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力偉
?
楊凌農科:農業創新創業的“夢工廠”
肖力偉

作為國家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楊凌聚合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農科教優勢資源,具有更多的政策扶持,以及政府搭建的創業平臺。這里無疑是農業創新創業者的夢工廠
18年來,楊凌示范區肩負著探索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模式的重任不斷前行。18年后,楊凌1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處處彌漫著科技的氣息,“現代農業看楊凌”成為楊凌示范區立區之本。
現如今,這里滿區科技,一城“專家”。在楊凌的田野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44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他們共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他們的背后都有一個專家團隊,他們的耕地既是農民增收的經濟田,又是農業科技成果的示范田。
陜西楊凌錦田果蔬專業合作社位于楊凌示范區揉谷設施農業基地,基地現有面積709畝,主要種植反季節蔬菜瓜果。合作社理事長李海平說:“合作社的發展得益于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依托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資源,合作社在自有基地里進行引種試驗示范,從上百個品種中選育出最好的交給農莊、農戶的社員去種植,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推廣生產新技術、新模式。”
從農業科技創新到農業科技示范推廣,楊凌示范區堅持“立足陜西、聚焦旱區、面向全國”。截至目前,楊凌示范區已在全國18個省區140個市縣布局建立了207個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為支撐和引領旱區現代農業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2004年起,楊凌示范區大力開展現代農業科技培訓,為陜西乃至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截至目前累計培訓農民23萬人次。”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郭社榮如是說。
“現在大約有1000多名楊凌本土農民技術員常年在省內外開展農業科技服務,‘楊凌農科’的品牌初步形成。農民技術職稱證書成為楊凌履行國家使命,擴大科技示范,提升影響力的一張亮麗名片。”郭社榮說。
作為國家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楊凌聚合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農科教優勢資源,具有更多的政策扶持,以及政府搭建的創業平臺。這里無疑是農業創新創業者的夢工廠。
為引導資源要素向楊凌集聚,楊凌示范區通過機制創新,打造了8個包括現代農業創新園在內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形成了農產品加工等多個富有特色的產業集群。
在楊凌示范區,可以見到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創業者。有“北漂”、白領,甚至還有企業家、飛行員。雖然身份千差萬別,但他們現在已經都是“楊凌人”了。北京青年王小鐵就是其中的一位。2012年,王小鐵放棄百萬年薪,帶著夢想和1000多萬元來到楊凌,創立了陜西百恒有機果園有限公司。他流轉了500畝土地種植獼猴桃,其中400余畝有機生產園,50多畝新品種選育園。盛果期當年收入200萬板上釘釘。看著郁郁蔥蔥的果園,王小鐵志得意滿。
現如今,楊凌示范區在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現代農莊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下,充分發揮示范區農科教、產學研、農工貿相結合的整體優勢,帶動了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