提供數量更大的藏品——盡管沒有保存完好或不知該如何分類。
“我們有一個大箱子,”加西亞說,“里面要裝數百張紙,有的跟主題有關,有的跟主題無關。有的是活頁,有的還在留白處做了筆記。”由于他們希望展示更多電腦產品,所以對大批的硬件往往都持歡迎態度。
談到他們特別渴望獲得哪種電腦時,加西亞說:“幾乎沒有哪臺電腦是獨一無二的。可能當初生產了數百萬臺,但關鍵在于它讓你從整體上對這一領域產生了何種認識。”
加西亞將電腦的老化過程與汽車和飛機進行了對比。一段時間之后,它們會過時,無法提供實用的功能——但再等一段時間,對于電腦歷史博物館這樣的組織來說,它們反而會具備真正的價值。
現在,該博物館正在研究過去5年的各種電腦產品,以決定應該保留哪些設備。“我們最開始時會把過去10年作為一個時間點,但后來發現這會錯過整體的科技進步。”
雖然電腦歷史博物館的藏品有重大的文化意義,但并不能因此認為這些藏品也具備極高的經濟價值——至少目前并非如此。
“藏品的最大經濟價值可能就是作為廢品出售。”加西亞說,他提到的是生產這些設備時使用的黃金和鈀金等材料。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尤其是那些誕生于數十年前的設備。
當一款設備誕生后,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它的價值。該博物館敏銳地在蘋果產品變成稀缺物品前,以較低的價格購入了一批。
“我們拿到了第一代iPod、iPhone 和iPad——這些產品本身可能變得十分重要,即使失敗了也會非常重要。”

然而,該組織仍然要依靠捐贈者的幫助,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捐出了自己花費多年收集的藏品。將這些藏品展示出來,能讓下一代人更好地了解人類是如何廣泛使用電腦的。
“人們曾經將我們視作一個小眾文化,認為只有業內人士才會感興趣。”加西亞提到電腦歷史博物館的早期發展時說。如今,人們卻要依靠這座博物館來審視現代生活的一大焦點——之所以能實現這樣的成就,是因為在該博物館建立之初,電腦歷史還只是一個“小眾”領域。(據奇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