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
(1.湖南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學湖南省“新型工業化”研究基地,湖南湘潭 411201)
?
湖南省休閑農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戴安娜1,2
(1.湖南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學湖南省“新型工業化”研究基地,湖南湘潭 411201)
從鄉土性、季節性、多功能性、綜合效益性4個方面總結了休閑農業的特性,認為休閑農業功能主要是教育功能、游憩功能、社會功能、經濟功能。分析了湖南省休閑農業的成就和優勢,認為湖南省休閑農業初步實現了休閑農業多樣化、發展勢頭強勁、管理逐步完善,其主要優勢在于豐富的鄉村景觀資源、客源市場以及道路與交通的改善??偨Y了湖南省休閑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即規劃不科學、專業人才匱乏、管理與服務不規范、產業鏈條不完善、營銷意識與手段欠缺,在此基礎上提出休閑農業發展的對策,強調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和綜合效益,促進產業升級,加強營銷力度。
休閑農業;農村經濟;對策;湖南省
休閑農業主要是依靠農村的自然生態資源,融合鄉村田園風光和當地鄉俗文化以及農耕歷史等多種資源于一體,經過科學的管理與開發,給廣大游客提供農景觀光、農活體驗、農村特色飲食和休閑娛樂活動等的鄉村休閑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休閑活動范圍已經不再局限于喧囂浮華的城市,開始逐步傾向于遠離城市的休閑活動,并且對于休閑活動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湖南省作為農業資源大省,在發展休閑農業方面具有獨特的先天優勢,但目前的發展依然存在許多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很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新農村建設。休閑農業是促進湖南省農村經濟發展和建設的一股新的活力,雖然當前湖南省正處于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期,但由于發展經驗不足,在休閑農業推廣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問題。為了更好地利用休閑農業促進湖南省農村經濟發展,筆者首先分析了休閑農業發展的特點和功能,然后根據湖南省休閑農業發展的問題,提出了改善休閑農業發展現狀的對策,以期為湖南省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參考。
1.1 休閑農業的特性 ①鄉土性。各地因不同的農業生產條件與風格迥異的民俗風情,所提供的休閑服務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獨特性。②季節性。外部環境,特別是水、熱、光、土等自然因素影響著農作物的生產周期,決定了休閑農業具有明顯的旺、淡季之分,無法連續耕作。③多功能性。休閑農業由過去的“吃農家飯,干農家事”的單一休閑活動不斷演變成自然觀光、休閑娛樂、養生等多種休閑活動。④綜合效益性。休閑農業不僅可以為游客提供當地的特色農產品,而且加強了城鄉交流與協調發展,讓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等綜合效益齊聚迸發,帶動了農民素質的提高,提升了第三產業的質量。
1.2 休閑農業的功能 ①教育功能。對休閑農業活動的參與可以讓游客更好地認識到農作物的生產周期、生態環境的更替規律,提高自然環境保護意識,對于部分農活的體驗還可以讓游客體驗農作的樂趣。②游憩功能。休閑農業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新鮮空氣和安靜的空間環境,給生活節奏快的城市游客提供了一種回歸自然、放松身心的度假場地。③社會功能。休閑農業不但吸引著城市游客觀光,并且加強了農民與城市游客的城鄉交流,兩者互補能縮小城鄉二元結構差距,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發展。④經濟功能。休閑農業的全面發展需要大量務工人員,因此可以有效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增加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
1.3 休閑農業的意義 首先,休閑農業依托當地的農業資源,銜接不同類型且關聯性較強的多種配套產業,并且通過調整產業鏈條和優化農村資源結構,依據市場需求,結合旅游業,由簡單的“農家樂”模式發展為集多功能為一體的新型模式,從而帶動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已成為一種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2]。其次,對于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解決農民外出務工的不便帶來積極的影響。現代休閑農業采用的是農、旅、貿、工、科、教一體化的經營方式,對于從事住宿、餐飲、交通、商業等服務人員的需求也大大提高,從而有效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最后,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一方面城里游客可以把大都市發展的經濟情況、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輻射到農村,提高農民的思想素質,開拓農民的眼界;另一方面,游客在體驗農村休閑活動的基礎上,提高了對農業文化知識的認識,以及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為城鄉和諧發展提供有利基礎。這是建設特色新農村經濟的有效途徑,能夠進一步拉動多元化消費內需,對促進農業經濟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2.1 成就
2.1.1 初步實現休閑農業多樣化。湖南省休閑農業的發展相比全國要晚。20世紀90年代,長沙和益陽2市開始出現了以池塘釣魚、吃特色農家菜、住農家自建房、觀看鄉村景色、體驗農活為主要內容的“農家樂”。這是一種較為單一的休閑活動,在經過了10多年的發展后,由單一功能的農業休閑活動拓展為功能眾多、主題明確的農業休閑活動。按模式劃分,休閑農業主要有鄉間田園模式、民俗文化模式、度假養生模式和科普教育模式;按區位劃分,主要有城市郊區型、景區周邊型、民俗村寨型和基地帶動型[3]。
2.1.2 發展勢頭強勁,效益凸顯。截至2012年底,湖南省由農戶個體承辦的特色休閑農業園發展到4 026家,其中規模較大的農業園多于304個,“農家樂”多達1.5萬家,建立種養基地6.7萬hm2,直接安置24萬農民就業。全年的游客訪問量有 9 800萬人次,營業額已突破140 億元。休閑農業的發展已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2.1.3 管理逐步完善。2006 年初湖南省休閑農業協會正式成立,湖南省各地農業部門和旅游部門更加重視對休閑農業的科學化管理。株洲市、長沙市天心區、常德市各自根據當地的資源環境和發展情況,積極擬定了休閑農業園的發展要求;益陽市、長沙市岳麓區還對休閑農莊制訂了星級標準和評定細則,依據當地休閑農莊的發展情況進行定期考核評估。經評定的一級或二級休閑農業園由當地政府授予“示范農業園區”稱號,帶動其他省市休閑農業園規范化發展。
2.2 優勢
2.2.1 豐富的鄉村景觀資源。目前,湖南省長沙市、湘潭市和株洲市3市已經實現一體化,并且形成了由此3市為依托的城市居民假日休閑娛樂、消費購物、農業教育等為主的綜合休閑農業區[4]。依托湘北湖區得天獨厚的洞庭水系資源,形成集療養度假、采摘垂釣、水上運動等為一體的農漁風光區;以湘中南山水文化為依托,形成休閑健身、體驗農耕文化等為主的山水創意休閑農業區[5];以湘西山地區傳統民俗為依托,如土家文化、苗文化、侗文化和歷史文化,形成民族風情的傳統休閑農業區。
2.2.2 豐富的客源市場。2015年湖南省城市人均GDP 已達6 922.27 美元,這些城市人在吃、穿、住基本需求得以滿足之后,對更高層次和個性化的需求就會凸顯,而且長期生活節奏較快、生活壓力較大的城市居民迫切需要能釋放壓力、緩解身心疲憊的休閑處所。以上條件成為發展休閑農業的有利因素。
2.2.3 道路與交通設施的改善。高鐵、火車、汽車等交通運輸工具覆蓋湖南省內各個地區,農村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目前,大部分農村都已經修建了水泥路,甚至包括偏遠的山區,便利的交通減少了游客在路上消耗的時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持續增長,省會長沙市到其他市縣都已通車。交通設施的改善使旅途更加便捷,提高了人們休閑娛樂的頻率。
3.1 規劃不科學,項目建設雷同 由于休閑農業莊園普遍是農村個體戶經營,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較少,導致他們在布局自家休閑農業園林上缺乏特色,大多都是相互抄襲。比如建房構造、田舍風格及室內裝潢,農家提供的食物、烹制方式與附近的休閑農業園雷同,并沒有結合當地的區位、交通、民俗文化等特點,只是一味模仿,缺乏特色,導致同質化嚴重、缺乏競爭力。“農家樂”的商業氣息太嚴重,一味追逐商業利益,缺乏農家特色,所設置的休閑活動或菜品烹制與城市生活差別不大,無法體現休閑農業的特色。部分“農家樂”未做市場調查,娛樂項目也如出一轍,基本上都是由觀光、棋牌活動或者垂釣等檔次低端、缺乏品位的娛樂項目組成,且配套設施很不完善,整體環境差,在規劃建設上隨意性較大,有跟風趨勢。
3.2 專業人才匱乏,管理不夠規范,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任何一個行業或領域都需要相應的專業人才,這是一個產業發展壯大不可或缺的元素,甚至是根本保障與支撐。由于湖南省休閑農業起步晚,雖然有近20年的發展經驗,但是近10年才真正步入正軌。由于休閑農業主要選址于農村地區或者城市周邊,所以從事休閑農業的也基本都是農民,并且年齡偏大,缺乏專業培訓,很少有高文化素質的人才參與進來。相關調查表明,從事休閑農業的人員大部分都是低學歷從業者,可見整個行業極度缺乏高文化水平人才。正是因為從業者整體素質不高,所以才會導致企業管理的不規范,以及休閑農業的規劃和設計不夠完善,缺乏創新和創造力。另外,相關法規不夠規范,農業、旅游部門與關聯性較強的管理部門在管理體制上還不夠和諧,權責不清。休閑農業園區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體制還沒有規范化,承辦農業園林的個體戶按各自管理方式進行經營。另一方面,休閑農業園林的建設以家庭為準,農戶缺乏資金,發展有限,只能簡單改造自家的庭院或者責任田,栽種各類初級農產品。此外,休閑活動缺乏文化內涵,參與管理農業活動的大多數農民沒有受過相關專業的培訓,缺乏管理經驗,服務意識和服務技能有待加強。
3.3 休閑企業規模較小,產業鏈條殘缺,資金不足 休閑農業園發展缺乏政府的政策支持,農戶獨立經營,資金投入不足,開展的活動項目也不夠豐富,缺乏客源市場,造成休閑農業和關聯性較強的配套性產業無法達到預期效益。湘西少數民族出售的產品開發深度不夠,多為未經加工或簡單加工的初級產物,而且包裝簡單粗糙。當地的工藝品、紀念品種類不多且商品附加值及技術含量低,缺乏品牌意識。
3.4 品牌建設意識差,缺乏強有力的營銷手段 近年來,湖南省各大城市的城郊區以及距離城市不遠的鄉村區不斷出現各種大大小小的休閑農業企業,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大部分企業由于品牌宣傳力度不夠,品牌營銷手段欠缺,導致游客無法對企業的品牌進行口碑傳遞,直接影響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消費者的忠誠度。另外,由于企業缺少品牌推廣,無法讓更多群眾直接對企業形成認知,也無法形成較強的競爭力。部分企業還沒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當前,傳統行業已經受到了信息時代的沖擊,很多企業不知道如何結合當前的信息來推動企業發展。
4.1 科學規劃,因地制宜 湖南省農業歷史悠久,農業自然資源豐富,為了促進休閑農業更全面地發展,必須雙管齊下,即一手科學開發現有農業資源,一手有效保護現有農村生態環境。各地區應該依托當地生態資源和農耕文化,制訂符合當地特色的休閑農業園林項目計劃,避免盲目建設,引導休閑農業合理發展,建設融合農業觀光、體驗、休閑、度假、會議等多種形態為一體的綜合型休閑農業。依托自然景觀,深度挖掘文化賣點,緊密結合當地民俗,科學設計與規劃,形成一定的特色,從而擺脫千人一面的休閑農莊形象,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打造出湖南省休閑農業品牌。
4.2 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服務水平 ①要創建和改進領導體制,加強旅游、農業、土地、文化、交通等各部門工作任務,推行權責明確的制度化管理;②提高休閑農業發展要求的門檻,加強資源、環境、市場、服務、交通、效益等多方面的管理要求[6];③園區應當開設后勤服務等部門,不介入企業的經營活動,為園區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協調企業與周邊村鎮、有關部門的關系,吸引更多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入區;④要增強入職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及服務水平,聘請高校專業教師或者專家來園區現場教學,進一步提高園區服務人員的素質;⑤按照規范標準,按期對園區工作人員進行考核,對園區工作者實施合理的獎懲體制,促進園區更好地發展。
4.3 提高綜合效益,促進產業升級 首先,要提高領導對休閑農業的認識,推出支持政策,鼓勵一些大企業、大集團加入休閑農業園的建設。依據客源市場需求,以當地豐富的農業資源為基礎,加大資金投入,建設主題鮮明、功能明確的休閑農業項目;應用科學的管理制度,拓寬休閑農業產業鏈條,建立起具有良好持續再生能力的綜合生產結構,形成合理開發當地自然資源、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的新型農業體系。
4.4 建設品牌形象,加強營銷力度 企業要做大做強的首要前提就是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一個企業的特色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品牌,而企業品牌的建設要與企業自身的特色和發展定位相結合,通過各種主題休閑和企業文化活動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提高企業在用戶心中的品牌價值。在企業推廣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要充分利用好當下最流行的營銷手段,比如PC端營銷、手機端營銷、口碑營銷,并通過資源整合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參考文獻
[1] 李蕓,毛建明,曹松羅.揚州發展休閑農業的優勢及對策[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28(2):5-8.
[2] 張廣海,包烏蘭托亞.我國休閑農業產業化及其模式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2(10):30-37.
[3] 郭煥成,呂明偉.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經濟地理,2008,28(4):640-645.
[4] 劉軍.湖南省創意休閑農業發展思路[J].湖南農業科學,2012(20):46-51.
[5] 李妙,劉大志,姚季倫.湖南省創意農莊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14(1):76-78.
[6] 何彪.我國休閑農業發展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22(8):39-41.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of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Hunan Province
DAI An-na1,2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411201; 2.Hunan “New-Style Industrialization” Research Bas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411201)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were summarized from four aspects of localism, seasonality, versatility and comprehensive profitability. The func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was mainly educational function, recreation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economic function. The achievements and advantage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un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unan Province preliminarily realized the leisure agriculture diversification, strong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gradually improved management. The major advantages were abundant r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improved customer market and the developed road and traffic. The major problems in leisure agriculture of Hunan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such as not scientific planning, talent scarcity, irregular management and service, not perfect industry chain, and lack of marketing consciousness and means. Based on these, countermeasures for leisur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emphasizing scientific planning,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strengthening internal management, enhancing service level,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benefits, promoting industry upgrade,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rketing efforts.
Leisure agriculture; Rural economy; Countermeasure; Hunan Province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JD20);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5JJ4025)。
戴安娜(1991- ),女,湖南湘潭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
2016-09-26
F 304.1
A
0517-6611(2016)33-0163-03