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
貴陽國家高新區:品牌建設風景正好
佚名
隨著品牌示范區建設的不斷深入,貴陽國家高新區著力打造以標準、技術、質量、品牌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優勢,不斷擦亮“高新品牌”金名片

近日,貴陽國家高新區“貴州省電子材料及元器件和軟件信息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順利通過貴州省質監局組織的專家考核驗收,標志著貴陽國家高新區成為該省首批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
貴陽國家高新區成立于1992年,是我國最早設立的高新技術開發區之一,也是貴州省國家級高新區和人才特區。2014年在全省10家直管開發區綜合測評排名領先,在全省103個產業園區科技進步統計監測指數排名領先。2013年,該區被貴州省質監局批準籌建“電子材料及元器件和軟件信息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兩年來,貴陽國家高新區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支柱產業重點培育,朗瑪信息、振華集團、貴航集團、振華新材料、皓天光電、雅光電子、順絡迅達、匯通華城、振興鋁鎂、東方世紀、高新翼云等企業集聚發展,具備了在國際、國內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
自創建活動開展以來,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精心謀劃,將品牌示范區建設與質量強區戰略有機融合、同步推進,著力打造以標準、技術、質量、品牌為核心的產業競爭優勢,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貴陽國家高新區依托其產業、政策、技術和人才優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獎勵激勵措施,將品牌創建工作列入全區改革創新工作計劃,安排專項財政預算保障品牌創建工作,先后撥付近6000余萬元加大對產業扶持、科技項目、品牌培育、名牌戰略、技術標準戰備、打假治劣、知識產權保護等專項資金投入,使全區企業競相爭創品牌之勢蔚然成風。目前,貴陽國家高新區擁有貴州省名牌產品54個、貴州省著名商標11件、貴陽市名牌產品20個、貴陽市知名商標5件,逐步實現了“高新產品”向“高新品牌”的轉變。
目前,貴陽國家高新區擁有92家高新技術企業,27家創新型企業,創業板上市軟件企業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6家,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1家,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骨干軟件企業5家,雙軟認證企業128家,CMMI認證企業22家。
主導產品方面,鉭電解電容器、電連接器、片式電感器、壓敏電阻、車用整流二極管、大功率車用高效二極管(HED)、微特電機、LED藍寶石襯底材料、中央空調節能控制系統等產品科技成果實現較大突破,在國際、國內行業領域處于領先水平。
近年來,貴陽國家高新區喜訊一個接著一個。2014年,該區成為“省級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成為“貴州省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示范單位”。2015年該區獲批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國家級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和“全國電子基礎元器件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朗瑪信息等軟件企業榮獲首屆貴州省服務業名牌,皓天光電2項國際標準批準立項,國家電子基礎元器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4個國檢中心建成使用,42名首批企業首席質量官持證上崗。

為加強品牌示范區建設的組織保障,高新區成立了由管委會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的品牌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將品牌創建納入部門的績效考核,分別對部門和企業創建目標任務進行責任分解。結合區域發展實際,制定了詳細的區域品牌建設規劃,并納入高新區區域整體規劃。建立了品牌創建聯席會議制度,多次召開示范區動員大會、部門聯席會議和支柱企業推進會,定期通報情況、分析形勢、交流經驗、跟蹤督察,有力地促進了品牌示范區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要實現“高新制造”向“高新創造”的轉變,離不開科技和人才的強力支撐。為此,貴陽國家高新區深化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建成了“國家電子基礎元器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貴陽電子元器件產業集群及其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目前,全區已聚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4家(國家級3家、省級18家、市級29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或實驗室3家、行業研發中心1家)、企業技術中心43家(國家級3家、省級40家)。擁有11家院士工作站,25家專業科研機構。
作為全省人才特區,近年來,貴陽國家高新區積極優化人才棲息環境,采取“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殊政策,從工作待遇、子女入學、項目扶持、稅費減免等方面提供更大優惠。通過建立人才服務機構、綠色通道、綠卡制度,搭建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中國貴州人才博覽會、“黔歸人才計劃”、貴州省“5個100工程”人才引進計劃等活動搭建國內外引才平臺。目前,全區共有各類人才52770人,其中簽約院士15人,“千人計劃”專家8人,博士437人,碩士723人;省核心專家及省管專家27人,市管專家24人;副高以上職稱924人。
隨著品牌示范區建設的不斷深入,貴陽國家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顯示出強勁發展勢頭,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居貴州省前列。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打造中關村貴陽科技園核心區、展示區、引領區和中國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試驗區的發展中,貴陽國家高新區必將實現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