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武志軍
?
東寧:擦亮產業“名片”打響“黑木耳”品牌
本刊記者 武志軍

2015年,東寧縣以推動全產業鏈協調發展、加速產業提檔升級為目標,大力實施“六化”戰略,持續鞏固全國黑木耳第一縣地位
12月12日,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發布了2015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結果,其中,東寧黑木耳以433.14億元的區域品牌價值位居初級農產品類地理標志前列。
提起東寧,“黑木耳”不得不提及。該縣是“全國綠色農業黑木耳示范基地縣”、“全國食用菌十大主產基地縣”、“中國黑木耳第一縣”。依托黑木耳產業,東寧成為黑龍江省乃至全國特色產業富民增收的示范樣板。
東寧縣獨創了越冬栽培、秋春連作、棚室掛袋、春耳秋管等10多項新技術新模式,發明和改進了房式蒸菌鍋、多功能刺孔機、新式裝袋機等20多種生產機械,建成菌種廠3家、菌包廠29家,菌種的供應能力和菌包的工廠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培育了德金系列、草優、小密豐等10多個優質菌種,制定了無公害和綠色黑木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并被全國各地廣泛采用,大幅提升了質量、單產,降低了生產成本,引領產業初步走上了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
經過多年的發展,東寧的黑木耳產業配套加工,已經劃分出了三個層次。一是黑木耳生產機械的加工,東寧縣已發展篩料機、拌料機、裝袋機、窩口機、滅菌鍋爐、接菌器具、刺孔機等木耳機械加工廠14家,產品供不應求。二是黑木耳食品的加工,東寧縣已發展宏福山珍、北域良人、益源食品等加工企業18家。全國最大的雨潤黑木耳加工廠已建設干品包裝、腌漬即食和深度提取三條生產線,全部達產后,年可加工黑木耳2萬噸,實現產值40億元,利稅1.6億元。三是黑木耳廢棄菌袋回收加工利用,東寧縣已建成順捷碳業、天施恩有機肥、祥豐塑料顆粒等8家菌袋回收加工企業,年回收菌袋3億袋。同時,投資2.7億元的鼎勝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已奠基啟動,投產后將對東寧及周邊縣市的廢棄菌袋全部回收利用。
如今,黑木耳產業已經成為東寧縣一張靚麗的名片。2015年,東寧縣以推動全產業鏈協調發展、加速產業提檔升級為目標,大力實施“六化”戰略,持續鞏固全國黑木耳第一縣地位。實行標準化,制定完善推廣黑木耳菌種、菌包、栽培技術、產品質量等技術標準,使其成為國家標準。引導集約化,堅持“減量、提質、增效”原則,將總量控制在10億袋以內,提升黑木耳園區設施水平,實現效益倍增。提升科技化,扶持縣食用菌研發中心建設,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攻關,提高新菌種、新技術、新機械的自主研發轉化能力。推動工廠化,以黑尊、佰盛為重點,扶持建設大型菌包、菌種廠,力爭工廠化率達到50%以上。實施品牌化,放大“東寧黑木耳”地標品牌效應,拉動東寧黑木耳搶占高端市場。提高組織化,堅持政府引領與協會驅動雙軌并行,協力提升產業的組織化水平。同時,加快國家黑木耳質檢中心建設,建立黑木耳質量安全監控檢測追溯體系,聯網監控全縣栽培基地和批發大市場,對符合“六化”生產標準的基地、業戶進行誠信授牌和監督,確保黑木耳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