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偉
?
古井貢酒的“質量控”
曹克偉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比黃金更珍貴。”作為第二屆“安徽省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不久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表彰了一批“2015年全國質量標桿”,一個名為“135精益質量”的管理模式赫然在列。作為第二屆“安徽省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正是“135精益質量”管理模式的實施者。
“135精益質量”管理模式到底是什么?這其中又有什么“魔法”? 對于這個問題,一般的古井管理人員都能給你一個標準的解釋:“1”就是“卓越績效”作統領;“3”就是質量、食品安全、誠信三大體系;“5”就是精益質量5項行動,包括“掃雷行動”、“雨潤行動”、“紅簽行動”、“精準行動”、“敏捷行動”等。
而對于普通一線員工來說,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用專業的語言描述“135精益質量”是什么,但他們習以為常的工作行為,比任何高深的學術性解讀更具有魅力。
在該公司的一組蒸酒鍋甑旁,一老一少兩個人正在上甑。兩個人輪流端醅輕撒,配合得很默契。年長的叫李連華,年少的是李凱,他們是一對父子。問李連華釀酒有何竅門?他憨憨一笑說,沒啥訣竅,就是按照工藝干,把工藝執行到位。
李連華所說的“工藝”就是古井貢酒釀造的技術標準,這是幾代古井人經驗和智慧的結晶。為確保酒體質量穩定,古井全面實施標準化作業,對釀酒生產每道工序的操作流程和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都作出盡可能詳細的規定,確保各項參數控制在工藝規定范圍內。
有了技術標準這個“釀酒寶典”和李連華的悉心指導,再加上自己刻苦練習,2012年入職的李凱也迅速成長為一名能手,如今就連技術要求較高的上甑對他來說也是舉重若輕、游刃有余。
在古井,人人都把“質量”二字懸在頭上,如履薄冰。古井人認為,質量管理并不是高大上的學術理論,而是表現在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和李連華父子一樣,現在,古井釀酒工都在按照技術標準實施嚴格操作。在他們看來,遵守工藝就是敬畏質量,有了這個前提,產品到了消費者那里就變成了誠信與安全。

古井貢酒專門設置“燈檢崗”檢查成品酒質量
走進成品灌裝車間,干凈整潔、生產有序。“這樣的環境,不僅生產出來的質量是最好的,而且員工工作還非常舒心,這都得益于公司開展的精益質量管理活動。”成品二部一車間三班班長孔凡琴表示。
一個成熟的質量管理模式,必然要固化到每個員工心目中。古井精益質量管理模式的推行,不僅有力保證了產品質量,也讓員工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在成品灌裝中心二部二車間的員工信息欄前,幾名員工正圍在一起閱讀著剛剛貼上去的嘉獎通報。“看,周燕燕發現了一個小小的質量問題獎勵了2000元。”她們討論著。原來,9月11日成品二部三車間二班在生產40.6度藍花淡雅產品時,員工周燕燕在生產前核對材料時發現某個外箱與盒子執行標準不一致,周燕燕立即報告班長,班組立即進行了隔離措施,規避了一起看似不起眼的質量事故。但用成品灌裝中心質量管理員吳自浩的話說就是,“哪怕是萬分之一的瑕疵,在消費者的手中都是百分之百的瑕疵,所以要做到每一瓶從我們手中流出的酒都是完美的,這是我們的理念。”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與其亡羊補牢,不若預備萬一。在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人人都是質檢員”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不管處在哪個崗位,對產品質量都負有同樣的義務。現在,8000多位員工像周燕燕一樣守護在生產的各個環節,對待每一瓶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無微不至。
安徽省質監局副局長高宗宏指出:“古井是安徽省政府質量獎的獲獎企業,在質量、誠信、品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全面引進卓越績效管理標準,從董事長、總經理開始到發展戰略,到各個管理的方面,都在認真落實持續改進的理念。因此,古井的品牌提升得很快。”
《安徽日報》評價認為:古井人深深懂得,前面一切的工作,都是為了塑造品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一切為了百姓”就成為企業一貫秉持的理念。
最有說服力的例證,可能還是來自于經常飲酒賦詩、以酒會友的“文人”。在參觀了古井廠區后,當代中國著名作家、《中國作家》雜志社主編艾克拜爾·米吉提表示,古井嚴謹的生產態度,科學的生產方式,嚴苛的質量把關,才使得古井貢酒讓消費者從心底信服,讓古井貢酒成為眾多愛酒者的選擇對象。
2014年7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部分中國企業家代表時指出:“中國經濟發展要從過去重視速度轉變成為重視質量,離不開企業不斷提升生產的質量。”從古井貢酒對“135精益質量”管理模式的重視程度和實施效果中,我們可以找到古井貢酒的質量秘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