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霞
【摘要】2015年,巴西經濟困難重重,創下了近年來多項最差紀錄。過去五年內,巴西經濟經歷了繁榮、減速和停滯,而后陷入衰退,未來還面臨著墮入蕭條的風險。這一轉變的觸發因素是外部環境的逆轉,根本原因卻在于巴西政治經濟結構的內部缺陷。
【關鍵詞】巴西經濟 通脹 失業 蕭條 【中圖分類號】F13/17 【文獻標識碼】A
21世紀初期,憑借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帶來的有利機遇,巴西成為全球經濟“模范生”,作為金磚國家成員和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引領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快速增長。然而,2011年下半年以來,巴西經濟困難開始逐步顯現,2015年更是出現了明顯的衰退。那么,巴西當前的衰退程度究竟如何,原因何在?
回望2015:巴西經濟深陷五大困境
2015年,全球經濟步入“新平庸+大分化”時期。巴西更是創下了近年來多項最差記錄,經濟基本面不佳,深陷五大困境之中。
一是衰退困境。巴西經濟停滯始于2013年第三季度,進入2015年以來,其GDP增長率連續三個季度為負,全年增長率為-3.5%,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僅好于委內瑞拉(-7.1%)。同時,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數據顯示,巴西第三季度的GDP總值為1.481萬億雷亞爾(約合3838.75億美元),較2014年同期萎縮4.5%,是自1996年有該項統計以來的最差表現。據此,巴西經濟的“負增長”跡象相對顯著,已步入較為明顯的衰退周期。
二是通脹困境。由于經濟衰退和資本流出加劇,加之美元啟動加息進程,巴西步入快速貶值通道,本年度雷亞爾對美元年度累計貶值70%,為新興市場貨幣之最。通過金融市場和消費市場傳導,貶值又轉化為國內通脹壓力。盡管自2014年11月以來,巴西央行已連續7次加息,使得基準利率達到14.25%,創下了2006年以來的新高,但巴西2015年的通脹率仍達到了10.67%,超出政府通脹管理目標4.5%的一倍多。
三是失業困境。一方面,經濟下滑抑制了勞動需求,巴西就業率延續了2013年以來的下降趨勢,2015年前10個月內,城市就業率下降1.2%;另一方面,巴西勞動參與率在持續近兩年的下降后止跌返升,全年平均達到61.2%,大體與2014年一致。在這雙重因素的聯合作用下,巴西城市失業率平均上升1.9%,達到6.9%,為近六年來的峰值。失業率的加大對勞動力市場結構也產生反向沖擊,使得非正規就業現象更加突出,有薪就業相應下降,薪酬水平同比降低7%,實際工資更是由于通脹高企而大幅收縮10.3%,為2003年以來同比最差。
四是債務困境。2015年,由于貨幣貶值及經濟降速,巴西經常項目赤字占GDP的比重為4.1%,而財政赤字的比重則大幅增加到9.7%。雙赤字加大了政府的債務負擔,使得巴西公共債務的GDP占比接近70%,超出60%的國際警戒線標準,加大了經濟運行的風險。同時,雙赤字還使得巴西主權債務評級一再下滑,年內先后被標普和惠譽下調為“垃圾級”,并被穆迪列入“垃圾級”觀察名單,而這不僅會加大巴西國際融資成本,還會促使國際資本加速流出,從而加大債務危機風險。
五是產業困境。據拉美經委會統計,2015年,巴西所有經濟部門都存在程度不一的減速,其中第二產業出現連續兩年的萎縮,尤其是制造業下滑明顯。2015年前10個月,巴西工業產值累計下降7.8%。11月,巴西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創80個月新低,降至43.8,連續10個月低于50榮枯線,這表明當地制造業衰退仍在持續惡化。這又抑制了經濟的未來復蘇節奏和力度。
巴西經濟之痛:國際市場條件惡化,內部經濟結構脆弱,政局不穩
過去五年內,巴西經濟經歷了繁榮、減速和停滯,而后陷入衰退,未來還面臨著墮入蕭條的風險。這一轉變的觸發因素是外部環境的逆轉,根本原因卻在于巴西政治經濟結構的內部缺陷。
就外部環境而言,國際市場條件的惡化對巴西經濟形成不利沖擊。一是全球經濟低迷,特別是巴西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進入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二是大宗商品價格下降。2014年6月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急速下跌,2015年全年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下跌30.7%。三是全球貿易陷入低迷。據世界銀行統計,2011年以來,全球貿易年均增長率不足5%,2015年僅增長2.6%,是大蕭條以來的最低點。2015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GDP下降0.4%,其中南美地區經濟下滑1.6%。作為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巴西承受區域內外經濟下滑的雙重壓力,這使其貿易條件趨于惡化,外部需求呈現萎縮態勢,經濟下行的外部壓力逐步累積。
就內部經濟條件而言,結構性不平衡是巴西面臨的根本性問題。首先,巴西經濟長期重消費、輕投資,消費占GDP的比重約為80%,而投資率長期低于20%,導致資本積累不足,基礎設施薄弱,制約了經濟的增長潛力。其次,巴西產業發展存在“去制造業化”趨勢,而本世紀初期初級產品部門的超級盛宴,更是加劇了這一趨勢,使得制造業在經濟中的比重持續下降,且以資源密集型行業為主。由于制造業規模有限且發展滯后,巴西在全球產業鏈中處于低端位置,易受外部沖擊影響,經濟脆弱性突出。再次,巴西收入再分配中存在“福利趕超”現象,高福利降低了勞動力市場的彈性,損害了經濟自我修復的能力,也壓縮了逆周期政策的回旋空間,從而透支了經濟活力。
就內部政治條件而言,巴西政局不穩加劇了經濟的衰退。2014年10月27日,羅塞夫總統連任成功,但是一年后其支持率僅為8%。目前,羅塞夫政府面臨著三重危機:一是競選承諾中所涉及的穩定宏觀經濟、降低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等目標落空引發的民眾信任危機;二是巴西石油腐敗案不斷發酵引發的投資者信任危機;三是對羅塞夫總統彈劾程序啟動引發的執政危機。上述三大危機使得巴西政治不確定性加大,營商環境有惡化傾向,非經濟的因素正在加劇經濟下滑的風險。
當前,巴西經濟指標的惡化程度創下了近年之最,經濟基本面已十分脆弱。未來一段時期內,巴西的走勢取決于經濟的調整方向、對外部風險的敞口情況以及政策空間。現階段,由于經濟體量較大、外匯儲備充足等因素,巴西尚保有一定的緩沖余地,2016年的夏季奧運會也會為其創造局部相對利好。但是,在中期內,世界經濟呈疲弱態勢,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之勢也會延續一段時期,而巴西外債水平超出警戒標準,其出口對大宗商品的依賴度仍高達65.2%,因此,其面臨的外部風險仍在積聚。與此同時,2015年以來的經濟政策已透支了巴西政府的能力,因此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巴西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空間相對有限,逆周期政策能力受到約束。由此可以判斷,巴西經濟仍存在墮入蕭條的可能性。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 ECLAC, The Preliminary Overview of the Economies of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2015, Santiago, Chile, December 2015.
責編/周素麗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