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土木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房屋建筑學》建筑設計教學探討
左 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土木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房屋建筑學是土建類建筑工程等專業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文章針對土建類建筑工程等專業房屋建筑學課程建筑設計部分的入門難、教學難的問題,進行研究探討,提出一些觀念和方法,以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房屋建筑學;建筑設計;教學研究
房屋建筑學是研究房屋各組成部分的組合原則、構造方法及建筑空間環境設計原理的一門綜合性技術課程,它是土建類專業的必修課,包括建筑構造和建筑設計兩部分。[1]
建筑設計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與其他工程學科有很大的不同,它所強調的是建筑設計思想和建筑設計技能的培養,這一培養過程是一個長期的,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對于已經習慣邏輯思維的土建類專業學生來說,他們認識不到建筑設計與其它自然科學學科的顯著不同,他們把建筑設計想象成為學習其它工程學科一樣進行假設、演算、結論,以這種心理進入建筑設計自然極度不適應。他們只看到“設計原理”、“功能分區”等簡單的字眼,而未認清其深刻的內涵,這種心理勢必妨礙學生盡快進入設計者角色。[2]
一般情況下,設計學科以外的其它工程設計是在學生接受了大密度專業授課、掌握了足夠的基礎知識上進行的,這樣學生在設計階段感到游刃有余。但是,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卻不然,學生在接觸建筑設計時,往往處于嚴重的知識預支階段。從知識結構來看,建筑設計所需要的文化修養、工程技術和社會知識結構,正是他們最大不足,這就給課程設計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此時學生只能從房屋建筑學的課堂授課以及其他渠道得到不全面的而又非系統的知識,以這種“虛”的狀態進入“實”的設計,學生感到力不從心、無從下手也就可以理解了。
有的學校只能將要求降低,將建筑方案給出,再讓同學們轉繪成施工圖。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搞好建筑設計,如何提高學生的建筑設計能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思考和實踐。
課程設計不同于課堂教學,其目的不是要求學生單純地掌握某一門具體課程,而是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針對某一實際工程或研究項目,綜合運用本課程已學的理論知識,制訂出可付諸實施的方案、圖示和說明,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以鞏固、深化和擴展學生在本課程中的學習成果。[3]考慮到學生的課程進度、許多專業課知識不配套等情況,選擇恰當的課題尤為重要。若選擇大型的公共建筑如賓館設計、醫院設計、體育建筑設計等,功能復雜、構造節點多,難度較大,設計難以深入;若選擇簡單的小型建筑如別墅、大門、小住宅等,難度又顯得不足,達不到加強和鞏固《房屋建筑學》理論知識的目的。
我們一般選中學教學樓作設計課題,結構類型主要是磚混結構、框架結構。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房屋建筑學》教科書上教學樓使用部分設計、交通聯系部分設計、平面組合設計、立面設計、剖面設計的介紹比較多;二是教學樓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接觸較多,在設計中隨時可以參考,而且這類建筑的題量難度適中,需要綜合考慮的設計要求較多,能很好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三是現行規范、參考圖集和其他設計資料教學樓的比較豐富;四是繪圖比較簡單,容易提交成果。
課題確定后,主要任務是如何引導學生深入。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做假想課題興趣不大,積極性不高,多為應付。為改變這種被動局面,我們將近兩年學院進行的土木樓建設作為題目讓每個學生進行設計,最后對設計方案進行評選,優秀的學生可參與到實際項目中。也有指導教師設法加強與房地產開發公司或設計院的聯系,拿實際的擬建項目作為課題,讓學生“真槍實彈”地參加實際工程設計,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責任感。
任務書的具體要求也要認真斟酌,總平面應是規整無高差的地形,且周邊關系簡單,指導老師甚至可以給出所建部分范圍(圖底關系),讓同學在此框框內進行單體考慮;平面要求的房間類型數目不易過多,專業實驗室可以去掉,音樂教室因與普通教室設計基本相同,且在功能分區上是一個關鍵點應予保留,同時階梯教室可以訓練同學們的空間組合觀念也應保留;立面造型不追求標新立異,所謂歷史文脈造型構思、仿生造型構思、生態造型構思、高科技造型構思暫且沒有必要。只要同學們能夠將基本美學法則運用到體型和立面設計中,會從平面到造型、造型到平面不斷調整,使設計達到形式與內容完美統一,就達到了設計目的。
總之,交給學生的設計任務,既要使學生初步了解一般民用建筑的設計原理,初步掌握建筑設計的基本方法與步驟,達到培養大綱的訓練要求,又要結合土木專業學生實際情況,讓同學易于上手,樂于設計。
3.1 全過程教學
針對學生上手難的問題,我們將建筑設計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將最后要完成的設計題目教學樓設計(同學們常接觸、較熟悉的)分階段布置練習,把建筑設計的基礎能力培養貫穿于課堂教學中。結合房屋建筑學的教學,分階段安排了“大作業,小設計”,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以求學生的思維能發生從“概念”到“實體”、由“二維”到“三維”的轉化。從房屋建筑學的第一章到第四章,我們布置的大作業:一是教室、廁所等房間設計,二是學校的功能分析,三是學校的平面設計,四是體量組合,五是立面造型設計。通過做大作業讓學生掌握從設計任務書→房間設計→交通部分設計→組合設計→立面造型設計的轉化。這樣使學生在掌握課堂教學知識的同時,解決了建筑設計開頭難的問題。而且將各階段成績作為最終成績評定的一個組成部分。由于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對教學任務與階段分別加壓,讓建筑設計的壓力分布于各教學環節,為學生更好地掌握建筑設計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同時,每個階段適當設置分組討論,相互交流,為學生之間的學習提供了機會,也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學習興趣。[4]
3.2 案例啟發式教學法
案例啟發式教學法是指依據各階段教學內容的不同,選取有針對性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講解,從而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促進學生學習質量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5]這種教學方法在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當中的具體應用步驟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教師為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劃歸一個方向,并對所應用到的基礎知識進行介紹和講解;②教師選取有代表性、針對性的設計方案案例,組織學生開展班級內的討論活動,并要求學生對所涉及到的專業知識進行分析和總結,教師予以適當、適時的指導和評價,啟發學生對該項知識的認知,深化理解,繼而使其熟練地掌握知識的運用技巧。
3.3 實踐教學法
房屋建筑課程設計教學注重的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期在日后的工作當中展現更好的才能。因此,實踐教學法在房屋建筑課程設計教學當中的運用是必不可缺的。在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前,學校可利用現有的資源,集中一段時期組織學生到建筑現場進行觀摩、學習,從而形成學生對在建或已建建筑一定的認知。在此過程中,還應注重發揮教師應有的引導性作用,指導學生構成一定的建筑設計理念體系,繼而應用于實踐。此種教學方法的實行依賴于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建立。為了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實習基地的建立可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實現。首先,校方與建筑企業方以一定的基礎簽署聯合教育協議,協議的內容要明確各方的職責和義務,為相關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其次,由校方引領,協作教育企業方提供機會,組織學生到建筑現場進行學習。學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目的性,繼而指導自身下階段課程設計的完成。因此,實踐教學的基本流程是:明確觀摩、學習目的——切身體會建筑現場——完成課程設計,從而建立一個良勝的實踐教學循環,以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各項實踐能力。
對于學生中的抄襲現象,筆者認為也不能一概批評。相反,如果抄襲是動腦筋的,至少是在深入研究任務書上下過一番功夫的,也不失為一種提高設計能力的好方法。不能挫傷設計的積極性,使他們變成真正的懶惰者。
接受知識,離不開學習、借鑒別人的東西這一途徑,建筑設計也是這樣。如果一個人從來不看、不分析別人的方案,僅僅是聽老師講一講設計原理、方法、步驟,是絕對設計不出好的作品的。所以設計教學中,教師大都非常注重讓學生多看、多分析、多記錄建筑師及其優秀作品。究其目的,一是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二是讓同學積累設計素材。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抄襲,所不同的只不過是把別人的東西“抄”在腦子里,而不是抄在紙上罷了。設計時,把那些“抄”在腦子里的東西變通一下,形諸于圖,就成了自己的東西。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著名作曲家譚盾作曲,周潤發、章子怡主演的《臥虎藏龍》主題曲獲奧斯卡電影音樂獎,也就是采用了吉普賽人的提琴、非洲黑人的鼓點、中國的笛子以及新疆一帶民歌的旋律結合而成。還有2001年央視春節晚會由趙本山表演的小品《賣拐》,有人說是抄襲法國戲劇,我看只要是能給人們帶來歡樂,結合中國的藝術形式,未嘗不是一種創作,又何必去吹毛求疵呢。
其實,只要學生用心地抄一抄別人的方案,也是有收獲的。抄襲之中看看人家是怎樣進行平面組合,怎樣考慮立面造型…….久而久之,設計水平也就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教師在發現同學們抄襲方案時,最好的方法是加以引導,指導他們如何去“抄”。對房間布置不合理的教他們抄別人好的布置,與其幫同學把一間布置不合理的房間改合理,不妨讓他抄一間好的房間。當然,這要抄得對題,如果老師能繪一張圖讓他抄,那效果就更好。對作業中立面不美觀、造型不漂亮的方案,就讓他們抄一抄同種體量的方案,給他一個體量框框,讓他去套立面設計造型方案。人們都反對“八股”,但對設計有困難的學生,不妨給他一個“八股”,文無定法但先得有法,不然就永遠不得其法。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抄,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后,教師再指導他離開“抄襲”,丟掉拐杖,自己走路。抄是為了不抄,這一點必須明確。一個孩子如果永遠學別人講話,那是不會有出息的。由機械地抄,到理解地抄,最后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東西,這個過程如果指導得好,也許比我們單純講講理論要有用得多。
另外,從藝術創作的觀點來看,藝術的起源就有模仿論。哲學家亞里斯多得認為“不管是何種樣式和種類的藝術,這一切實際上是摹仿。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對象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6]的確,任何作品的創作,往往都是前人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他人的啟發、影響而進行的。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設計相似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設計作品在整體上具有作者自己的理解構思,并且是以自己特有的表現手段創作完成的,就應當認為具備了獨創性。有“創意怪杰”之稱的 BobJill在其著作《不守規則創意》一書的第四章《偷竊是優秀的行為》中就說到:“我并沒有創造任何新的形象,他們都是偷竊而來,只不過,在使用時我賦予全新的內容或以原作者不曾想到的方式來改造他們”。可見,關鍵不在模仿,重要的是再創造,想從“模仿”切入,還一定要從“創造”的出口出來,否則就是不高明甚至蹩足的“模仿式創作“,再嚴重一些,就會陷入抄襲的窘境。
注重選題,加上適宜的教學方法,通過歷屆學生的教學效果對比,我們發現學生的理解、設計、對原理知識的把握能力有明顯提高,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設計成果中展現出獨到的見解和較強的綜合能力。同時我們也深深感到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的改革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需要不斷總結前進,努力提高學生對建筑設計的全面認識和把握。
[1]李必瑜.房屋建筑學[M].武漢: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
[2]馬令勇,趙文艷.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新模式探討[C].高等建筑教育,2002(9).
[3]黃云峰.對《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方法的探索[J].淮南工業學院學報,2002(6).
[4]王學因,吳雅君,丁波.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方法與探討[J].遼寧工學院學報,2002(2).
[5]朱東東.分析教學法在《建筑設計》課程中應用與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1997(3).
[6]萬仞.現代設計中模范與抄襲問題及其知識產權保護對策[J].科技法制建設,2002(9).
G642
A
1007-7359(2016)02-0034-03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2.012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校級教改項目;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湘教通[2012]266號)
左軍(1967-),男,副教授,主要從事建筑設計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