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武志軍
?
茅臺酒:卓越品質香飄百年
本刊記者 武志軍

茅臺酒之所以能夠獲得世人青睞,香飄百年,靠的是對品質的繼承,對工藝的創新,對質量的堅守
12月12日,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發布了2015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結果,其中,茅臺酒以2729.75億元的區域品牌價值位居酒水飲料類地理標志產品首位。
1915年,20世紀初世界范圍內最大的一次國際博覽會——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在舊金山開幕,博覽會上,茅臺“怒擲酒瓶振國威”一舉奪得金獎,之后茅臺酒逐漸成長為世界最知名酒類品牌之一,躋身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列。2015年是茅臺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00周年,百年來,茅臺堅守卓越品質,繼承創新,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并保持平穩發展,成為一張飄香世界的國家名片。
茅臺酒之所以能夠獲得世人青睞,香飄百年,靠的是對品質的繼承,對工藝的創新,對質量的堅守。一直以來,茅臺都始終恪守其釀酒的傳統工藝,借助茅臺鎮特有的自然條件,并借鑒其它發酵食品的科學工藝,經過反復實踐、不斷總結,設計出不同于其它任何蒸餾酒的釀造工藝。
多年來,茅臺不斷將自身的創新融入到中華民族復興與繁榮的宏偉大業中,在我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開國大典、日內瓦和談、中美建交等歷史性事件中,茅臺酒都是國宴的標配,它見證了近代中華民族的覺醒和騰飛,見證了中國企業在世界舞臺上的崛起,為時代釀造出了無數醉人的業績。
“今天茅臺人對質量的堅守和創新,早已跨越對產品本身質量把控的局限,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企業發展的質量文化。”茅臺集團黨委書記陳敏說。
在茅臺人的心里,不管山外的市場如何風云變化,必須始終堅守著“四個服從”:當產量與質量發生矛盾時,產量服從質量;當成本與質量發生矛盾時,成本服從質量;當效益與質量發生矛盾時,效益服從質量;當速度與質量發生矛盾時,速度服從質量。
在茅臺人堅守的“四大誠信”里,“質量誠信”位列之首。在貴州茅臺的規章制度中,有關質量保障體系的條款是最多的,內容是最細、最苛刻的。
“在茅臺,對高品質的始終追尋已成為國酒人的一種堅持和信仰,已形成一種深入人心的質量文化,成為國酒茅臺始終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茅臺集團董事長、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仁國說。
為確保質量,有“國酒”之尊的茅臺生產成本堪稱業內最高:其他白酒的投入產出率為3:1,茅臺酒為5:1,即5斤原糧釀1斤基酒;其他“多糧型”白酒,可采用高粱、小麥、玉米、大麥、蕎麥及豆薯類等,茅臺酒則必須嚴格執行“有機食品”質量標準,采用地產優質糯高粱和小麥……
為確保質量,茅臺嚴防死守著“基酒必須達到5年陳釀期才能勾兌成品酒”的底線。茅臺集團規定,不管茅臺酒市場需求如何“饑餓”,當年銷售計劃必須根據5年前的實際產量來制定,并且還要依據對未來5年市場需求的預測,貯足老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