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友立 朱永堅
(1.廣東省航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廣州,510050;2.廣州港務局,廣東廣州,510100)
?
某內河航道整治工程關鍵問題探討
龍友立1朱永堅2
(1.廣東省航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廣州,510050;2.廣州港務局,廣東廣州,510100)
摘要:以珠三角某內河航道整治工程為背景,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地質與原設計不符、卸泥區優選、疏浚、清礁工藝等關鍵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總結了航道整治工程技術和管理方面的經驗與教訓,相關經驗及建議對其它類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關鍵詞:航道整治;關鍵問題;施工;疏浚

內河航運是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內河航運對轉變發展方式、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通過內河航道的整治,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滿足貨運量發展的需要,發揮水運優勢、增強腹地工農業產品在市場上競爭能力,提高腹地內人民生活水平。
地處華南珠三角的白坭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按照《廣東省內河航道發展規劃》的要求,為加快珠江三角洲內河航道建設步伐,完善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骨干網,由廣東省政府批準實施的省“十一五”重點航道建設工程。
白坭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作為廣東省重點項目,總投資約2億元,但從2009年底開工至今歷時6年仍未能全部竣工驗收,其原因非常多,也非常復雜,除了許多工程施工上的技術難題,還有工程管理上的問題以及一些村民阻擾施工等干擾問題。本文通過總結該項目的經驗和教訓,對其它類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白坭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的建設規模為:整治白坭水道(含流溪河7.1km)54.8km航道,如圖1所示。根據運量發展的需求和該水道的自然條件,分3段進行建設,各段整治標準及推薦代表船型如下:
第一段:白坭圩~赤坭荷塘河段,長6.3km,按內河Ⅴ級限制性航道標準建設,航道設計尺度:2.5×35×115m,代表船型為300t級機動駁單船,船舶尺度:38×8.2×1.9m。
第二段:赤坭荷塘~花都港河段,長12km,按內河Ⅲ級限制性航道標準建設,航道設計尺度:3.2×45×275m,代表船型為1000t級機動駁單船,船舶尺度:49.9×10.5×2.6m。
第三段:花都港~珠江東橋河段,長29.4km,按內河Ⅲ級港澳線航道標準建設,航道設計尺度:4.0×60×275m,代表船型為1000t級機動駁單船,船舶尺度:49.9×12.8×2.7m(流溪河段7.1km建設標準與該河段相同)。

圖1 工程地域示意圖
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疏浚工程、清礁工程、航標工程、護岸工程、交叉工程和其他工程等。
2.1工程地質與原設計不符
整個項目的航道疏浚和航道清礁工程施工范圍內的鉆孔較少,平均約6公里僅1個,直接指導施工的地質勘察資料不詳,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地質情況與勘察資料不符的情況,比如上游第一段,根據原設計施工圖中揭示為淤泥質土的,實際開挖后,揭示土層為礁石,導致原施工船機設備無法開挖,甚至船機設備損壞而停工維修,耗費大量施工成本和時間,由此而產生的變更頻繁。由于該項目前期勘察經費較少,勘察技術指標、數量等可能受到壓縮,施工過程中為解決因實際地質與原勘察設計不符問題,建設單位反復幾次招標補充勘察,與多方進行溝通協調,互相配合,耗費了巨大的時間、精力以及費用,嚴重影響了施工效率和工程進度。
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本身沿線較長,施工范圍較大,地質條件復雜,不同范圍地質情況不一樣可能性很大,因此,前期必須要做好地質勘察這一步工作,要對工程河段的地質情況摸查清楚,充分做好調查研究,對在摸查時發現地質情況復雜,應采取加密勘測等措施,做足做細,真正起到指導施工的作用,只有做好了這一步基礎工作,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才有可能順利推進,避免前期省小錢而后期花大錢及嚴重影響施工進度。
2.2卸泥區的選擇
設計施工圖共設2處拋泥區,一處是花都港下游右岸的五和礦拋泥區,負責赤坭荷塘-花都港河道和花都港-珠江東橋河段的棄渣;另一處是花都港下游左岸的馬溪村拋泥區,負責白坭圩-赤坭荷塘的棄渣,利用這兩塊空地作為臨時拋泥區,由當地企業負責圍堰、青苗補償、運渣等所有岸上的工作,給予一定廢渣處理費用。
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卸泥區本身容量有限,在估量其容積上不精確,加上航道疏浚施工超挖量偏大等,原定卸泥區迅速飽和,無法滿足后期卸泥需要,不得不另外選擇卸泥區。而新選定卸泥區路過村民通道經常遭到當地村民阻撓鬧事索賠等,阻撓卸泥施工,導致疏浚淤泥無處可卸,只能全線停工,等待新卸點的確定。
由于卸泥區使用權變更、容量有限及村民阻擾等原因幾次更換卸泥區,不僅耗費了大量精力與時間,召集各方溝通協調,而且還使工程處于停工狀態等待解決方案,工程進度十分緩慢。因此,對卸泥區的選擇上,在工可、設計階段應該充分研究,預足卸泥量,同時充分考慮施工過程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利因素,并有多個備選方案,施工圖審查前應實地考察,結合項目特點及現場實際情況,與業主及當地政府溝通商量確定,確定好合適的卸泥區,避免施工過程中出現誤時誤工。
2.3疏浚施工工藝
本項目為內河航道整治工程,其施工范圍較長,跨越廣州市幾個區,沿途分布農業區、生活區以及工業區等,相應河道中疏浚物和疏浚土質各不一樣,采用單一施工工藝難以實施。
比如疏浚上層覆蓋層時,農業區附近的河道主要是浮泥,生活區附近的河道則含有大量生活垃圾、塑料袋和編織袋等,而工業區則是塊石、機械殘片等;不僅開挖困難,更給絞吸船轉吹上岸工藝帶來致命的一擊,絞刀頭不僅需要頻繁進行清理,碰上塊石甚至直接損壞,使得部分疏浚工作因土質問題臨時調整工藝,由絞吸船轉吹上岸工藝變更為修建臨時碼頭用鉤機上岸陸運工藝。
因此,前期設計階段應根據地質、疏浚土的種類、卸區等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選擇施工工藝,不能簡單套理論,紙上談兵,否則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大量因工藝變更而出現的索賠,而且索賠的協調簽證確定也存在諸多無法證實或協調的問題,很難能夠使各方統一意見。
2.4清礁施工工藝
事實證明爆破才是清礁工程最經濟高效的施工工藝,因為錘巖施工工藝效率低,產量低,定位難,邊坡施工困難(由于斜坡,錘下降過程中會滑移導致錘巖效果差甚至損壞船機設備),而且由于大量超負荷施工作業致使經常出現船機設備故障,停工維修又需耗時幾天甚至一周才能修好,效率非常低,而且對礁石(中風化巖、微風化巖)這種巖石特性一次錘巖進尺僅為15cm左右甚至更低(強風化巖可進尺30cm,需視錘子性質),同樣的工程量需要花費數倍的時間才能完成。
對清礁的掃淺施工更是困難,不僅定位困難,而且進尺更低,耗時更長,只能用水上風炮進行鑿巖施工(大面積時仍需錘巖船錘打),因為水上風炮它的定位相對錘巖船精度較高,而且能控制炮針鑿巖到點,但對較堅硬的礁石鑿巖效率也很低,局部地區甚至出現過炮頭冒煙的現象,可見礁石的硬度非同一般,鑿巖相當困難,進度非常緩慢。
因此,對清礁工程應充分調查研究論證,確定施工方案,一般情況下優先選用炸礁施工工藝,若工程條件不允許則應在時間與費用成本上充分考慮,否則難以對其進行質量、投資和進度控制,目標難以實現。
2.5疏浚與清礁區域混雜施工及驗收困難
按設計本項目礁石區比疏浚區的設計水深多0.4米,這也符合規范要求;但該項目情況復雜,根據設計資料疏浚區與礁石區分布極其不規則,疏浚區中含有礁石部分,礁石區也含有疏浚部分(見圖2),而且形狀極不規則,給施工帶來極大困難,若在陸上還能像雕刻一樣慢慢鑿挖,但水下不可視,很難控制,只能靠頻繁測量,增加許多工作量;而且很可能挖好了疏浚部分再挖礁石部分時礁石滾入疏浚區,耗費許多無用功;所以施工時只能按照礁石設計標高來進行疏浚施工才能確保水深達到設計要求。

圖2 結構斷面圖
如此設計不僅給施工帶來極大困難,驗收時也難以操作。因為礁石區按設計及規范要求,要進行硬式掃床,但礁石區形狀極不規則,而測桿又是固定長度,而且疏浚與礁石混合分布,礁石分布面積較大部分還能進行硬式掃床,但面積較小就無法操作,而且附近邊緣又有疏浚部分,標高不一致,驗收也是一個問題。
雖然后期就此情況設計專門規定了驗收標準,同一斷面中若礁石部分所占面積大于1/3的則進行硬式掃床驗收,少于1/3的則按單波束1:500進行加密測量驗收;但實際實操性不強,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
對此地質復雜的情況,較好的處理思路是:在設計時就根據里程劃分好礁石區和疏浚區,統一標高,只要該斷面或者一定里程內含有礁石部分就全部挖至礁石的設計標高,對多挖的那部分疏浚工程量,可在單價里面進行適當調整。這樣統一了標高,不僅施工時可實施性強,而且驗收時也好操作,全斷面用測桿進行硬式掃床,避免了上述問題,方便可行。
2.6配套工程及收尾工作的統籌安排
由于整個航道整治工程包含較多項目,除了主體工程航道疏浚和航道清礁工程外,還有其他許多配套項目,比如航標工程,護岸工程、航標工作船碼頭工程和交叉工程等等,而這些工程根據河段范圍不同分為4個標段,由不同的施工單位負責。
由于各配套項目開展的時間不一致,跨度時間比較長,各標段在完成本標段主體工程后都因公司工作需要相繼撤離項目部,調整相關主要人員,導致在開展部分配套項目時新來人員情況不熟識,相關工作跟不上,效率非常低下,影響配套工程的順利完成。收尾工作也遇到類似情況,比如最簡單的完善資料,由于人員變動太大,要費諸多周折才能完成,而且未能很好的跟蹤檢查,不僅費時,質量亦沒有保證,效果很差。
因此,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建議把配套項目安排在主體工程完工前完成;無法在主體工程完工前完成的,需要做好后續工作的交接,而且各參建單位都要高度重視,在人員安排上保持一定的持續性,安排專人跟蹤,保持聯系,必要時組織各參建單位在一起辦公,提高辦事效率。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
對內河航道整治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起來也比較麻煩,但是很多問題如果能在前期工作中充分調查研究,工作做足做細,周全考慮,就能避免或減少相關問題的出現。項目前期的勘察測量工作作為項目設計、施工的基礎工作一定要引起重視,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并根據實際情況,如有需要采取加密勘測等措施,做足勘察技術指標和數量等,務求把工程實施的地質條件勘察清楚,給設計和施工起到一個真實的指導作用。設計過程中應結合實地考察實際,考慮項目實施的可行性,現有施工工藝是否能滿足設計要求及符合實地的實際情況,不宜只按理想狀態來設計;卸泥區、疏浚工藝、清礁工藝的選擇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判斷、決定,不能簡單死板套規范,否則后期的變更會非常麻煩,甚至無法實施。
總之,內河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盡量做足做細,不能紙上談兵,否則問題拖到后期實施時將會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加強管理,科學合理地統籌安排各工程主體工程和配套工程的實施,協調好各參建單位的關系,相互之間加強溝通,提高辦事效率。對工程歷時較長的工程,人員調整在所難免,但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保留一定的工作人員,以保持相關工作的持續性,確保整個工程的全面完成。
參考文獻:
【1】JTS 181-5-2012,疏浚與吹填工程設計規范.
【2】JTJ312-2003,航道整治工程技術規范.
【3】2009年,白坭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書.
中圖分類號:U61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6)02-00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